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胶与表氯醇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骨胶与表氯醇的接枝共聚反应.接枝共聚产物在1402cm-1(C-O-C伸缩振动)处的红外光谱验证了接枝共聚反应的发生.探讨了水胶比、碱用量、碱解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共聚产物的影响.通过应用实验,接枝共聚物与工业骨胶相比,应用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利用Al3+对骨胶进行改性,制备了Al3+改性骨胶粘合材料(CA)。研究了Al3+对骨胶的改性机理,利用FT-IR(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XRD(X射线衍射)光谱,PL(荧光发射)光谱,XPS(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对改性机理进行验证,通过扫描电子电镜(SEM),表面润湿角检测仪对CA进行耐水性表征。结果表明,Al3+与骨胶分子肽链中的—NH和O发生配位反应,使骨胶分子各肽链之间通过Al3+交联在一起,形成稳定的五元环网状结构;CA膜表面较骨胶膜表面更加规整、平滑、致密;表面润湿角检测发现CA膜的接触角为92.45°,而骨胶膜的接触角只有42.58°。  相似文献   

3.
将骨胶(BG)经戊二醛交联改性后,插层到蒙脱土(MMT)中,得到了交联型骨胶/MMT插层复合物。对骨胶插层的影响因素及改性后骨胶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对改性后骨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交联型骨胶/MMT复合物的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h、pH=7,所得骨胶的韧性得到了改善,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接枝共聚法改性骨胶的工艺,采用效应面分析了pH值等因素对于改性骨胶品质(拉伸强度、凝固点)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pH值等对于改性骨胶品质都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优化所得的较优工艺参数为:pH值为6.5,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4%,交联温度为40℃.对应的拉伸强度、凝固点的预测值分别为:10.20MPa和4.0℃.TGA与DSC结果表明说明了改性后骨胶分子结构与改性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不同植物纤维/骨胶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材料,以稻秸秆、麦秸秆、花生秸秆、稻壳、麦壳及花生壳为填充材料,以骨胶为基体材料,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六种生物质植物纤维/骨胶复合材料,对六种植物纤维成分进行测试,对其制备的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湿性能、表面官能团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拉伸断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麦秸秆纤维素含量较高,稻秸秆纤维素含量仅次之。同种生物质的秸秆比其壳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好,其中稻秸秆/骨胶复合材料有较好的界面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4.14MPa、4.89kJ/m~2,比稻壳/骨胶复合材料分别高118%、22.6%,比麦秸秆和花生秸秆制备的复合材料分别高4.42%、37.3%和56.9%、20.8%。稻秸秆/骨胶复合材料的抗吸湿性能较好,平衡吸湿率为12.35%,比麦秸秆、花生秸秆、麦壳、稻壳、花生壳制备的复合材料分别低27.11%、16.72%、19.36%、0.04%、15.97%。麦秸秆由于表面蜡质层,其与骨胶制备复合材料的性能较差。六种生物质复合材料中,稻壳/骨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首先以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Vi)和乙烯基类单体为原料,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含有环氧基、酯基和羧基的多支化POSS聚合物;红外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POSS在聚合物中保持完整的笼型结构,直径在90 nm左右。然后采用POSS聚合物改性骨胶,制备POSS聚合物/骨胶复合薄膜,通过FT-IR、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其作为地膜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POSS聚合物的环氧基与骨胶氨基发生了开环反应,改变了骨胶的非晶态结构。与骨胶膜相比,当POSS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5%时,复合薄膜的断裂伸长率提升了83.4%,在可见光区域的透光率平均降低了19.5%,水蒸气透过率下降了17.3%。其对土壤不仅能够起到保墒保温作用,而且在自然土壤中埋藏60 d即可降解82.98%。  相似文献   

7.
8.
9.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对骨胶进行化学改性得到环保氨基酸粘合剂.以初始粘度为指标,氢氧化钠用量、碱解时间、接枝共聚温度、环氧氯丙烷用量和接枝共聚时间为考察因素,做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和环氧氯丙烷的加入量对粘度的影响最大,重点研究这两个因素,选出最佳合成工艺.通过热重分析对胶粘剂的热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所制得的粘合剂各项性能均达到GB 18583-2001和HG/T 2727-95要求,其中游离甲醛为0.01g/kg,剪切干强度为13.14MPa,远远高于标准要求.与传统改性相比,环保氨基酸粘合剂的凝固点为-5℃左右,常温呈液态,使用方便,应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0.
《材料保护》2009,42(3)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尖端制造工艺研究部门与日本NGKINSULATORS公司联合研究并成功地开发出了只需添加不足过去一半的有机黏合剂,即可形成陶瓷的全新工艺技术。其特点是直接使有机黏合剂的单分子层在陶瓷原料粒子的表面发生化学胶合,然后通过外部刺激,再使黏合剂层之间相互发生胶合。由于有机黏合剂通过更牢固的化学胶合将原材料粒子相互黏接起来,  相似文献   

