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研究了栅氧化时掺HCl的硅栅MOSFET的DDS-VGS特性、阈电压和界面态.结果发现,HCl掺入栅介质,可使IDS-VGS曲线正向漂移,PMOSFET阈电压绝对值减小,NMOSFET阈电压增大,Si/SiO2界面态密度下降。采用氯的负电中心和Si/SiO2界面硅悬挂键的键合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SiO2钝化膜对硅/玻璃静电键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硅/玻璃静电键合过程中硅表面SiO2钝化膜的作用。SiO2膜的存在使键合过程中的静电力减弱,键合工艺所选择的电压上限受SiO2膜击宽电压的控制,对于商用抛光硅片与玻璃,要完成良好的键合,一般SiO2厚度要小于0.5μm。  相似文献   

3.
掺HCI栅氧化对MOS结构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栅氧化时掺HCl的硅栅MOSFET的DDS-VGS特性,阈电压和界面态。结果发现,HCl掺入栅介质,可使IDS-VGS曲线正向漂移,PMOSFET阈电压绝对值减小,NMOSFET阈电压增大,Si/SiO2界面态密度下降,采用氯的负电中心和Si/SiO2界面硅悬挂键的键合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理想Si/SiO2/Si结构的电容-电压(C-V)特征,提出了根据Si/SiO2/Si的C-V特征测量SiO2厚度、衬底掺杂浓度和固定电荷的方法,并对键合样品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理想Si/SiO2/Si结构的电容-电压(C-V)特性,提出了根据Si/SiO2/Si的C-V特征测量SiO2厚度、衬底掺杂浓度和固定电荷的方法,并对键合样品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6.
硅表面氧化膜的X光电子谱及部分参数固定法曲线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X光电子谱及部分参数固定曲线拟合方法分析了热生长硅氧化膜和硅的自然氧化膜中硅和氧的结合状态,发现两者均不是单一的SiO2,硅在以上两种氧化膜中共有四种氧化状态,即Si+1,Si+2,Si+3和Si+4,它们相对于体Si2p,峰的化学位移分别为0.85,2.35,3.55和4.60eV.在硅的初期氧化阶段无Si+4成分出现.  相似文献   

7.
针对Si-SiO2过渡区对于离子注入较为敏感的特点,用1.2MeV,剂量1×1010cm-2的Fe+和H+先后注入SiO2-Si样品,并用XPS技术重点分析了Si-SiO2界面附近硅的化学结构、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界面附近,除了Si4+,Si0价态,还存在明显的Si2+价态。这和注入H+产生的高温退火以及Si—Si键或Si—H键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喷雾高温分解工艺制备SnO2气敏膜,并与Si3N4-SiO2集成多层介质膜,用催化金属Pt作栅电极,制成新型的MSIS结构气敏电容。通过检测平带电压的变化,研究对H2和O2的气敏特性,分析其气敏机理并提出了检测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硅氧碳键( Si- O- C) 将两个内铵盐型碳菁染料在硅表面化学成膜,利用表面增强喇曼光谱( S E R S) 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 P S) 确证其结构,并测定了键合染料膜硅片的光谱响应和表面光电压。结果表明染料可使硅敏化,且成膜硅片具有光生伏特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直接光CVD类金刚石碳膜的初期成膜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微波激励氙(Xe) 发射的真空紫外光(VUV) 作光源,乙炔(C2H2) 作反应气体,采用直接光化学汽相淀积(CVD) 工艺,在硅(Si) 、钼( Mo) 及玻璃衬底上,120 ℃的低温下进行了类金刚石碳(DLC) 膜的试生长。用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等手段进行了初期成膜结构的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所有三种衬底上均能淀积生成DLC 膜。其中C1s 态原子的含量在69 .98 % ~74 .60 % 之间,相应的键合能为285 .0 ~285 .6 eV。淀积膜是以SP2 键结构为主的DLC膜。实验结果也表明,氧在成膜过程中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用光致荧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用阳极氧化法制成的多孔硅层在1%NH3/H2O2溶液中的腐蚀现象进行了研究。红外分析表明,Si-O键和H-O键的强度随NH3/H2O2溶液的腐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Si-H键强主匠随腐蚀时间增加而减少。光致荧光谱的峰值在腐蚀开始时先下降后上升,半高宽变窄,谱峰的以边明显蓝移。分析研究表明,1%NH3/H2O2溶液对多孔硅层有腐蚀  相似文献   

