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铝合金7A04在干湿周浸条件下的腐蚀行为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失重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铝合金7A04在0.6 mol/L NaCl溶液和0.6 mol/LNaCl+0.02mol/L NaHSO3溶液中干湿周浸后的腐蚀行为和规律,并测试了3种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试验时间的延长,铝合金腐蚀产物不断增多,腐蚀失重符合指数规律C=A tn,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呈下降趋势;表面腐蚀产物形貌呈块状,在0.6 mol/L NaCl溶液中腐蚀产物主要为氢氧化铝和氯化铝,而在0.6 mol/LNaCl+0.02 mol/LNaHSO3溶液中腐蚀产物主要为氢氧化铝、氯化铝和硫酸铝.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显示铝合金7A04在0.6 mol/L NaCI+0.02 mol/0L NaHSO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远大于在0.6 mol/L NaCl溶液的腐蚀速率,并探讨了其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2.
在除O_2的0.1 mol/L NaHCO_3,0.1 mol/L NaHCO_3+0.1 mol/L Na_2SO_4以及0.1 mol/L NaHCO_3+0.1 mol/L NaCl溶液中,用恒电位法在低碳钢电极表面制备腐蚀产物,并原位监测低碳钢的开路电位,用SEM观察腐蚀形貌,用XRD确定腐蚀产物的相组成.结果表明.在0.1 mol/L NaHCO_3溶液中,低碳钢的开路电位最终处于再钝化区间,其表面未观察到明显的腐蚀现象;在0.1 mol/L NaHCO_3+0.1 mol/L Na_2SO4溶液中,低碳钢的开路电位最终处于再活化区间,其表面发生均匀腐蚀;在0.1 mol/L NaHCO_3+0.1 mol/L NaCl溶液中,低碳钢的开路电位最终亦处于再活化区间,而其表面却发生局部腐蚀,XRD结果表明,低碳钢表面的腐蚀产物主要为Fe_3O_4和α-FeOOH.  相似文献   

3.
对Ni Cu低合金钢在模拟深层地下水环境,即除氧0.1 mol/L Na HCO3+0.1 mol/L Na Cl溶液中,原位监测其在长时间浸泡条件下的开路电位变化曲线及阻抗谱的演化,研究电极表面的腐蚀演化规律,并与相同条件下低碳钢的腐蚀行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i Cu低合金钢在本实验溶液中的耐蚀性要显著优于低碳钢,尤其是其耐局部腐蚀的能力更优.合金元素Ni富集在内锈层中,可能以Ni Fe2O4的形式存在,而合金元素Cu的富集不明显,可能的存在形式为Cu Fe O2.  相似文献   

4.
LC4铝合金在模拟污染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干湿周浸循环加速腐蚀试验,用NaHSO3和NaCl分别模拟对大气腐蚀有明显影响的两种大气污染组分SO2和Cl-.利用失重分析、表面形貌观察和腐蚀产物分析,研究了LC4铝合金在模拟污染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机理.研究发现,在0.02 mol/L NaHSO3和0.02 mol/L NaHSO3+0.006 mol/L NaCl两种加速腐蚀介质中,不论包铝层存在与否,LC4腐蚀失重均与腐蚀时间有线性关系;Cl-在HSO3-存在的情况能够更有效产生点蚀源,破坏LC4表面的氧化膜,加速LC4腐蚀;试样放置的角度对LC4腐蚀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压铸AZ91D镁合金在不同pH值的0.1mol/LNa2SO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SEM、FTIR及XRD等手段对压铸AZ91D镁合金在Na2SO4溶液中的腐蚀速率、腐蚀产物形貌和腐蚀产物组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压铸AZ91D镁合金在不同pH值Na2SO4溶液中的腐蚀速率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pH2,pH4,pH7,pH9,pH12,酸性溶液的腐蚀速率大于碱性溶液的腐蚀速率;在Na2SO4溶液中,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和MgAl2(SO4)4·22H2O,不同的pH值能改变腐蚀速率和腐蚀产物形貌;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有不同的点蚀引发时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电位极化和丝束电极技术测量了纯铝在2mol/L NaCl和2mol/L NaCl+0.8mol/L Na2SO4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缝隙内外的自腐蚀电位和电化学阻抗分布,研究了SO2-4对铝缝隙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溶液中,缝隙内的铝为阳极、缝隙外为阴极;随浸泡时间增加,腐蚀不均匀性增加.加入Na2SO4后,减小了缝隙内外腐蚀电位差,显著降低了铝的腐蚀速度.Na2SO4是中性溶液中铝的吸附型缓蚀剂,延缓了缝隙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机械镀工艺,在Zn-3%Al镀层形层过程中添加0~5%的稀土盐,获得几种稀土含量不同的Zn-3%Al-RE合金镀层.利用电化学方法,以pH=5和pH=7的1 mol/L NaCl溶液,0.5 mol/L NaCl+0.5mol/L Na2SO4溶液,0.5 mol/L Na2SO4溶液为6种腐蚀介质,测定几种镀层在每种腐蚀介质中的电化学参数.结果表明:几种镀层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随着腐蚀介质中Cl-浓度的增大均有所降低;稀土加入量对镀层耐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不遵循线性关系,加入量为2%和5%时所得镀层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动电位极化和丝束电极技术测量了纯铝在2mol/L NaCl和2mol/L NaCl 0.8mol/L Na2SO4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缝隙内外的自腐蚀电位和电化学阻抗分布,研究了SO42-对铝缝隙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溶液中,缝隙内的铝为阳极、缝隙外为阴极;随浸泡时间增加,腐蚀不均匀性增加。加入Na2SO4后,减小了缝隙内外腐蚀电位差,显著降低了铝的腐蚀速度。Na2SO4是中性溶液中铝的吸附型缓蚀剂,延缓了缝隙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位电化学监测技术研究了SO42-对NiCu低合金钢在除氧NaHCO3溶液浸泡过程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并利用XRD和SEM对浸泡后样品的锈层相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纯NaHCO3溶液相比,SO42-的添加会在浸泡初期加速基体的腐蚀,在后期抑制保护性腐蚀产物膜的生成,促使腐蚀模式由未加入SO42-时的预钝化行为向活性溶解转变.此外,SO42-与HCO3-浓度的升高均有助于Fe6(OH)12CO3的生成.样品表面腐蚀产物最终由a-FeOOH,Fe3O4和Fe6(OH)12CO3构成,表面形貌均以均匀腐蚀为主.  相似文献   

