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永华  陈永辉 《柴油机》2017,39(5):12-16
尾气后处理的转化效率受排温影响,而柴油机中低负荷下排温较低,难以满足要求。以某中型柴油机为对象,针对影响排温的进气节流阀(IAT)、电控废气旁通阀(EWG)和排气背压阀(EAT)进行了中低负荷稳态点控制策略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低排放和低油耗的前提下,仅靠单一排气热管理措施难以提高排温,须两种或两种以上措施合理匹配,共同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可行的排气热管理方案,并在WHTC测试循环下验证了该方案可使试验柴油机在保证经济性和排放的变化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排温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欧Ⅵ柴油机EGR阀与VGT阀解耦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PID方法控制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和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VGT)阀开度时出现的进气质量流量和增压压力瞬态响应慢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EGR与VGT解耦控制策略,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工况点900r/min、200N·m变化至工况点1200r/min、1100N·m的过程中,采用解耦控制策略后,增压压力和进气质量流量的上升时间分别由8.5s和21.3s降至7.9s和16.8s,降幅分别为7.1%和21.1%;稳定时间分别由14.3s和18.3s降至11.5s和15.1s,降幅分别为19.6%和17.5%;WHTC测试循环下,解耦工况点占总工况点的比例达到36.1%,PM比排放和油耗的降低幅度分别为18.9%和5.8%,NOx比排放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WHTC冷起动过程SCR温度热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低速低负荷工况下可变几何截面增压器(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VGT)开度、进气门晚关机构(retard intake valve closing auction,RIVCA)和后喷技术对提升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处理器温度的作用,并从温度提升幅度、发动机油耗率和排放等方面对各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后喷技术、增大VGT开度和利用进气门晚关可以有效提高SCR后处理器温度。但相比于后喷技术,增大VGT开度和运用进气门晚关技术造成的油耗损失较小。试验对后喷策略和VGT-RIVCA策略进行了全球统一瞬态试验循环(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e,WHTC)冷起动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使SCR后处理器的起燃时间缩减至循环第600s附近时,后喷策略造成的油耗损失为3.5%,而VGT-RIVCA策略造成的油耗损失仅为1.1%。在验证了VGT控制策略的优越性后,通过设定不同VGT开度的对比试验,最终得到了一套优化的VGT-RIVCA控制策略,运用该策略可以使SCR后处理器的起燃时间由1 300s缩减至540s,NOx排放量由1.78g/(kW·h)降低至0.929g/(kW·h),同时发动机油耗仅有1.4%的恶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进气节流降低排气氧浓度的方式,试验研究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 DOC)入口氧浓度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DPF)主动再生时的入口温升特性、载体峰值温度、有效再生时间和再生过程燃油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排气氧浓度降低,DPF温升速率增大,入口温度上升时间缩短;在所有氧浓度下,载体峰值温度均出现在DPF轴线后端位置。随着氧浓度降低,载体峰值温度先增后减,最大径向温度梯度先减后增,有效再生时间先缩短后延长,再生过程燃油消耗先减后增。在恒定DPF碳烟负载量和再生温度的前提下,当排气氧体积分数为11.0%时DPF主动再生时间最短,再生过程燃油消耗最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WHTC排放测试循环的背景,以一台3.8L柴油机为试验样机,对其运行WHTC循环以及现行国标GB17691-2005中的欧洲瞬态排放测试循环(ETC)的试验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测试工况的转速、扭矩分布状况,后处理排气温度分析,来为排放控制策略的制定探索可行的方向。本文基于试验样机对进气节流、排气节流,从进排气的方面措施对发动机排气温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7.
针对重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控制系统,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推导出SCR策略中的排气流量数学表达公式,并应用开发软件D2P MotoHawk建立排气流量模型,通过发动机稳态工况和瞬态工况试验对比排气流量模型计算结果、脉谱控制插值结果与实际排气流量结果。结果表明,稳态过程中排气流量模型计算值与发动机台架测量值最大误差为5%,而脉谱控制模式脉谱插值的排气流量与发动机台架排气流量计测量值最大误差为10%;1 000r/min瞬态加载过程中排气流量计算模型的精度更高,与实际排气流量相比误差在8%以内,而脉谱插值的误差高达18%,WHTC排放循环在满足排放法规的前提下,应用模型控制氨泄漏大幅度降低(50%),平均值仅为8×10-6,尿素喷射总量也降低了2%。  相似文献   

8.
增压柴油机进排气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T-POWER软件建立了包括增压柴油机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和排气消声器的工作过程模拟计算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发动机的外特性指标、最高燃烧压力、进排气系统压力波动、消声器端口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试验验证表明:所建立模型能够正确预测发动机进排气系统中的压力波。  相似文献   

