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康如龙  苏小建  张道平  刘倩  黄继来 《食品科技》2012,(11):174-176,180
用酶解的方法测定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糖的α型结构及含量,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罗汉果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基础。首先测得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总还原糖含量为23.50%和游离还原糖含量为12.55%;在α-糖苷酶最佳酶水解条件pH值为5.5、温度为65℃、加热时间为1h、α-糖苷酶用量为0.4g下,测得柱流液干燥固体中α构型糖的含量为6.78%。  相似文献   

2.
β-葡萄糖苷酶属于纤维素酶系中的限速酶。为了研究酶解过程中底物与酶的连接方式和找到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底物,以来源于黑曲霉3.316(Aspergillus niger 3.316)的β-葡萄糖苷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种底物的分子对接了解对接结构,并测定动力学参数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3种底物与β-葡萄糖苷酶复合物均以氢键相连。在3种过渡态复合物中,纤维二糖与酶的复合物结构最稳定,原因可能是纤维二糖与β-葡萄糖苷酶形成了H-π共轭;动力学参数表明,纤维二糖为底物时的催化速率和最大反应速率最大,而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 beta-D-glucopyranoside,pNPG)与β-葡萄糖苷酶的亲和力最强。该研究找到了β-葡萄糖苷酶的合适底物,并发现影响催化效率和催化速率的原因可能是H-π共轭,这为β-葡萄糖苷酶的后期分子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罗汉果皂甙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利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探讨罗汉果皂甙粗提物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效果。结果:罗汉果皂甙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9.125 mg/m L。动力学分析及荧光光谱法分析表明,罗汉果皂甙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混合型抑制,对α-葡萄糖苷酶内源性荧光产生强烈的静态猝灭作用。结论:罗汉果皂甙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提示罗汉果在降血糖产品开发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底物法从20种可利用纤维二糖的乳酸菌中筛选出10株产胞外β-葡萄糖苷酶的乳酸菌,在MRS培养基中筛选出粗酶液酶活较高的1株植物乳杆菌KLDS1.0320,进一步研究了其产酶的特点、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1.0320产生的胞外β-葡萄糖苷酶受底物纤维二糖的诱导,但与底物浓度有关。粗酶液酶活的最适pH为4.8,最适温度为37℃。在pH值为4.0,温度为48℃条件下仍具有酶活力。  相似文献   

5.
对橡胶籽中β-葡萄糖苷酶活力测定的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适测定条件为:0.1mL适度稀释粗酶液,使反应最终吸光值在0.1~1.0范围内,0.3mLpH6.0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缓冲液,0.1mL10mmol/LpNPG体系,在42℃下反应30min,于400nm测定对硝基苯酚含量。按照此方法测得橡胶籽中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105.632U/g,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017%,精密度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罗汉果渣,对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粗多糖的含量变化以及与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研究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多糖的含量都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别在第6、8、6和6天达到最大值11.36、3.08、10.42和8.34mg/g,,是未发酵组的1.42倍、2.37倍、2.53倍及1.90倍。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分别在第8、6、8和8天达到最大值57.91、153.06、69.42和85.30 U/g,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含量的变化与纤维素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多酚含量变化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的抗氧化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分别在第8、8和6天达到最大,且与未发酵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冠突散囊菌发酵罗汉果渣能有效提升其功能性成分含量,增强其抗氧化活性,对罗汉果渣资源利用的绿...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3种纤维素复合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与β-葡聚糖酶酶活一样,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不同),添加到麦芽糖化过程中。在麦汁中加入酿酒酵母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以及乙醇的含量进行了跟踪测定。在最终啤酒发酵液中,未加酶与三种加酶(β-葡萄糖苷酶加量分别为35﹑125﹑200 IU/kg)组乙醇含量分别为4.68﹑4.98﹑5.05﹑5.22 g/100mL,说明添加β-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素β-葡聚糖寡糖进一步分解成为葡萄糖,从而被酵母利用产生更多的乙醇。