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 (NP— 7)存在下 ,用铋酸钠作氧化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锰 (Ⅱ )的方法 .锰 (Ⅱ )在 0 .0 2 5mmol·L- 1~ 0 .0 82mmol·L- 1遵循比尔定律 ,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 1 .68× 1 0 4 L·mol- 1·cm- 1( 363nm) ,使用该法测定了辽化二期邻苯二甲酸原料中的锰含量 ,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 ;其相对误差为 2 .1 5%~ 3.37%;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 0 .50 %;回收率在 98.0 4 %~ 98.57%之间 .  相似文献   

2.
高灵敏度显色体系测定痕量的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钼 硫脲 铜 硫氰酸盐 丁基罗丹明B 聚乙烯醇高灵敏度显色体系测定痕量的钼 ,找到了最佳条件 ,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5 76 3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76 3nm=2 43× 1 0 6L·mol- 1 ·cm- 1 ,应用于矿泉水、发样及生菜中钼的测定 ,RSD为 1 5 %~5 6% ;回收率为 95 6%~ 1 0 4 4% ,结果令人满意 .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显色剂偶氮氯磷Ⅰ双峰双波长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钙 (Ⅱ )。方法结果表明 :在PH 值为 10 5时 ,钙 (Ⅱ )与偶氮氯磷Ⅰ形成 1∶1的红色络合物 ,在 5 80nm处有最大吸收 ,参比波长为 5 2 0nm。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2 5 μg/2 5mL ,回收率为 98~ 10 1%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2 66× 10 4L·mol-1·cm-1  相似文献   

4.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取代可见 紫外分光光度计以Fe空心阴极灯为光源 ,测定 6 硝基苯并噻唑三氮烯与铜的显色反应 .在曲拉通X 1 0 0存在下 ,pH =1 0 .8~ 1 2 5酸度范围内 ,6 硝基苯并噻唑三氮烯与铜形成红色络合物 ,λmax=53 9.8nm ,ε表观 =1 4 6× 1 0 5L·mol- 1·cm- 1,铜含量在 0~ 60 0 μ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应用于铝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RE为 0 4 2 % ,RSD为 1 3 % ,加标回收率为 1 0 0 4 % .  相似文献   

5.
铌与溴邻苯三酚红和二安替比林甲烷多元络合物测定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在聚乙烯醇(PVA)存在下,铌与溴邻苯三酚红及二安替比林甲烷的协同显色反应.在优化条件下,体系所形成的多元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5nm处,表观摩尔系数为ε565=1 34×105L·mol-1·cm-1,相关系数γ=0 9992,铌量在0~0 48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考察了20多种共存离子对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掩蔽剂存在下干扰较少.以此体系建立的方法用于测定合金钢、矿样中铌的含量,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间溴偶氮羧-p与镓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在HC1-KC1介质中,pH=2.90~3.30范围内镓和显色剂形成1∶2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70nm,ε=1.94×105L·mol-1·cm-1镓含量在0~0.32μg·mL-1时服从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7.
合成一种新的三氮烯类显色试剂 6’ 硝基苯并噻唑重氮氨基 4 硝基苯 ,并研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的情况下与Cd(Ⅱ )的显色反应 .Cd(Ⅱ )与试剂在 pH值为 9.2 0的缓冲溶液中形成稳定的 1∶2酒红色络合物 ,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 .2 1×1 0 5 L·mol-1·cm-1,Cd(Ⅱ )浓度在 0~ 0 48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  相似文献   

8.
Fe3 + 作氧化剂 ,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被赤霉素还原产生 Fe2 + ,剩余 Fe3 + 用 F-掩蔽 ,p H=2~8范围内 Fe2 + 与邻菲口罗啉显色形成桔红色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5 1 0 nm,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赤霉素的新方法 ,赤霉素质量浓度在 0~ 1 6 mg/L内服从比耳定律 ,其回归方程为 A=0 .0 6 3 6 6ρ- 0 .0 0 9,相关系数 γ为 0 .9989,测定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ε510 =1 .1× 1 0 4 L·mol-1·cm-1。此方法用于赤霉素粉剂中赤霉素的测定 ,结果与液相色谱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BTANPACA的合成及与铁(Ⅲ)显色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一种新的杂环不对称双偶氮变色酸试剂2 苯并噻唑偶氮 7 (4 硝基苯偶氮) 1,8 二羟基萘 3,6 二磺酸(简称BTANPACA).研究试剂的结构和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在pH为5.8~6.4的缓冲介质中,Fe(Ⅲ)与BTANPACA及CTMAB形成1∶2∶1的三元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08×105L·mol-1·cm-1,在0~0.24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建立了测定石灰石和高炉渣中铁的新方法,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pH6 5的Na2 HPO4 -NaH2 PO4 缓冲溶液中 ,Fe(Ⅲ ) -BPR及Al(Ⅲ ) -BPR与大豆苷形成有色络合物 ,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5 5 0nm和 5 80nm ,摩尔吸收系数分别为 5 88× 10 2 和 3 71×10 2 m2 ·mol- 1(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5 88× 10 3和 3 71× 10 3L·mol- 1·cm- 1) .在pH10 5的NH3-NH4 Cl缓冲介质 ,孔雀绿 ,罗丹明B ,结晶紫 ,甲基紫和乙基罗丹明B均可与大豆苷缔合显色 ,但灵敏度以后者为最高 ,摩尔吸收系数达 1 74× 10 3m2 ·mol- 1(摩尔吸光系数 1 74× 10 4 L·mol- 1·cm- 1) .本文还探讨了在实验条件下 ,大豆苷与不同试剂显色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数学优化方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数学优化方法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优化方法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将率定成果与API模型进行了对比,说明这3种优化方法在大宁河流域参数率定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学校的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现行高校固定资产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设想,研究了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机构动画仿真的方法,对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机构双曲柄存在的条件,两连杆铰接点C的轨迹曲线可到达的区域及该轨迹曲线形状随机构结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变截面梁变形计算的初参数法,运用该方法求密炼机转子的变形,并得到了精确的解。  相似文献   

15.
自相交易是指董事代表公司的利益与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其他公司或者企业进行的交易,是忠实义务的核心问题。因此,董事的自相交易是董事信义义务所要规制的主要方面。比较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交易互相规则;结合自我交易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我国公司法关于自相交易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扬声器的自滤波特性与D类功放失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圈式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等效线路对动圈式扬声器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扬声器的自滤波性能改善因D类功放移相网络引起信号相位失真的方法。同时,采用比较、反馈的方法对音频信号的谐波加以抑制,使得数字功放的总体失真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7.
红土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探讨红土在不同处理方法下其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土的颗粒粒度具有线性分形结构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土中颗粒粒度的分布情况,并与土的物理力学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维是描述土的颗粒粒度的一个新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8.
“大学”和“学院”都是高等教育机构。“学院”与“大学”有相同之处,但是“学院”与“大学”有明显的区别。目前,我国某些高等院校的更名陷入误区,混淆了“大学”与“学院”的区别。规范高等院校的名称,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黄蘑多糖(Polysaccharide of Huangmo,简称HMP)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黄蘑多糖除蛋白的方法及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确定热水提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h,多糖产率达21.32%;使用三氯乙酸法去除多糖的蛋白,当m(黄蘑粗多糖)∶m(三氯乙酸)=1∶6时,多糖质量分数达到83.7%。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演进路线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研究物联网的起源及发展路线,并从人和物二个角度探讨网络的技术特征,给出物联网的演进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对信息通信的探索将会融合,物联网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网络的泛在化。据此结论,从公共物联网和系统应用角度对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与研究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