9.
排气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柴油机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探求某型增压柴油机采用不同排气系统的优越性,本文以内燃机性能仿真软件GT-Power为平台,建立了工作过程仿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柴油机采用脉冲增压系统,针对定压增压系统和MPC增压系统对原机的排气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建立了定压增压系统和MPC增压系统的柴油机模型,并分别对其进行了稳态工作过程计算,着重分析研究了采用不同排气系统对该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为该柴油机排气系统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2017,(5)
尾气后处理的转化效率受排温影响,而柴油机中低负荷下排温较低,难以满足要求。以某中型柴油机为对象,针对影响排温的进气节流阀(IAT)、电控废气旁通阀(EWG)和排气背压阀(EAT)进行了中低负荷稳态点控制策略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低排放和低油耗的前提下,仅靠单一排气热管理措施难以提高排温,须两种或两种以上措施合理匹配,共同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可行的排气热管理方案,并在WHTC测试循环下验证了该方案可使试验柴油机在保证经济性和排放的变化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排温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排气热管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发动机台架上,围绕进气节流阀和排气蝶阀对排气温度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稳态工况下,进气节流阀的升温效果好于排气蝶阀,采用进气节流阀最大温升可达46℃,而采用排气蝶阀仅25℃;排放循环过程中,进气节流阀或者排气蝶阀对原机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影响较小,进气节流阀不仅升温效果好,而且油耗也稍低于排气蝶阀,采用进气节流阀平均温升可达60℃,而采用排气蝶阀仅28℃。  相似文献   

12.
基于排气噪声EMD的柴油机失火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坦克柴油机失火故障诊断问题,在实车上模拟了失火故障,应用EMD对不同状态下的排气噪声信号进行了经验模态分解,利用Hilbert变换求取了主固有模态分量(IMF)的瞬时频率函数,以其围绕周期性排气噪声基频的波动方差和平均穿越率为特征参数,建立了一种诊断柴油机失火故障的方法。应用结果表明了诊断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增压6缸柴油机排气压力波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增压6缸柴油机进行了不同负荷特性下的排气压力波测量,分析了不同负荷特性下排气压力波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增压6缸柴油机,当配气相位相同时,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排气压力波平均值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排气压力波平均值随着扭矩的增加而增大;不同转速下相同扭矩测试点的排气压力波平均值进行横向对比时以及在外特性上,排气压力波平均值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高.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排气压力波强度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排气压力波强度随着扭矩的增加而增高;不同转速下相同扭矩测试点的排气压力渡强度进行横向对比时,排气压力波强度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高,但是在外特性上,随着转速的增加,排气压力波强度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排气微粒捕捉器燃气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柴油机排气微粒捕捉器的加热再生技术 ,即利用燃气与排气中的氧气燃烧清除微粒捕捉器中沉积的微粒 ;根据液化石油气的物化特性和排气中的含氧量 ,对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 ;研制了一种以液化石油气为再生燃料的柴油机排气微粒捕捉器 ,并对燃气流量、过滤体内的微粒沉积量以及再生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DPF)、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SCR)及氨氧化催化器(ASC)为研究对象,利用发动机台架,对DOC-CDPF-SCR-ASC和DOC-SCR-CDPF两种不同的后处理系统构型方案在不同测试循环下的NO_x转化效率、NH_3泄漏、N_2O排放、颗粒(PM)排放、颗粒数(PN)排放及CDPF的被动再生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两种构型方案下的PM及PN排放基本一致;DOC-CDPF-SCR-ASC构型方案具有更高的NO_x转化效率和颗粒物被动再生效果,该构型方案下CDPF对SCR催化器入口处的NO_2/NO_x摩尔比起到调控作用,使其更有利于SCR的反应,同时由于CDPF中的被动再生及NO氧化反应会释放热量,SCR催化器平均温度与DOC-SCR-CDPF构型方案下差别不大;而DOC-SCR-CDPF构型方案下,CDPF可以起到ASC的作用且具有更低的氨泄漏,但会产生较高的NO_2和N_2O排放。  相似文献   

16.
由于柴油机运行工况条件复杂,中、低负荷工况下排气温度较低,无法满足柴油机颗粒捕捉器(DPF)主动再生的温度要求,因此需要对再生温度控制进行系统研究。研究了稳态工况下通过调节柴油机后喷油量、节气门开度对DPF内部温度控制的影响,以实现DPF入口温度满足主动再生的要求;同时研究分析降怠速(DTI)工况下不同炭载量载体再生时,DPF内部温度变化情况,以提高DPF主动再生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调节柴油机后喷油量、节气门开度,能够有效控制DPF内部温度,DTI工况下炭载量是影响DPF内部最高温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排气噪声自适应有源消声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发动机排气噪声的特点,选取与噪声基频相关的振动和点火信号作为控制器参考信号,以Filtered—X LMS算法作为调节自适应滤波器各权系数的基本依据,并采用外加抖动信号的次级通道在线自适应建模方式,建造并实现了相应的试验系统。在所设计的有源消声试验台架上,对SUZUKI AX-100摩托车发动机排气噪声进行了有源消声试验,在400Hz以下取得了30dB以上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排气噪声的柴油机各缸工作不均匀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计算机和声传感器采集排气噪声,研究了9种工况下柴油机排气噪声在时域的周期性规律,对柴油机排气噪声信号进行了自相关分析,提取参数来表征排气噪声的周期性规律.对这个参数在3种转速下的值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此参数在各转速下均能判断出失火及喷油器压力过小故障,在高转速下判别气门类故障也很有效.通过编写相应的故障诊断程序,输入排气噪声样本和对应的转速后即可判断出故障,该方法具有非接触、操作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国外重型柴油机排放法规的技术路线,分析了SCR系统的技术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满足欧Ⅴ以上排放法规的SCR后处理技术。指出SCR的设计理念在不断地更新换代,SCR的温度窗口不断扩大,SCR的体积不断缩小。发动机及后处理系统运行成本也在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泡沫金属的过滤机理,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泡沫金属过滤材料的k下降率和排气背压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工况下泡沫金属过滤器的过滤试验,并模拟了其再生试验,为泡沫金属炭烟过滤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