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水绿道作为绿道中重要的类型之一,是城市中最为生态的开敞空间,有着生态、休闲、游憩、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本文梳理了滨水绿道的概念及内涵,通过对国内外滨水绿道研究及实践的探讨,分析了目前我国滨水绿道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期望对我国城市滨水绿道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南京溧水一干河清水通道的绿道景观规划为例,研究滨水绿道生态景观设计所构建的区域生物栖息地与生态廊道的意义,并探讨以滨水绿道为基础的更为活力、自然的滨水开放空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人的亲水性与生俱来。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最具活力的区域,其开发建设也成为塑造城市特色、带动相关城市功能发展的重要手段。滨水地区是城市重要景观展示节点.其景观塑造对城市形象至关重要.本文以测阳市长兴湖两岸的滨水绿道设计为例,从微观层面探讨滨水绿道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上海黄浦江绿道的建设效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黄浦江绿道的复合效益进行评价。首先从滨水绿道的景观性、舒适性、通达性和生态性4个方面,选取了选线合理性、水陆贯通性、环境改善程度和保护开发程度等24个评价因子,建立了超大城市滨水绿道复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选择黄浦段、虹口段、徐汇段、杨浦段、浦东1段、浦东2段等6条样段作为评价地段。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提升策略,为超大城市滨水绿道的建设路径、人性化设计及多样性绿化设计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简单粗暴的设计致使我们的环境不仅遭到生态破坏,也毫无特色可言。近年来,我国掀起一股绿道建设风潮。我国研究城市滨水绿道还在初级阶段,有关城市滨水绿道的空间特色的设计手法、设计策略等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如何营造生态环境良好,同时空间特色兼备的滨水绿道是该文探讨的问题,需要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绿道设计的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推进,城市滨水步行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结合福州市城市水网密布的特征及其水文化特质,以滨水步行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福州老城区的滨水步行系统存在断裂现状的调查,根据人的心理对步行道的需求,提出通过修建绿道、架设天桥、设置亲水平台、开放滨水空间等方法,实现福州老城区滨水空间步行系统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嘉兴市素有鱼米之乡水网城市的美称,今以嘉兴城区作为滨水空间调研地点,从中观、微观角度探寻现有滨水空间活力现状,绿道与滨水空间相交互的基础以及两者的关联性,然后提出绿道建设对激活滨水空间活力的一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蔡眉  甘德欣 《山西建筑》2014,(12):239-240
从绿道和地域文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地域文化对于景观的影响因素,阐述了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绿道景观设计原则,对滨水绿道中实施地域文化特色的营造手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绿道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简析城市道路景观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简介城市生态绿道的兴起情况。阐述江苏省南通市某城市生态绿道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从道路功能和人性化设计着手,通过地形塑造、水系梳理、慢跑道贯通、植物配景等方式对道路环境进行生态再造,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城市生态绿道,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成果对城市生态绿道及美丽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绿道是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在规划低碳交通、构建低碳环境、带活低碳旅游、引领低碳生活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南京滨江岸线的规划建设中,结合绿道理念,规划建设一条贯穿滨江岸线的绿道慢行系统,实现滨江岸线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可达性,起到了整合优化岸线功能和重塑滨江城市形态的关键作用。文章以南京滨江岸线的绿道规划为例,从"绿道"视角提出有利于滨江岸线规划建设的整合思路,同时对城市绿道设计标准、以及驿站、滨水灯型、地面Logo等特征元素设计进行探讨总结,有关经验可供滨江城市规划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学角度浅谈城市滨水区水系绿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珊 《南方建筑》2013,(1):41-43
在我国众多绿道的实施项目中,考虑的是绿道设计如何去适应土地利用规划而不是专门考虑如何设计水系绿道。事实上,设计一条好的水系绿道将很大程度地使绿道发挥其最大功能性,保护滨水区生态环境。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水系绿道设计原则来保持高质量的水体资源。本文解释了水系绿道设计中考虑生态健康性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如何确定水系绿道空间范围,强调设计中应该给予关注的构成沿河绿道的要素,以及沿河绿道植被管理方式,目的是保持滨水绿道生态修复性。  相似文献   

12.
