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根据极破碎中厚矿体开采中下向进路承载层受力特点, 将其简化为受均布载荷及自重应力的简支“梁”模型, 求出承载层最大拉应力σtmax的表达式, 并以最大拉应力强度理论作为承载层的破坏判据, 由此得出下向进路不同承载层厚度与安全系数的关系曲线。当进度高度为3.4 m, 进路宽度为3.0 m时, 安全系数法分析表明人工假顶厚度1.4 m为最优。利用二维有限元分析矿山原有的1.0 m厚人工假顶与安全系数法得出的1.4 m厚人工假顶进路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下向进路回采时, 影响进路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充填体的力学特性, 顶板沉降位移统计表明, 采用1.4 m厚人工假顶的进路顶板稳定, 与安全系数法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张亚鹏  于曙华  薛超  孙广猛 《采矿技术》2021,21(5):10-11,22
嵩县山金矿区边缘探获的薄、短破碎小矿体独立于主矿体,不适合用传统的上向水平进路分层采矿法开采。针对此类矿体,提出采用机械化盘区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自上而下进路开采,不仅缩减了采准工程费用,而且提高了开采效率;该采矿方法较传统的上向水平进路充填法每吨矿石可多创效益6.1元,经济效益可观。试验结果证明:该采矿方法机械化程度高、采矿效率高、采矿成本低,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琼羽 《现代矿业》2020,36(5):76-78
奥同克有限责任公司左岸金矿矿体品位较高,但矿岩较为破碎,矿区构造断裂纵横交错,矿岩稳固性欠佳导致矿体开采难度较大。针对目前该金矿较破碎区域采用上向进路法开采,为了提高采矿效率,研究探索大断面进路回采安全性十分必要。运用 MIDAS/GTS建立研究对象的三维数字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再导入FLAC3D软件中,完成3种不同尺寸的进路巷道开挖计算分析,最终确定出安全可行的进路断面尺寸为4 m×4 m。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金川二矿区深部下向进路式胶结充填法开采效率,针对大体积充填体下大断面进路生产的安全可行性问题,通过弹塑性理论和三角塌落拱理论计算充填体人工假顶均布荷载,并依据简支梁理论和薄板理论对深部850 m水平中段回采进路宽度进行理论计算,在现有回采进路参数基础上,设计了9组不同回采进路参数的试验。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各组参数下进路断面的应力、位移、平均屈服率变化特征和采场安全系数,以生产效率及开采安全为目标,得出金川二矿区深部大体积充填体下的胶结充填法回采进路宽度可增加至6 m、分层高度可增加至4.5 m。现场局部试验结果表明,增大参数后的进路顶板和两帮稳定性较好,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下向采矿的重要前提就是使用较稳固的人工假顶代替较破碎的原岩顶板,因此人工假顶合理的强度及配筋参数对下向采矿安全、高效的回采至关重要。以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工假顶所受载荷进行计算,结合薄板理论、弹性力学理论及西山矿区下向进路采矿工艺参数,分析人工假顶强度与厚度之间的关系,并对人工假顶强度及配筋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假顶厚0.8 m,强度为1.5 MPa,使用12 mm钢筋网片时配筋率为0.08%,网度150 mm×150 mm时满足下向进路采矿工艺要求,对下向采矿人工假顶参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进路法回采顶柱人工假顶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用进路法回采顶柱的人工假顶暴露形状为矩形的矿山地下结构,应用薄板理论和能量原理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建立进路结构力学模型,得出院 假顶变形阶段的挠曲,应力与假顶的强度,受力及工程尺寸等参数的关系式,并具体应用于新城金矿的顶柱回采实践中,结果表明:运用该理论方法分析采场稳定性在生产实际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某铁锌矿矿体位于河流和公路之下,属于典型的“三下”矿体,且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开采难度大.为减小地表沉降,保护地表河流、公路与构建筑物,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代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并详细介绍采场结构尺寸要素、采准切割和凿岩、爆破、通风、出矿及充填等具体回采工艺.实践表明,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顶板暴露面积小,作业安全,贫化率和损失率低,能较好地控制地表沉降和位移.  相似文献   

9.