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滤技术分离纯化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以膜通量、回收率和比酶活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合适的截留分子量的膜材料,并进一步考察了进口压力、回流压力、粗酶液固形物含量、膜过滤时间等因素对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超滤浓缩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最佳超滤工艺条件为:选用50 ku的超滤膜,对0.9%的料液浓度在进口压0.12 MPa、回流压0.08 MPa条件下超滤20 min,浓缩倍数达3倍,β-葡萄糖苷酶回收率达95.05%,比酶活提高1.24倍,平均膜通量达96.0 L/(m~2·h)。用超滤膜浓缩β-葡萄糖苷酶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绿色环保、β-葡萄糖苷酶活性损失小等优点,为β-葡萄糖苷酶的工业化生产放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β-葡萄糖苷酶在食品增香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β-葡萄糖苷酶(EC.3.2.1.21)是指能够水解芳香基或烷基葡萄糖甙或纤维二糖的糖苷键的一类酶.β-葡萄糖苷酶在自然界中广泛地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微生物中,曲霉被普遍认为是产生β-葡萄糖苷酶的优良菌种,其中尤以黑曲霉的效率最高.根据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原则,β-葡萄糖苷酶分布在糖苷酶的1,3,9三个家族中.近十几年来,β-葡萄糖苷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研究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其中包括在食品增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是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中的主要微生物,糖苷物质是葡萄酒中的重要香气前体物,β-葡萄糖苷酶是降解糖苷物质的关键酶。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对增加葡萄酒香气,提升葡萄酒整体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β-葡萄糖苷酶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和测定方法,阐述了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活,探讨了pH值、发酵温度、乙醇浓度、糖含量和二氧化硫含量对酶活的影响,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了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对酒类酒球菌葡萄糖苷酶未来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这对深入认识葡萄酒生物增香机理和提高葡萄酒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是来源于真菌、细菌和原生动物并且能够降解纤维素成为葡萄糖单体的一组酶的总称, 包括内切型(β-l,4)葡聚糖水解酶、外切型(β-1,4)葡聚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能够水解纤维二糖产生两分子的葡萄糖, 是纤维素酶的限速酶, 但其含量少、活力低, 成为纤维素酶解的瓶颈。因此,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工程菌, 开展关于β-葡萄糖苷酶基因高效表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β-葡萄糖苷酶及其菌株的筛选和育种、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泌及诱导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使β-葡萄糖苷酶在丝状真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酶是来源于真菌、细菌和原生动物并且能够降解纤维素成为葡萄糖单体的一组酶的总称,包括内切型(β-l,4)葡聚糖水解酶、外切型(β-1,4)葡聚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能够水解纤维二糖产生两分子的葡萄糖,是纤维素酶的限速酶,但其含量少、活力低,成为纤维素酶解的瓶颈。因此,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工程菌,开展关于β-葡萄糖苷酶基因高效表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β-葡萄糖苷酶及其菌株的筛选和育种、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泌及诱导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使β-葡萄糖苷酶在丝状真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3.
研究酿酒条件(氧气、pH值、温度、糖和乙醇等)对两株商业酿酒酵母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结果显示:氧气促进酵母β-葡萄糖苷酶的合成,两株商业酿酒酵母完整细胞的β-葡萄糖苷酶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60℃,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对两株酿酒酵母完整细胞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轻微抑制作用,乙醇(体积分数2%~20%)促进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主要存在于完整细胞和透性化细胞中,上清液中酶较少。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海藻糖、麦芽糖和蔗糖对橡胶籽中β-葡萄糖苷酶热稳定性的影响情况,并利用分子荧光光谱对几种糖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几种糖均可以提高β-葡萄糖苷酶的热稳定性,其中麦芽糖的效果最佳。荧光光谱结果显示,糖类物质具有稳定β-葡萄糖苷酶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8个小麦品种中β-葡萄糖苷酶含量的测定,研究发现东农91-5992中β-葡萄糖苷酶含量最高.对东农91-5992中β-葡萄糖苷酶进行了提取、硫酸铵沉淀分离和酶学性质的研究.该酶被纯化了1.83倍.该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35℃,最佳pH为6.0;在pH值为6.0时和低于40℃较稳定;70℃时,酶活性基本全部丧失.1 mmol/L的Ba2 、Al3 、Ca2 、Mg2 、Cu2 和Zn2 对酶活无明显的抑制作用,1 mmol/L的Ag 使酶活力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6.
