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进行紫外诱变,使用透明圈法并结合液态发酵法进行筛选,获得果胶酶产量提高的黑曲霉菌株,并利用葡萄皮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果胶酶。结果表明,H40741、H40493、H40982、H41133、H41134、H41034、H40493和H22148等8株黑曲霉中,H40741产果胶酶最高,对其进行0360 s紫外诱变,获得高产果胶酶突变菌株H40741-20,其在果胶液态发酵培养基中可获得酶活力为462.84 U/m L的果胶酶,是出发菌株的3倍。通过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皮渣、麦麸和水的含量,获得较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皮渣50 g,麸皮50 g,水100 m L,硫酸铵2 g,硫酸镁0.07 g,硫酸钾0.1 g。H40741-20利用此固态培养基发酵,可获得酶活力为421.06 U/m L果胶酶,是出发菌株H40741的2.7倍。   相似文献   

2.
果胶酶高产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简化的筛选流程,选0定性后定量地对112种由加拉兹工业微生物菌种实验室提供的黑曲霉纯种进行了筛选。将菌种所产生的酶活力与市售的衫酶制剂的酶活力相比较,结果选出三株果胶酶高产菌,其中内聚半乳糖醋酸酶和外聚半乳糖醋酸酶的活性较高,更适合于食品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以微波及亚硝基乙基脲为诱变剂,对黑曲霉出发菌株ZYC-06进行复合诱变育种。ZYC-06经微波照射40s、0.06mg/mL亚硝基乙基脲处理10min,最终选育出1株性能稳定且高产果胶酶的突变菌株ZYC-B03,其果胶酶活力为2790U/g,是出发菌株的2.88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γ射线(Co60)及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方法对产柠檬酸黑曲霉菌株进行诱变。γ射线(Co60)诱变剂量为1400Gy,亚硝基胍的浓度为1mg/mL,作用时间为4min,在此条件进行复合诱变。经多轮筛选最终获得到一株产酸为15.5g/dL且遗传稳定性高的菌株。并对黑曲霉发酵产柠檬酸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种子液的最适条件:氮源选取豆饼粉,糖浓度为10%;最适发酵条件:培养温度为35℃,初始pH值5~6,氮源选取豆饼粉且氮源用量为0.8%,在50L发酵罐中进行中试试验,试验结果为周期63h,产酸17.94g/100mL,转化率为99.7%,比出发菌株发酵周期缩短3h,产酸提高10%,转化率提高5%。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黑曲霉中葡萄糖氧化酶的产量。方法紫外诱变法选出产酶优势菌株,优化碳源、氮源、碳酸钙、发酵时间等条件。结果黑曲霉发酵液酶活达到6.5 U/mL,比初始酶活提高5倍;单因素条件试验表明,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NaNO3,发酵周期为48 h,培养温度是30℃,液体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6.0产酶效果最好。结论紫外诱变后,葡萄糖氧化酶的活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黑曲霉中葡萄糖氧化酶的产量。方法紫外诱变法选出产酶优势菌株,优化碳源、氮源、碳酸钙、发酵时间等条件。结果黑曲霉发酵液酶活达到6.5U/mL,比初始酶活提高5倍;单因素条件试验表明,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NaNO3,发酵周期为48h,培养温度是30℃,液体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6.0产酶效果最好。结论紫外诱变后,葡萄糖氧化酶的活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黑曲霉果胶酶产生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黑曲霉A3.1在麦麸固体培养基的产酶条件,在不同氮源试验中以(NH4)2SO4为最佳,该菌产酶的最佳条件为28℃,含水量45%,起始pH5.0,时间3d.  相似文献   

8.
紫外诱变筛选Nisin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S-5乳酸链球菌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照射诱变.经初筛、复筛得到2株高产乳酸链球菌肽的稳定性菌株.其效价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12.41%和4.76%.效价达到了3116IU/mL和2904IU/mL.  相似文献   

9.
10.
以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为出发菌株,He-Ne激光为诱变剂,在功率为11.2mW,照射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对黑曲霉进行激光诱变,经初筛、复筛最后获得一株果胶酶高产菌株。该酶的活力为1618.4个酶活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00%,而且该菌株产酶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曹珂珂  李妍 《中国酿造》2015,34(3):83-86
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BB-6利用葡萄渣固态发酵产果胶酶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4%、硫酸铵0.6%,含水量60%,培养温度30 ℃条件下培养72 h,果胶酶酶活达12.226 U/g。  相似文献   