10.
《铸造技术》2017,(5):1021-1024
采用浸泡腐蚀法、失重法和电化学法测试了不含Ce和含Ce的X80管线钢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分析了造成腐蚀性能差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含Ce和不含Ce的X80管线钢在NaCl溶液中浸泡45天后的表面都被红棕色的腐蚀产物所覆盖,添加Ce的B试样的表面形貌中的点腐蚀坑数量相对A试样更少,且表面点腐蚀坑更浅;添加Ce的B试样的腐蚀速率都要低于不含Ce的A试样;在X80管线钢中添加Ce后,试样的腐蚀电位发生了正向移动,且腐蚀电流密度相对更小,添加Ce的B试样的耐腐蚀性能要优于不含Ce的A试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压输电耐张线夹用铝在0.1 mol/L的中性Na2SO4溶液中的交流腐蚀行为。方法在耐张线夹端部截取块状腐蚀试样并包覆、打磨、清洗,利用自制设备测量试样在交变电流腐蚀作用下的Tafel曲线、交流阻抗谱和腐蚀速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微观腐蚀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腐蚀区元素及物相进行分析。结果交变电流密度为0~40 A/m2时,Tafel曲线负向移动;50 A/m2时,发生逆转,曲线正向移动;随交变电流密度增加,交流阻抗谱Nyquist图由单弧逐渐变为双弧,出现Warburg阻抗,Bode-Phaze图由单峰逐渐变为双峰;表面出现较多的点蚀坑和层状脱落痕迹;腐蚀产物为Al(OH)3和Al2O3。结论交变电流作用下试样的腐蚀倾向加深,腐蚀表面具有较多的空洞,垂直腐蚀和平行腐蚀交替进行,呈现层状脱落方式向基体演进,腐蚀产物与一般铝腐蚀产物相同,均为Al(OH)3和Al2O3,腐蚀速率在交变电流密度低于50 A/m2时相对较低,高于50 A/m2时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质量损失法、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在0.2 mol/L Na Cl溶液中不同浸泡时间及温度条件下HCO-3对X8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 Cl溶液中,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X80管线钢自腐蚀电流密度的变化趋势为快速增大→急剧减小→缓慢增大,HCO-3对X80管线钢的腐蚀作用由抑制转为促进,钢基体表面以全面腐蚀为主转为以局部腐蚀为主;随着腐蚀温度的增加,X80钢腐蚀速率增大;X80管线钢的耐蚀性及腐蚀形态与试样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膜的完整性和致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运用氧化-浸泡循环实验和氧化-浸泡-蒸发循环实验,结合电化学测试以及SEM和XRD分析,研究了蒸汽环境对消声器用439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蒸汽作用条件下,试样表面形成的腐蚀产物相似,循环实验后试样表面均生成了较浅的点蚀坑。与冷凝液环境相比,试样在蒸汽环境中的腐蚀阻力较小、局部腐蚀坑更深。蒸汽环境更有利于试样表面产物膜和蚀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Mg65Cu25Gd10非晶合金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块体Mg65Cu25Gd10非晶合金在0.01 mol/L,pH=13的NaCl溶液及0.1 mol/L,pH=13的Na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在2种电解质溶液中,非晶合金样品的极化曲线具有明显的钝化区和较低的钝化电流密度.浸蚀样品的表面形貌和腐蚀产物采用SEM和EDS来表征.恒电位钝化后样品表面层化学信息运用DP-XPS来考察.结果表明,样品在NaOH溶液中形成致密少孔的钝化膜,而在含Cl离子的溶液中,样品表面钝化膜疏松且多孔,导致合金在含Cl离子的溶液中具有较低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5.
谢飞  王月  王兴发  王军  郭大成  姜锦涛  赵鑫 《表面技术》2018,47(10):186-192
目的 降低腐蚀对油气管线运行的危害。方法 通过控制溶液中不同通氮时间,获得不同溶解氧浓度的辽河油田土壤模拟溶液,利用交流阻抗技术和动电位极化技术研究不同的溶解氧浓度对X70管线钢在模拟溶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并结合金相显微镜对管线钢表面的腐蚀形貌进行表征,以阐明该条件下不同浓度溶解氧对管线钢腐蚀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 在该环境下,X70钢的腐蚀机理为阳极溶解机制。随着溶解氧含量的不断降低,电极极化电阻变大,腐蚀电流密度明显减小,此时,电极表面点蚀坑数量也变少,点蚀坑的直径变小,金属腐蚀速率显著下降。当溶解氧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试件的腐蚀速率最大,腐蚀现象最明显。