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标准公顷、耕地供给质量化指数等同度量分析的方法,将千差万别的耕地放在能够同度量的参照系内.进行更趋合理的定量分析。本文首先利用标准公顷和标准公顷常数阐述了江苏省耕地面积递减的严重性.然后通过人均实际公顷和人均标准公顷的对比分析,剖析了江苏省人地关系紧张的内涵,利用耕地供给质量化指数揭示了江苏省耕地质量变化的趋势,最后依据江苏各市标准公顷、人均标准公顷和耕地的供给质量化指数.区分情况提出了有差别的区域耕地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下,江苏省耕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由于耕地后备资源短缺和城市化过程需消耗相当数量耕地资源,未来江苏省解决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耕地利用效益。文章从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以及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对江苏省耕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并通过分析农业要素对耕地生产能力的贡献率,提出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华  李瑞华 《资源与产业》2012,14(5):123-129
耕地质量评价是耕地质量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基于能值理论,利用耕地投资回报率和压力系数分别衡量耕地的产出能力及可持续利用能力,建立了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测算了1999-2008年耕地质量指数动态变化和2008年各地市的耕地质量指数分布。结果表明,由于耕地生产投入回报率下降和压力系数上升,近10年来河南省耕地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2008年耕地质量指数区域分异明显,主要是耕地压力系数区域差异显著,耕地投入回报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河南省应转变耕地能值投入结构,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生态系统的回馈产出能力;中北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市是耕地质量管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既是一个经济大省,又是一个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贫乏的省份.全省土地总面积10.26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7%,人口7346万人,人口密度716人/km2,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全省耕地总面积7524.41万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人均耕地仅1.024亩.同时,江苏省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垦殖率高,高投入、高产出、高负载构成了该省人地关系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南锡康 《中国矿业》2021,30(10):66-70
矿产资源开采影响土地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态环境,矿区耕地极易受到采矿活动的破坏和污染,在土壤质量、利用条件、土壤生态状况等方面易发生变化,其物理化学性质和清洁程度影响其产出农作物是否可食用和交易,矿区耕地健康状况评价对于当地资源合理利用和食物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耕地质量评价相关标准及评价因素,建议矿区耕地健康状况评价从土壤质量、利用条件、土壤生态等方面选取剖面构型、有效土层厚度、表土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灌排条件、坡度、田块规整度、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以因素法为宜,采用百分制对指标不同级别赋分,选取部分评价单元开展试评价,科学论证试评价结果后开展整体评价。评价结果有助于明确评价单元利用条件和利用方式,可服务于农用地安全利用、制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方案等。  相似文献   

6.
永城市耕地保护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杰 《资源与产业》2008,10(4):101-103
文章在简述永城市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深度开发较低、人均用地超标等利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利用率不高、质量退化等问题,总结了土地利用管理经验,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原则及其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开采沉陷耕地质量评价及复垦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岩  胡振琪  陈景平  陈超 《金属矿山》2019,48(3):173-181
针对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煤炭开采造成耕地减产绝收及生态破坏等问题,以东滩煤矿开采沉陷耕地玉米作物为例,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和田间同步实测数据,采用经验模型法建立了开采沉陷耕地玉米叶面积指数反演模型并进行了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引入红边波段的归一化植被指数(red-red edg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RRENDVI)构建的幂函数模型为最优模型,其R2=0.756,RMSE=1.125,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该模型对研究区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反演,得到玉米LAI分布图。根据研究区玉米及当地正常生长玉米的LAI均值,并结合实际沉陷积水情况,构建了沉陷耕地质量评价规则,将开采沉陷耕地分为五等,根据各等级地块损毁程度分别提出了划方平整、挖深垫浅等复垦建议。分析结果对于小范围沉陷耕地损毁监测、耕地质量评价及复垦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市级区域耕地保有量预测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常德市土地资源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利用该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综合耕地需求法和耕地供给法得出常德市目标年的耕地保有量,并结合该市的具体实际提出保护耕地资源的具体措施,以期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常德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以联合国1993年修订的核算体系为主体中,耕地部分只反映了种植的农产品的收入,却没有反映导致的耕地资源环境污染的损失。