12.
RESURF原理应用于SOI LDMOS晶体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次采用解析方法及二维计算机模拟讨论了RESURF原理应用于SOILDMOS晶体管.研究表明:击穿电压随埋层SiO2厚度增加而增加;击穿电压随Si层厚度变化呈现U型曲线;当埋层SiO2和Si层厚度一定时,Si层的杂质浓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在此浓度之下,可获得高的击穿电压.这个结论也适用于介质隔离的各种横向器件的击穿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詹娟 《电子器件》1997,20(4):46-49
本文主要研究了硅片直接键合技术制备SOI材料,并在此材料上采用全离子注入硅栅工艺制造了1μm沟道CMOS环形振荡器。由于SOI。SDB中的硅膜保持着本体硅的性质,故所得陪管的特性比较好,(迁移率:NMOS为680cm2/V·s,PMOS为370cm2/V·s,跨导:NMOS为38mS,PMOS为25mS)。但发现MOS管具有“Kink”效应,随着硅膜厚度的减小,“Kink”效应有所抑制。实验所得CMOS19级环形振荡器的单级延时为0.79ns,由此可见,SOI/SDB材料在VLSI中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傅济时  朱美栋 《半导体学报》1993,14(11):712-714
我们用高灵敏的肖特基结注入电流检测磁共振方法对蓝宝石上外延硅膜进行了研究。实验观察到一种向同性非结称的磁共振谱,经拟合它由线宽10^-^3T,g值分别为2.0055及2.012的二线组合而成,二线强度比3.7:1。前是硅悬挂键,后为非晶硅价态态共振。实验证该磁共振信号来自于Si/Al2O3界面。  相似文献   

15.
高频感应石墨条加热快速区熔再结晶工艺制备的无籽晶热沉积结构(Heat-SinkStruc-ture)SOI(SilicononInsulator)硅薄膜具有[100]取向,其缺陷被限制在厚SiO2层上的硅膜中,使薄的SiO2层上的硅膜成为无缺陷单晶区,宽度可达50μm以上,在缺陷聚集区观察到的缺陷主要是小角度晶界,绝大多数晶界的取向差都在3°之内.其类型多为混合型晶界,也观察到少量的扭转型和倾斜型晶界.缺陷聚集区中的位错或位错网络的走向是各种各样的,但其位错的柏氏矢量.  相似文献   

16.
一种硅基集成微晃动马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一种硅基集成微晃动马达.该微马达的制作工艺非常简单,主要包括四次光刻(共三块版)、两次LPCVD多晶硅膜淀积和两次LTOSiO2膜淀积.微马达转子和定子由厚度为4.2μm的多晶硅膜形成,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气间隙为2.0—2.5μm,转子的半径为40—50μm.初步测量结果表明,微晃动马达的最低驱动电压为49V,最高转速估计可达600rpm。  相似文献   

17.
结合硅片低温键合和中等剂量的氢离子注入,用智能剥离技术(Smart-cut○R)成功地制备了76mm的SOI材料.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得表面粗糙度约为7nm,比普通的抛光硅片约大一个数量级.SOI上层硅膜存在表面缺陷,包括未转移区和气泡等,这是由剥离前硅片键合界面存在的空洞引起.通过改进低温键合工艺,提高键合质量,可得到基本无宏观表面缺陷的SOI材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双降场层SOI-LIGBT击穿电压与SOI层厚度和隔离SiO2层厚度的关系,分析了阳极短路面积比对器件正向压降,关断时间和正向转折电压的影响,并利用硅直接链合技术研制出580V的阳极短路SOI-LIGBT,拳断时间250ns。  相似文献   

19.
对含F MOS结构的抗电离辐射特性和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结果表明:F减少工艺过程引入栅介持的E ’中心缺陷和补偿Si/SiO2悬挂键的作用,将导致实始氧化物电荷和界面态密度的下降;栅SiO2中的F主要以F离子和Si-F结键的方式存在;含F栅介质中部分Si-F键替换Si-O应力键而使Si/SiO2界面应力得到释放,以及用较高键能的Si-F键替换Si-H弱键的有益作用是栅介质辐射敏感降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硅片直接键合制作SOI结构的工艺研究=[刊,俄]1994,23(6).-46~54本文研究了硅片热压键合前化学处理原始硅表面对低温下表面半粘附键合质量和SOI结构质量的影响。采用二次离子质谱方法分析硅片直接键合形成的SOI结构中的杂质分布剖面表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