当溶解氧质量浓度从10.0 mg/L降低至0.3 mg/L时,金属电极表面生成了一层以FeCO3为主的腐蚀产物膜,产物膜明显抑制了腐蚀反应的进行,对X70钢起到保护作用,此时试样腐蚀现象最不明显。结论 溶解氧浓度的不同导致了X70管线钢电极表面产物膜形态的不同,从而影响了该环境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动电位极化、扫描电镜(SEM)和X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技术研究了含0.4mass%Mn的Zn-0.4Mn合金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溶液(0.1 mol/L NaCl 0.1 mol/L Na2SO4 0.01 mol/L NaHCO3)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Zn和Zn-0.4Mn合金上的腐蚀产物均以ZnO和Zn5(CO3)2(OH)6为主,但Zn-0.4Mn表层有更多的Zn5(CO3)2(OH)6.Mn的作用足使腐蚀产物致密,并促进耐蚀腐蚀产物(Zn5(CO3)2(OH)6)的形成,从而显著提高Zn在此溶液中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合金元素Sb和Mn对Zn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电位极化、线性极化、扫描电镜和XPS分析研究了合金元素Sb(含1.0 mass%)和Mn(含0.5mass%和1.0 mass%)分别对工业纯Zn(99.95 mass%)在0.1 mol/L NaCI(pH 6)和0.1 mol/L.NaCI 0.1 mol/LNa2SO4 0.01 mol/L NaHCO3(pH 8.4)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b主要以Zn-Sb金属间化合物形式存在于Zn中,而Mn除了形成Zn-Mn金属间化合物外,还有一部分固溶在Zn基体中.在0.1 mol/L NaCI溶液中,富Sb相的电化学活性比Zn低且对阴极氧还原反应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富Mn相对阴极氧还原反应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而固溶在Zn基体中的Mn能适当抑制阴极氧还原反应;添加1%Mn和0.5%Mn均对Zn的阳极溶解没有明显影响.在海洋大气环境的模拟溶液(0.1 mol/L NaCI 0.1 mol/L Na2SO4 0.01 mol/L NaHCO3)中,0.5%Mn能显著提高Zn的耐蚀性能,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少量的Mn能改变产物膜的致密性并影响离子的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除氧的HCO-3溶液中,采用原位测量开路电位方法研究了HCO-3浓度对低碳钢腐蚀活化/钝化状态的影响,用SEM观察了低碳钢电极在除氧的HCO-3溶液中长期腐蚀后的表面形貌,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方法研究了电极的腐蚀演化特征及规律,用XRD方法检测了腐蚀产物的相组成.结果表明,低碳钢的开路电位随浸泡时间的延长以及HCO-3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长期浸泡后,在0.01 mol/L HCO-3溶液中低碳钢的阳极溶解处于极限扩散状态,而在高于0.02 mol/L HCO-3溶液中处于钝化状态;锈层的主要腐蚀产物为a-FOOH和Fe3O4.  相似文献   

19.
通过Mott-Schottky法和失重法,研究了两种阴离子溶液(Na2 SO4和NaHCO3)对P110钢表面富铁相硫化亚铁(FeS1-x)腐蚀产物膜保护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对其保护性的变化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经过Na2 SO4溶液浸泡的腐蚀产物膜更容易...  相似文献   

20.
309不锈钢纳米涂层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电位极化、恒电位极化及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 309 不锈钢及其溅射纳米涂层在 0.25 mol/L Na2SO4 0.05 mol/L H2SO4 和 0.5 mol/L Nacl 0.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 0.25 mol/L Na2SO4 0.05 mol/L H2SO4 溶液中,纳米涂层和不锈钢形成的钝化膜的抗腐蚀能力差别较小;而在 0.5 mol/L NaCl 0.05mol/L H2SO4 溶液中,纳米涂层的耐点蚀性能有了很大提高,这是由于纳米化使涂层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更加致密、更加稳定;同时,通过容抗测量研究了纳米涂层和不锈钢钝化膜的电子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腐蚀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