针对耕地资源价值的低估和对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代价问题,以江苏省为例,对耕地资源耗竭成本、耕地资源环境降级成本和耕地资源恢复收益进行分析,采用收益倍数法、污染损失率法等评估方法构建核算模型,计算得出基于耕地资源价值调整的绿色GDP,结果显示: 基于耕地资源价值调整的绿色GDP逐年上升,耕地资源保护效果优于耕地环境整治效果;江苏省耕地环境降级成本占传统GDP比重最高且逐年波动增加,耕地污染情形依然不容乐观;江苏省耕地资源恢复收益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研究结果对耕地资源质量提升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可变地区单产法,对湖北省1990—2004年耕地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1990年的0.3442 hm2降至2004年的0.2736 hm2,下降了20.51%。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在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0.1485 hm2下降到2004年的0.1165 hm2,下降了21.56%。耕地的生态赤字呈小幅度波动,由1990年的0.1956 hm2变为2004年的0.1571 hm2。在分析时段内,耕地生态强度指数也有一定变化,其中1992年的最大,为2.41,1993年的最小,为1.98。但在研究时段内的耕地生态强度指数均大于1,这说明湖北省的耕地处于生态高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产能核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用地产能核算是农用地分等的深化与延续。农用地生产能力包括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及实际产能3个层次。通过建立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和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标准粮可实现单产和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分别核算分等单元的理论单产及可实现单产,以此为基础核算区域理论产能及可实现产能。农用地实际产能主要是依据核算区域内指定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核算。结合农用地产能核算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省开封县进行了农用地产能核算实际案例研究。最后,本文对农用地产能核算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总结了10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进展,系统分析了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既面临着涉农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资金投入分散等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田块破碎度大、权属状况复杂等社会现实问题。破解问题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加大涉农资金在国家层面上的统筹力度,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结合,构建政府主导、国土部门搭台、相关部门集中投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耕地资源价值关系并构建价值体系,探讨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的核算方法,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价值内涵、价值主体及价值关系影响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基于产能理论的耕地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盐城市耕地资源价值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耕地自然条件及农民生活水平等有密切关系,且各类价值呈现出不同空间布局,耕地经济价值空间分布上呈倒“U”型,社会价值表现出两极分化,生态价值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盐城市耕地资源价值中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所占比例达到90%,耕地平均单位总价值为238万元/hm2。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可为征地补偿及耕地占补平衡提供参考,且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用地分等成果接边汇总是农用地分等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科学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农用地分等成果缝隙来源,然后详细探讨了标准样地接边基础、原则和应用思路。研究表明,通过对标准样地质量评价,构建标准样地类比体系,确定农用地接边系数,实现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其方法是可行的,对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技术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成果省级汇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用地分等成果接边汇总是农用地分等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科学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农用地分等成果缝隙采源,然后详细探讨了标准样地接边基础、原则和应用思路。研究表明,通过对标准样地质量评价,构建标准样地类比体系,确定农用地接边系数,实现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其方法是可行的,对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技术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调整基本农田布局,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稳定现状基本农田布局的思路为基础,研究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法。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区位条件、坡度及连片性等因素,构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省高安市为例,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潜力评价,借助GIS技术获取评价指标值,依据评价结果调整基本农田布局;比较调整前后的基本农田,以农用地分等利用等指数和集中连片性为检验内容,调整后基本农田中优质耕地比重由38.51%提高到45.35%,集中连片耕地比重由27.81%提高到30.56%。研究优化了当地的基本农田布局,对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农田调整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与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内涵,对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中规划、权属调整、效益分析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对农用地质量信息的需求,并提出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上述领域的具体应用方案。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应用试点研究,以便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土地管理与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