12.
对在工业生产中有较高性价比的产柠檬酸黑曲霉C9为出发菌株,航天诱变后,进行了透明圈初筛、耐酸度复筛、遗传稳定性和产柠檬酸发酵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选育出的黑曲霉AM-51是一株优良的高产柠檬酸菌株.该菌株的耐酸度能达到16%以上,产酸稳定性良好;以玉米粉为原料,在产酸温度为34℃~37℃、初始pH值为5.5~6.5、发酵时间为70h~96h的条件下产酸率基本稳定.当发酵温度为37℃、初始pH值为6.0、发酵时间为84h时,平均产酸率达16.50%,较出发菌株产酸率(12.80%)提高了22.42%.  相似文献   

13.
以编号为Jl-1的黑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超声波和紫外诱变处理,在酪蛋白培养基上以凝乳圈直径为指标进行初筛,在基础固态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复筛,选育得到一株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突变菌株.其经固态发酵凝乳酶产量为凝乳活力600U/mL,较出发菌株Jl-1提高57%.菌株经8次传代培养,凝乳酶产量仅降低7.1%.在此基础上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对菌株产凝乳酶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优化,得到最佳的试验组合为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为6d,加水量为20mL,加样量为4份.采用此条件,凝乳酶产量达828U/mL,比Jl-3优化前提岛38%.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xj进行诱变,通过考察致死率与正突变率确定最佳诱变时间,通过发酵培养选育高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结果表明,黑曲霉xj的最佳诱变照射时间为90 s;经初筛共得到416株诱变菌株;经复筛得到10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诱变菌;再经同步发酵培养,比较突变菌的生长状态、絮凝活性及遗传稳定性,获得2株絮凝活性较高、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A90-34与A90-37,其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4.12%和94.96%,与原始菌株相比,分别提高26.19%、27.03%,连续传代7次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絮凝率维持在92%~95%。  相似文献   

15.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Y8为研究对象,经过紫外-高温复合诱变处理后,利用初筛及复筛,得到一株耐高温高产葡萄糖酸盐的黑曲霉菌株UT-1。菌株UT-1在45 ℃,220 r/min条件下进行摇瓶发酵,其平均产葡萄糖酸盐的量为(23.23±0.02) g/100 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2.44%,经4次传代培养后,菌株UT-1遗传稳定性能良好。5 L发酵罐试验结果表明,菌株UT-1与出发菌株相比适应期缩短了2 h,发酵周期缩短了4 h,葡萄糖酸盐产量提高了17.14%,为葡萄糖酸盐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黑曲霉对麻竹笋壳进行固态发酵,每12 h取样,测定菌落总数,纤维素酶活,并基于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方程,研究了黑曲霉固态发酵麻竹笋壳过程的菌体生长动力学,产物合成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基本能反映黑曲霉固态发酵麻竹笋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麸皮为主要原料,采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诱变菌株SL2—111进行聚半乳糖醛酸酶固态发酵,培养物最高酶活力可达到2695u/g(鲜曲)。产酶最适培养基为:麸皮15g,柚皮粉1.5g,(NH4)2SO4 0.8g,Ca—Cl2 0.075g。最佳产酶条件为:28℃,pH6.0,培养72h。成曲的最佳浸提条件为:以0.1mol/L,pH4.0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为浸提剂,在30℃下浸提5h。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利用黑曲霉固态发酵凉茶渣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以内切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活力为指标,对氮源、碳源、含水量、发酵时间、浸泡液pH值和温度共6个单因素进行考察;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添加4%硫酸铵作为氮源,2%葡萄糖为碳源,通过正交试验,以3种酶活力的总和为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发现含水量为70%,浸泡液pH值...  相似文献   

19.
黑曲霉液态发酵生产果胶酶的工艺条件初探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选用鲜苹果渣为碳源,通过试验探索了黑曲霉液态发酵生产果胶酶的工艺条件。确定最适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麸皮2.5g,鲜苹果渣1.5g,硫酸铵1.0g,K2HPO4 0.05g,KCl0.025g,MgSO4·7H2O0.025g,Na2SO4 0.025g,FeSO4·7H2O微量,蒸馏水50m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5d,发酵温度30℃,起始pH2.0,接种量2.0%,装瓶量50mL,在250mL三角瓶中进行摇床振荡培养,最终果胶酶平均酶比活力达到37.91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