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金针菇为试验材料,对液体种子发酵培养基的组分进行了筛选及优化。 以pH值、还原糖、氨基酸态氮、酶活力、菌种生物量 和菌丝球数目为评价指标,选择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液体培养基配方。 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 的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黄豆粉5%、KH2PO4 0.05%、VB2 0.005 0%。 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 力最高,分别为1.28 U/mL、1.25 U/mL和1.84 U/mL,相应的菌丝干质量为0.71 g/100 mL。  相似文献   

2.
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发酵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玉米粉3%,酵母粉0.3%,麸皮2%,KH2PO40.1%,MgSO4·7H2O 0.05%.最佳培养条件装液量100mL/250mL,接种量10%,培养基初始pH5~6,培养温度25℃,摇瓶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240h.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7种培养基成分,通过L_(18)(3~7)正交试验研究了黄豆粉、酵母膏、葡萄糖、硫酸镁、硫酸铁、磷酸二氢钾、维生素B_1这7种成分对杏鲍菇菌丝得率和胞外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豆粉、酵母膏、葡萄糖、维生素B_1、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对菌丝得率和胞外多糖得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黄豆粉对菌丝得率的影响非常显著。L_(18)(3~7)正交试验优化后的配方为:黄豆粉3%、酵母膏0.1%、葡萄糖3%、硫酸镁0.05%、硫酸铁0.01%、磷酸二氢钾0.05%、维生素B_10.001%。此条件下,菌丝得率和胞外多糖得率分别达9.692 g/L、537 mg/L。此结果与未优化组合相比较,菌体和多糖产量分别提高6.3%、7.6%。  相似文献   

4.
秀珍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食用菌新品种,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研究表明,秀珍菇子实体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子实体多糖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进一步探究秀珍菇菌丝体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液态发酵技术对秀珍菇菌丝体进行培养,优化了秀珍菇液态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优化了秀珍菇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进行了7 L气升式发酵罐的扩大培养;确定了秀珍菇发酵的最佳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25 g/L,酵母浸粉5 g/L,KH_2PO_4 1.2 g/L,MgSO_4·7H_2O 0.8g/L。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24%(体积比),接种量10%(体积分数),初始pH 5.0,培养温度25℃。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后,菌体生物量提高了0.53 g/L。  相似文献   

5.
王卫国  赵永亮 《食品科学》2007,28(2):185-188
莲花菌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真菌。目前,国内外对于莲花菌的研究多以固态栽培及其多糖的提取为主,而不受自然气候等条件限制的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莲花菌液态深层发酵技术国内外还未见有成功的报道。本研究采用固态栽培上广泛使用的莲花菌菌株Sd,用8L全自动机械通风搅拌发酵罐探讨其液态深层培养特性,并结合发酵生产实际施行了中间补料动态调控,通过观测和综合分析其pH、残糖浓度、溶氧及菌丝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确定菌株Sd的发酵前40h为发酵的适应期对数生长期在接种后94~104h之间,104~200h之间为稳定期;200h后菌丝开始自溶,处于衰落期,应该放罐。此结果对于指导莲花菌菌株Sd的发酵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莲花菌的生理生化及遗传特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液态发酵产鸡枞菌菌丝体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态发酵培养鸡枞菌菌丝体已有少数研究报道,但大都采用纯物质进行配方,配方复杂、要求高,而且各研究报道所得培养条件差异较大。实验采用经济易得的玉米、麸皮配制天然营养培养基,并对培养基中是否需要加入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条件作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玉米麸皮培养基较适合鸡枞菌菌丝体的生长,玉米粉和麸皮用量分别为20g/L和10g/L时菌丝体产率较高;另外在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维生素效果更好;在此培养基基础上的培养条件实验表明,pH值、温度、转速3个条件对菌丝体产率均有一定影响,在pH4.5、温度27℃、转速90r/min的条件下可得较高的菌丝体得率。  相似文献   

7.
对北虫草液态发酵天然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经比较确定适宜液态发酵的北虫草菌株及最佳氮源,之后采用混料设计对发芽糙米浆、麦芽汁和豆粕汁三种原料的组成配比进行优化,确定适宜北虫草液态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研究表明:北虫草CM-3菌株适宜液态发酵,且该菌在以豆粕为氮源时生长最好;发芽糙米浆、麦芽汁和豆粕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6%)混料比为55:5:40时,CM-3的菌丝干重达最高(17.0g/L)。  相似文献   

8.
对北虫草液态发酵天然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经比较确定适宜液态发酵的北虫草菌株及最佳氮源,之后采用混料设计对发芽糙米浆、麦芽汁和豆粕汁三种原料的组成配比进行优化,确定适宜北虫草液态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研究表明:北虫草CM-3菌株适宜液态发酵,且该菌在以豆粕为氮源时生长最好;发芽糙米浆、麦芽汁和豆粕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6%)混料比为55:5:40时,CM-3的菌丝干重达最高(17.0g/L)。   相似文献   