11.
李仲谨  李华锋  郭义 《包装工程》2006,27(4):112-114,139
以骨胶为基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新型环保粘合剂,调节pH值,研究脱色剂、表面活性剂、固化剂和无机填料等助剂对它的影响.通过电子显微镜、粘度计和热重分析对其性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为骨胶粘合剂的工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骨胶粘合剂改性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朱敏  李仲谨 《包装工程》2004,25(6):71-73
研究了以环氧氯丙烷接枝共聚改性骨胶的制备工艺,通过对影响该合成工艺的各种因素如水胶比、加碱量、碱解时间等的分析,初步探讨出了一条与传统改性工艺不同的改性路线.所得到的改性骨胶粘合剂凝固点低,粘结强度高.  相似文献   

13.
环保型改性玉米淀粉粘合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一种无毒环保型改性玉米淀粉粘合剂。方法以淀粉、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硼酸为交联剂,水为溶剂,研究改性玉米淀粉粘合剂的合成条件。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对影响产品性能的原料量、氧化剂用量、糊化剂用量、p H值、交联剂用量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优化的合成工艺参数为水360 g,玉米淀粉30 g,高锰酸钾0.0045 g,聚乙烯醇100 g,硼酸0.054 g,Na OH 2.4 g,氯化钙、尿素、乙醇、消泡剂适量,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产品为半透明粘稠状液体,黏度为70 Pa·s。结论产品综合性能较好,适合在啤酒工业中的贴标机生产线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对APA胶粘剂的基本特性及其与多种薄膜基材的粘结性、耐热性、介质耐受性、Co~(60)γ射线辐照耐受性和卫生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该粘剂是一种无毒且综合性能优良的干法复合薄膜用层间胶粘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性聚氨酯种子乳液与丙烯酸酯共聚的方法,制备了稳定的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乳液,用FTIR及DSC分析表征了该共聚物的结构,通过改性聚氨酯胶粘剂粒度、乳液稳定性、耐水性、力学性能、粘接强度的测试,研究了丙烯酸酯含量及种类对水性聚氨酯乳液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的共聚加入改善了水性聚氨酯膜的耐水性、非极性基材之间的粘合力,当丙烯酸酯含量小于16%时,共聚物胶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聚酯、聚醚混合多元醇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低粘度无溶剂型聚氨酯覆膜胶粘剂。研究了聚酯、聚醚混合多元醇的配比对胶粘剂合成时间、粘度、抗水性能和粘结强度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催化剂的添加对胶粘剂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混合聚酯、聚醚多元醇合成的聚氨酯胶粘剂粘度低、易涂覆且耐水性得以改善,但比例必须适宜,以2种多元醇所含羟基物质的量比为0.3:0.7为佳;催化剂的加入虽能显著提高固化速度,但降低了胶粘剂的剥离强度,不利于胶粘剂综合性能的改善,故应酌情适量添加。  相似文献   

17.
用玉米淀粉与过硫酸铵反应制备了氧化淀粉胶黏剂,再与二羟甲基双氰胺(DMDCD)进行交联反应,制备了一种交联改性氧化淀粉胶黏剂。采用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交联改性对氧化淀粉胶黏剂耐水性和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MDCD改性提高了淀粉胶黏剂的耐水性与贮存稳定性;当过硫酸铵质量分数为淀粉质量的1.5%,DMDCD质量分数为淀粉质量的3%时,交联改性氧化淀粉胶黏剂的贮存稳定性在45 d以上,其耐水时间、黏度分别为102 h和1680 mPa.s;红外分析证实了DMDCD与氧化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18.
The increased use of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for aircraft structures have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reliable methods of bonding these materials to metallic components such as titanium. There is also a need for a simple test to evaluate adhesive bonds with dissimilar substrates, while under load and in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s. In this study the Boeing wedge test has been adapted for use with metal to composite adhesive bonds. A flexural rigidity matching approach was u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a backing beam to the composite coupon. The titanium adherends were surface pre‐treated using novel environmental benign methods, namely argon gas plasma and silicon sputtering. Sodium hydroxide anodisation, which is currently used industrially and alumina grit blasting were used as benchmarks. The composite, glass fire reinforced polyphenylene sulphide was alumina grit blasted. An environmental cycle was used to mimic a typical aircraft service cycle; joints were subjected to 24‐hour cycles of ambient, 60 °C water immersion, 60 °C dry and –55 °C dry for 12 days. Crack propagation and locus of failure were monitored after each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