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浓香型大曲中蛋白酶产生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其最适产酶条件进行研究。采用酪素培养基,从大曲中分离出5株产蛋白酶菌株,筛选出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其酶活为53.40 U/mL。以小麦为固体培养基,从pH值、培养基水分含量、碳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方面研究此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65%、初始pH6.0、蔗糖添加量6%、硫酸铵添加量1%、接种量12%、温度40℃,培养时间5 d的条件下,其酶活可达262.18 U/mL,为菌种复筛时的4.91倍。  相似文献   

2.
对酱香型大曲中高产蛋白酶的放线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产酶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稀释涂布划线法和平皿生化反应法对目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形态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目的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经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得出的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9.0,发酵温度35 ℃,转速180 r/min,此时酶活力最高为28.62 U/mL。  相似文献   

3.
对酱香型大曲中高产淀粉酶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产酶条件和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合形态学指标和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对筛选获得的酱香型大曲中高产淀粉酶菌株进行鉴定,以小麦、麸皮浸提液为液体发酵培养基,研究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摇床转速对其产淀粉酶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酶最适条件为:培养温度50 ℃、初始pH值6.0、摇床转速为180 r/min,其酶活力达8 667.79 U/mL。  相似文献   

4.
酱香型高温大曲中高产蛋白酶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检测蛋白酶透明圈和蛋白酶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酱香型高温大曲中筛选出1株高产蛋白酶细菌,并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实验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高产蛋白酶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朱德文  蒋英丽  高鸿  等人 《酿酒科技》2014,(6):39-41,46
以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为材料,采用平板分离法初步筛选出11株芽孢杆菌;通过麸皮培养基在55℃条件下液态发酵,进一步筛选出1株产焦酱香的芽孢杆菌(MT6),并结合菌株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MT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sp.)。该菌株可制成微生物强化菌剂,初步应用于高温型大曲酒的增香提质。  相似文献   

6.
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得到5株产蛋白酶细菌,对其进行了生化分析,结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对这5株细菌的鉴定。鉴定结果为:A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D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产酶能力最强的C菌株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弹性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尚玲  吉园 《食品科学》2007,28(11):306-309
从污水河的土壤中采集样品,分离得到一株产胞外弹性蛋白酶活性较高且稳定的细菌。经初步鉴定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1),其酶活力为74.25U/ml。对其进行物理诱变,诱变后的菌株(B9)产酶活性有较大的提高。B9酶活力为120.00U/ml,较原菌株提高了1.62倍。同时研究了其产酶最适条件,产酶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干酪素,并对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发现氮源对产酶的影响最大。当蔗糖的用量为4%、干酪素为3%、玉米提取液为0.1%时具有较高的产酶水平。最适发酵初始pH为8.0、300ml最适摇瓶装量为40ml、最适接种量为3%。经发酵条件的优化后,B9酶活达到311.54U/ml、提高了2.59倍;较以往国内报道的酶活要高。  相似文献   

8.
庄名扬  王仲文 《酿酒》2003,30(5):26-27
我们以酱香型白酒生产所使用的高温大曲为含茵样品,经分离获多株耐高温细菌,对它们的生化及香气特征的测定,确认133-1菌株为主要功能茵。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133-1菌株归属于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采取传统微生物手段从酱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细菌,对其进行菌落特征观察和镜检后,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Staphylococcus arlettae(阿尔莱特葡萄球菌),实现了Biolog鉴定系统在酱香型大曲菌种鉴定中的首次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从高温大曲中分离筛选产四甲基吡嗪(TTMP)芽孢杆菌,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高产四甲基吡嗪菌株进行鉴定,并优化四甲基吡嗪产量最高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经初筛从高温大曲中分离出20株产四甲基吡嗪芽孢杆菌(编号为WH1~WH20),经过复筛得到四甲基吡嗪产量较高的菌株WH7、WH10和WH20。其中菌株WH7和WH20被鉴定为副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菌株WH10被鉴定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WH10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前发酵温度37℃、前发酵时间72 h,后发酵温度60℃,后发酵时间20 h,初始pH值6.5,铵盐添加量4 g/L。在此优化条件下,四甲基吡嗪产量为728.38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167%。  相似文献   

11.
从茅台酱香型白酒生产用大曲中分离的一株细菌HMZ-D,对固态发酵产蛋白酶的发酵温度、pH值、水分含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原料配比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菌株发酵产蛋白酶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发酵时间(D)>水分含量(C)>温度(B)>接种量(A);正交试验结果所得到的菌株产酶最优方案为10%接种量、发酵温度35℃、含水量40%、发酵时间6d,在此发酵条件下蛋白酶酶活为2901.3U/g醅.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酱香型白酒酿造环境(大曲、酒醅和窖泥)筛选产淀粉酶细菌菌株,通过菌落形态、细胞显微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及耐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酱香型白酒大曲中筛选得到一株产淀粉酶的细菌,编号为2-2,经鉴定菌株2-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2-2能够在25~45 ℃和pH 5~9范围内生长良好,属于乙醇高耐受性菌株,在乙醇体积分数为12%时仍能生长,并具有较高的NaCl和葡萄糖耐受性,最高耐受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70%。菌株2-2在高粱酶解液中能产生酱香型白酒中的多种重要风味物质,如苯乙醇、糠醇3-羟基-2-丁酮、2,5-二甲基吡嗪和乙烯基愈创木酚等,是酱香型白酒酿造中重要的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从酱香大曲中分离筛选出高产蛋白酶的高温放线菌,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其产蛋白酶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普通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该菌株产蛋白酶的最优条件为pH 6.5,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蛋白酶活力最高,为214.99 U/g,这对酱香大曲中酱香风味物质形成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罗丹明B平板法和脂肪酶活力测定从张弓老酒大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脂肪酶菌株E-1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产酶条件为葡萄糖3%、蛋白胨4%、初始pH值为8.0。优化后的脂肪酶活力达15.09 U/mL,是优化前产酶能力的1.2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可培养方法从传统酱香大曲和机械化酱香大曲中分离筛选酵母,并对这些酵母的数量、种类及功能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机械化酱香大曲中酵母数量为传统酱香大曲的1.44倍;传统酱香大曲中酵母种类为机械化酱香大曲的2倍;相同条件下两者中产酒性能最高的酵母产酒精度在20 ℃时均为10.2%vol,机械化酱香大曲中筛选得到的酵母菌株平均产酒性能为传统酱香大曲的1.04倍;从产香上看,两种大曲中的产香酵母均能产生醇、酸、酯、酮类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孙晓璐  王明跃  张源 《食品与机械》2018,34(10):40-44,123
以安徽金种子集团中温大曲为原料,从中筛选能够产酯化酶的发酵菌种并鉴定其种类,再以酯化力为目标值研究该菌株产酯化酶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金种子中温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酯化酶的菌株LD06,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及Biolog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犁头霉。以该菌株发酵产物中的酯化力为目标值,得到该犁头霉的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麸皮10g,玉米粉1.5g、酵母粉2.0g、亚麻籽油1g/100g·培养基、硫酸铵0.2g、蒸馏水10mL;培养条件分别为温度36℃、时间45h。该条件下得到的犁头霉产酯化酶的酯化力为9.32g/L,与该菌株初始酯化力相比提高了22.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