9.
使用实验室自主研制的磁场设备,以樟芝为研究对象,以菌丝体生物量提高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研究低频交变磁场对樟芝液态发酵的影响,确定最优磁场参数,并借助扫描电镜,对比常规液态发酵和磁场辅助液态发酵所得菌丝体的微观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当磁感应强度为80 Gs,磁处理初次介入时间为接种3 d后,每天磁处理时长为4 h时,磁场对樟芝菌丝体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强。在此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提高率为15.87%,多糖增长率为24.26%,总三萜增长率为26.8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磁场辅助樟芝液态发酵所得菌丝体比常规液态发酵菌丝体表面更加粗糙,结构更加松散,褶皱更为明显。实验结果表明,低频交变磁场辅助樟芝液态发酵可以提高其菌丝体生物量、多糖和三萜产量。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用0.6mol/L的甘露醇配制成质量比为2.5%,pH值为4.5~5的溶壁酶酶液,在酶液量与菌丝体的比值为20:1(V/W),温度30℃,转速为50r/min条件下酶解3h,可得到最高的原生质体得率。其原生质体数可达15.35×107个/ml。本研究为今后进行杏鲍菇原生质体的诱变及融合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杏鲍菇菌丝体多肽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杏鲍菇菌丝体多肽提取率为考查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方法,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提取菌丝体多肽的工艺,用Sephadex-50葡聚糖凝胶对所提取的多肽进行纯化,并测定其还原力及清除DPPH·、O_2~-·、·OH能力。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杏鲍菇菌丝体多肽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杏鲍菇菌丝体多肽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pH值8.85,提取时间4.17h,提取料液比111.86(g/mL),在该工艺条件下,多肽的提取率为50.88%;杏鲍菇菌丝体多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与多肽质量浓度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杏鲍菇菌丝体多肽的免疫活性及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杏鲍菇菌丝体多肽的免疫活性及抗肿瘤作用,以杏鲍菇菌丝体多肽为原料,通过对小鼠巨噬细胞Ana-1细胞存活率、细胞因子TNF-α和IL-6分泌量、膜表面蛋白TLR2和TLR4表达量、吞噬中性红活性以及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和H_2O_2的能力测定来研究杏鲍菇菌丝体多肽的免疫活性;通过对人体乳腺癌细胞BT-549细胞、宫颈癌细胞Hela-229和胃癌细胞HGC-27细胞增殖的抑制来研究杏鲍菇菌丝体多肽的抗肿瘤作用。实验显示,多肽浓度在0.05~2 mg/mL范围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提高膜表面蛋白TLR2、TLR4表达量,提高细胞因子TNF-α和IL-6分泌量,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活性能力,并且促进巨噬细胞分泌NO和H_2O_2;对人体乳腺癌细胞、宫颈癌细胞和胃癌细胞这三种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杏鲍菇菌丝体多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且活性与浓度呈现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产漆酶杏鲍菇液体发酵条件与部分酶学性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杏鲍菇产漆酶条件为:以20%马铃薯为基础,2%葡萄糖为碳源,0.3%酵母粉为氮源,添加5mmol/LMg2 ,初始pH8.0.250mL三角瓶装液80mL,25℃,160r/min,培养9d。粗酶液性质: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 为4.5,1mol/L和2.5mol/LCa2 、Zn2 、K 、Fe3 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5mmol/LCu2 和Mn2 对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杏鲍菇是近年来我国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疗一体的食用菌新品种。本文对杏鲍菇多糖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分别介绍了杏鲍菇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生物活性以及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杏鲍菇多糖对人体保健的应用前景,并对杏鲍菇多糖将来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预处理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切片方式、切片厚度、蒸汽烫漂、浸渍等预处理对杏鲍菇真空微波联合负压远红外干燥产品水分含量、硬度、脆度、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杏鲍菇按照斜切方式、切片厚度7mm、蒸汽烫漂时间90s、麦芽糊精浸渍处理质量分数4%时,所得杏鲍菇脆片色泽亮白、口感酥脆。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杏鲍菇为实验材料,对其顶部、中部和底部进行切割,选择不同的温度进行干制复水,对复水率最佳和最差的样品进行营养物质含量的检测以及机械质地的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经过70℃干制的杏鲍菇的营养含量总体上比经过40℃干制的高;杏鲍菇顶部和中部的70℃干制品在硬度和咀嚼性比40℃干制品高,底部则相反;70℃顶部干制品弹性与40℃顶部干制品相差较大,其他部位的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用不同培养基栽培的杏鲍菇中海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杏鲍菇具有高于香菇的海藻糖含量,采用含有机质丰富的材料栽培杏鲍菇可提高海藻糖和多糖的含量,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5%大麦虫沙栽培时,杏鲍菇鲜品的海藻糖含量可达2.03g/100g,提高了54.9%,添加20%的沼渣时,多糖含量可提高约一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温度对采后杏鲍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实验材料,分别置于2、4、6、8、10、12℃下贮藏,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杏鲍菇采后生理生化及品质的影响,以此确定杏鲍菇的最佳贮藏温度。结果表明,贮藏温度2、4℃较好地保持了杏鲍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0.01)、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有效抑制了蛋白质、VC、总糖、水分的快速流失(p<0.01或p<0.05)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快速增加(p<0.01),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延缓了杏鲍菇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及衰老进程,较好地保持了菇体的商业品质。因此,2~4℃为杏鲍菇的适宜贮藏温度,延长了杏鲍菇的贮藏期,为杏鲍菇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探究赖氨酸-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产物对杏鲍菇采后品质的影响。 方法 以新鲜采收杏鲍菇为原料,赖氨酸-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产物在5℃和25℃条件下处理杏鲍菇,以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活性、失重率、硬度、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还原糖、丙二醛含量等为指标,考察杏鲍菇品质变化。 结果 在5℃和25℃条件下,处理后的杏鲍菇从外在颜色变化和内在酶活性、失重率、硬度、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还原糖、丙二醛含量等指标均超过空白和对照组,效果显著。两个浓度的美拉得反应产物对杏鲍菇PPO活力抑制、质量保持、硬度、可溶性还原糖含量、MDA控制上稀释10倍组效果优于原液处理;在褐变抑制方面原液效果较好,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两组处理表现不一。 结论 赖氨酸-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产物能改善杏鲍菇采后品质,对杏鲍菇具有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