高水固结充填下向进路开采假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侧弹性基础之上的板结构"力学模型为基础,考虑到进路两帮围岩的力学特性和支护作用对假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高水固结充填下向进路结构和受力特征的分析,采用数学力学解析法给出了假顶结构的最大弯矩和最大拉应力及其位置.结合某金矿高水固结充填下向进路开采的实践,对3种不同进路结构的假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相应的假顶充填配比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水固结充填下向进路结构和受力特征的分析 ,采用数学力学解析法给出了假顶结构的易破坏面和破坏点 ,对两种典型进路结构———“硬支弱板结构”和“软支弱板结构”假顶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高水固结充填下向进路假顶结构参数设计的公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云锡松矿+1 360 m中段以下的30-14矿体特点是含水率高、围岩松散破碎、回采率低.为达到深部矿体安全、科学、经济的回采要求,根据矿山现有的设备配置和富水破碎矿体特殊开采条件,提出下向进路式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技术方案和坑道涌水治理措施,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现场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该采矿方法在实现采充平衡方面能够应用得...  相似文献   

12.
下向进路充填采矿力学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研究下向进路结构和受力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向进路开采进路结构受力模型是“两侧弹性基础之上的板结构力学模型”,采用力学数学解析法,推导出假顶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下沉曲线方程。为下向进路充填采矿假顶结构参数设计的实践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云锡松矿+1 360 m中段以下的30-14#矿体特点是含水率高、围岩松散破碎、回采率低。为达到深部矿体安全、科学、经济的回采要求,根据矿山现有的设备配置和富水破碎矿体特殊开采条件,提出下向进路式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技术方案和坑道涌水治理措施,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现场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该采矿方法在实现采充平衡方面能够应用的很好,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涌水对井下采矿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下向进路回采过程中,人工假顶的稳固性是保证下向进路采场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三山岛金矿下向进路采场人工假顶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薄板理论,计算出人工假顶厚度与抗压强度函数曲线并得出人工假顶合适的厚度与强度,即人工假顶厚度为0.8 m,强度不小于1.5 MPa,并结合现场实际应用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下向进路采场回采前后人工假顶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 m厚的人工假顶在下向进路采场回采过程中能保持稳固性,保证下部采场的安全性,研究结果可为矿山下向进路人工假顶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的开采逐步转向复杂难采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某铁矿位于季节性河流下,且矿岩破碎。为控制地表沉降变形,采用机械化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详细介绍回采工艺,并在细节上提出改进方案。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安全、高效、低贫损,实现了极软破水下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对类似矿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明超  周洋  杜飞 《现代矿业》2015,(4):203-204,207
为了有效回采矿体,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西南部破碎矿体开采过程中人工假底的设计与施工进行研究。分析人工假底的承载原理,根据简支梁与薄板理论分析人工假底的失稳机理,参照国内外矿山相关经验,并结合矿山工程地质情况,对-165 m中段人工假底进行设计并施工,形成较稳定的混凝土人工假底,为回采-200 m中段顶柱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上向进路式充填法的进路采用拱形断面有利于接顶,但会造成矿石损失,要在利弊之间取得平衡,需研究如何确定合理的拱高。本文介绍了一种合理确定进路拱高的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喀拉通克铜镍矿人工回采的生产现状,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优化该矿下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中进路断面的合理参数,以便实现盘区的机械化,提高盘区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极破碎薄矿体的开采,采用了将常规的矿法中分选废石改为分选富矿石留贫矿石的采矿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矿石的回采率,降低了矿石的贫化率,为矿山寻找出一条合理的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倾斜破碎矿体进路采场使用锚喷网护顶的试验研究成果和经验,包括支护参数选择、锚杆选型、锚网护帮法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提出了“锚杆的锚固力与悬吊力等同”的观点、因而指出在危险地段需采取增设楔管式锚杆以防冒落的补救措施。由于锚喷网支护的灵活应用,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和可靠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