李昕  石平 《城市建筑》2023,(13):15-18+40
基于沈阳市共享单车的交通背景,以浑河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共享单车使用者对浑河绿道的使用现状及使用需求,并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得出使用者对绿道各指标的相对平均满意程度,总结出绿道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人车混行问题突出、绿道的出入口数量不合理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对浑河绿道进行功能优化设计,详细地探索城市滨水绿道空间,形成具有共性的绿道建设指引标准,从而科学地指导休闲绿道修建更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徐文辉 《园林》2011,(7):8-13
本文阐述了城市绿道的概念、分类及其功能,并在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依据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和绿道规划建设要求,实施市区和城区两个层次的绿道规划,并分别对生态绿道、交通绿道、滨水绿道具体的规划建设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扩展建设逐步放缓,越来越多的改建项目开始关注对于建成项目的改造和更新,以提升建成区内的整体景观风貌和使用质量。景观建设也从以追求面积和绿量的粗放式发展向追求市民使用体验提升和精致化的集约型发展。老城区内的滨河绿地以其优越的滨水条件、带状分布形态和与城市紧密的联系成为了组织城市绿道系统的重要载体。论文通过对宁波市"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工程的研究,阐述了如何结合新建绿道提升现状滨水景观效果,挖掘滨水空间巨大的潜力,沟通城市与滨水空间的紧密联系。使改造提升后的滨水空间重聚人气,重塑城市的水岸运动生活圈,为市民和游人提供更高品质、更加亲人的游览感受,成为城市新型的活力带,成为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廊道,并由此影响整个城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绿道在我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在广州、重庆等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作为城市绿网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绿道担负着城市绿地斑块间相互衔接的功能,它不仅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境和迁徙廊道,也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通、休闲选择,同时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作用。该文以北京门城湖景区滨水绿道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及问卷等形式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考察、分析绿道在建成后的真实使用情况,并与周边相关绿道和公园进行比较研究。针对使用后评价,还采用了人流量计算和网络信息采集等方法,对门城湖景区绿道的实际使用情况做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内资讯     
《居业》2014,(2)
<正>天津首个绿道公园启建为进一步落实"美丽天津·—号工程"关于绿化、美化的具体要求,日前天津市将在中心城区利用废弃支线铁路和沿线生态河道.打造一条串联市区的环城铁路绿道——"天津之链".与外环线的绿色生态环廊共同护卫中心城区。据了解.首个绿道公园已经启动建设,它利用了废弃的陈塘庄铁路支线.其中2.6米宽的"滨水步道"和沿复兴河北侧河岸2  相似文献   

17.
《园林》2018,(8)
正城市滨水空间通常是一座城市独特的魅力风景线,它不仅仅是城市治理水平的展示窗口,更是城市蓝色、绿色生态空间及其服务功能的承载地,因而也成为市民户外休闲与体育健身的最佳运动场所。由于其使用人群的多样化、活动内容的丰富度、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因而滨水空间运动景观的规划建设应具有极高的系统性。以绿道为中心的美国纽约滨水区规划美国纽约滨水区规划建设的历史较为久远,其规划体系包含了宏观至微观不同层面的规划引导文件。如宏观规划层面的《哈德逊河流域绿道及国家遗产区域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8.
王雪霏  彭聪  周艺 《城市建筑》2023,(11):160-164
近年来,中国城市开始重视城市中的存量空间、滨水空间,建设了大量的滨水景观公园,使其成为城市中最重要的休闲旅游区域。相关研究也在持续深入。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12—2022年CNKI数据库中收纳的1 549篇滨水景观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我国滨水景观相关研究文献发表总体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一直处于活跃阶段。其中,滨水空间规划、实景设计、滨水区更新改造、滨水景观评价体系等主题是研究的热点领域,在研究对象方面,对滨水绿道和慢行系统的研究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的绿道具备为城市提供生态绿廊、供人们休闲游憩、连通城市公共空间等功能.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质量追求的提高,城市绿道也迎来了适宜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重庆市越来越重视滨江区域的城市风貌更新与环境治理,"两江四岸"也迎来了环境与风貌提升的契机,而滨水绿道的规划设计在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结合重庆北滨路西延伸段的场地状况,分析其存在问题,同时结合山地城市滨水道路的场地特点进行场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什刹海地区背景:首都文化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什刹海地区属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长安街以北,北二环以南,毗邻中轴线,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北中轴线上一条风景靓丽的景观带,大运河的终点,更是北京老城滨水文化的"金名片"。什刹海由前海、后海、西海三海组成,水域面积约34万平方米,环湖总长度约6.4公里。前海环湖绿道全长1.4公里,是2018年率先提升的环湖绿道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