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溶剂萃取和大孔树脂对油菜蜂花粉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富集黄酮,然后对不同极性组分进行抑制α-葡萄糖苷酶实验,并利用红外光谱(IR)和液-质联用(LC-MS)对体外降糖活性最高的组分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中起主要作用;AB-8大孔树脂纯化得到的PEFS-3组分总黄酮含量为68.77%,IC50为72.16μg/m L,远小于阿卡波糖的IC50(1124.86μg/m L),表明其抑制效果强于阿卡波糖;PEFS-3组分中共鉴定出5种主要物质,其中4种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4’-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第5种推断为亥茅酚苷或黄烷醇,具体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β-葡萄糖苷酶对糖苷键的水解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酿酒、茶增香、保健品开发等领域.发酵环境中非酿酒酵母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高于酿酒酵母,可在酿酒酵母酶活力不足时进行补充.本文对发酵过程中不同的影响因素如酵母合成和释放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发酵环境中的温度、酸碱度和可发酵糖浓度等对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苷酶解制备白藜芦醇的工艺进行研究,以样品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为指标,对虎杖复合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虎杖苷专用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以β-葡萄糖苷酶的转化率最高.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影响β-葡萄糖苷酶酶解的因素:底物浓度、酶用量、酶解温度、pH和酶解时间进行考察;得出较佳的酶解工艺条件:酶用量3%,pH=5,40℃酶解10h.用该方法制备白藜芦醇的可以得到较高的产率,且苷水解酶可循环使用,重现性较好,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β-葡萄糖苷酶对刺梨果酒香气特性的影响,以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W.anomalus)C4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对其进行化学诱变,以进一步提高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将W.anomalus C4菌株、突变菌株W.anomalus E3菌株纯种或与酿酒酵母以混合发酵形式发酵刺梨果酒。对硝基苯基-β-D 吡喃葡萄糖苷显色法(p-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检测刺梨果酒发酵过程中β-糖苷酶活性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法测定各组刺梨果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得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性能稳定,酶活为(55.05±0.74)U/L的突变菌株W.anomalus E3。与W.anomalus C4菌株相比,W.anomalus E3菌株的酶活提高了31.70%。在刺梨果酒发酵过程中,W.anomalus β-葡萄糖苷酶活性逐渐增大,第10 d达到最大值,然后迅速降低。接种W. anomalus C4、及其突变菌株E3可降低刺梨果酒包括总酸、挥发酸、pH在内的酸度值以及总糖含量;同时还可增加刺梨果酒中挥发性酯类、醇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及主要香气成分风味活性值(OAV)。因此,接种产β-葡萄糖苷酶W. anomalus菌株有助于调节刺梨果酒的香气特性,增加刺梨果酒的复杂性和丰富度。  相似文献   

20.
赤霞珠葡萄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成熟指标间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红色酿酒葡萄浆果在成熟期β-葡萄糖苷酶与香气糖苷、成熟指标之间的数学关联,为合理确定采收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宁夏青铜峡地区赤霞珠葡萄为研究对象,采集转色期后不同成熟度的葡萄浆果,以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测定果实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用糖基葡萄糖量化果实中香气糖苷总量,果实糖、酸含量采用滴定法检测,多酚、单宁和花色苷含量采用光谱法分析。结果表明,赤霞珠果实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香气糖苷总量随成熟度先增加后降低,与酚成熟指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β-葡萄糖苷酶活与香气糖苷总量、糖酸成熟指标和酚成熟指标有很好的数学相关性,线性回归拟合方程为:Y(β-葡萄糖苷酶活)=0.283X1(香气糖苷总量)+0.355X2(总酚)+0.443X3(单体花色苷)+0.161X4(总花色苷)-0.123X5(总单宁)+0.038X6(还原糖)+0.139X7(总酸)-0.033X8(糖酸比)-9.3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