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效产表面活性剂菌株(Lz2~1)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4份含油土壤和水等样品中,经富集培养、摇瓶培养和排油活性测定等方法筛选出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菌株Lz2—1;该菌株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由72mN/m降到28mN/m,且发酵液具有较好的乳化活性;经生理生化16SrDNA及生理生化实验确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提取其代谢产物经薄层层析及红外色谱分析显示,主要的表面活性剂类物质为鼠李糖脂类,其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0.63047g/L。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物质是Lz2—1菌株在微生物采油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鼠李糖脂发酵条件优化和采油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绿假单胞菌WJ-1是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林油藏地层水中经筛选和驯化得到的一株兼性厌氧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烃降解菌株.经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该菌株发酵的表面活性剂主要为鼠李糖脂(rhamnolipid,RL).运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菌株WJ-1合成RL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碳源为葵籽油80g/L,氮源为NaNO310g/L、K2HPO42g/L、CaCl20.12g/L、MgSO40.24g/L、FeSO40.12g/L、Na2MoO40.08g/L和酵母膏1.2g/L.菌体生长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7℃;RL合成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34℃,最适发酵时间为90~100h.在最优条件下使用3T智能发酵罐发酵,RL的产量达到55.1g/L.RL粗品能将水表面张力从72.14mN/m降至25.01mN/m,临界胶束浓度为22mg/L.物理模拟驱油试验表明,铜绿假单胞菌WJ-1产出的RL在微生物采油上将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发酵生产鼠李糖的摇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选育出鼠李糖高产菌株,通过摇瓶培养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生长及产鼠李糖条件。培养基配方(g/L):NaNO37,NaCl1.1,KCl1.1K2HPO44.4,MgSO40.5Ca(NO3)20.01,KH2PO43.4FeSO40.0002,玉米油140mL,金属离子流5mL,PH值6.55,培养温度37℃,培养天数:7d;摇床转速200r/min接种量:2%,鼠李糖产量为4.5-5.5g/L。  相似文献   

4.
将选育出的鼠李糖高产菌株,通过摇瓶培养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及产鼠李糖条件。培养基配方(g/L):NaNO37,NaCl1.1,KCl1.1,K2HPO44.4,MgSO40.5,Ca(NO3)20.01,KH2PO43.4,FeSO40.0002,玉米油140mL,金属离子液5mL,pH值655;培养温度:37℃;培养天数:7d;摇床转速:200r/min;接种量:2%。鼠李糖产量为45~55g/L  相似文献   

5.
从大庆油田油水采出液中经富集培养、划线分离、溶血圈测定和苯酚硫酸检测等方法筛选出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QS-M2.经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 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QS-M2为铜绿假单胞菌.提取其代谢产物经薄层层析和HPLC-MS鉴定表明:主要的表面活性剂物质是鼠李糖脂类物质,其中单鼠李糖脂的主要组分为RhaC_(10)C_(10)、RhaC_(12)C_(12),双鼠李糖脂的主要组分为Rha_2C_(14)C_(12)、Rha_2C_(10)C_(12)和Rha_2C_(10)C_(10).该菌株产生的鼠李糖脂可将上清液的界面张力由72.0m N/m降至36.9 m N/m,且鼠李糖脂的乳化性能较好,在72 h内乳化性能稳定.结果表明,鼠李糖脂类表面活性剂物质是QS-M2菌株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废弃油脂发酵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及生产,对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进行了筛选,并研究优良菌种的发酵特性。采用平板分离法和摇瓶发酵筛选法,从长期受餐厨废油脂污染的土壤中获得性能优良的菌种WO-S14,经菌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等方面分析,该菌种被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以豆油为唯一碳源,菌种WO-S14的发酵产物经薄层层析显色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被确定为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通过对菌种WO-S14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最佳的初始p H、温度和摇瓶转速分别被确定为7.0、30℃和200 r/min,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大产量达0.92 g/L。  相似文献   

7.
阴沟肠杆菌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分泌表面活性剂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E.cloacae能以葡萄糖等水溶性碳源产生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以葡萄糖为碳源、氯化铵为氮源时其最佳培养基组成的质量分数分别是3%、0.1%,碳氮比为8.9,初始pH值为7.2。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菲有较强的增溶效果,并可强化高岭土所吸附的菲的脱附,可望促进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细菌、酵母和霉菌)产生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或优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刺的理化性质,本文介绍了产糖脂类微生物表面活性刺的几种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或优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本文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及产生菌和酶、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各个工业领域如采油和能源工业、药物和化妆品、食品、环境工程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3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经鉴定菌株31#为假单胞菌属,菌株37#和47#均为芽孢杆菌属.以液体石蜡为唯一碳源液态培养所筛菌株,测定发酵液的菌体密度、pH、表面张力及细胞疏水性.结果表明,菌株31#、37#及47#在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液表面张力最低值分别为49.47、58.00和56.04 mN/...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变色圈法、排油圈法从土壤和污泥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菌株WB,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L9(3^4)正交实验对该菌株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葡萄糖10g/L,麸皮25g/L,酵母粉0.9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7.2,250mL摇瓶装液量为50mL,发酵时间为72h的条件下,菌株WB的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可达3.6g/L.  相似文献   

13.
酶法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外源酶催化法和整胞微生物代谢法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并将外源酶催化法对整胞微生物代谢法及传统化学合成法的优势进行了比较。详细介绍了单甘酯、糖酯、(溶血)磷脂、纯异头烷基糖苷和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酶催化合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酶工程的进步、化学-酶催化技术进展、外源多酶联合催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酶膜反应器和其它连续酶反应器的开发,以及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在酶催化过程中的应用将给酶法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采用醇醚为主要原料研究合成一种新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醇醚、环氧氯丙烷首先合成了聚氧乙烯基缩水甘油醚中间体,聚氧乙烯基缩水甘油醚再与三甲铵水溶液在中性条件下反应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本研究通过探索实验、正交实验最后得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70—80℃;加减量是1.5%.  相似文献   

15.
采用醋酸钙不动杆菌QL22~5在以乙醇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发酵生产了一种相对分子量为8.798×10^5的水溶性聚合物。红外光图谱结果表明该聚合物是一种含亲水多糖链和疏水脂链的脂多糖型表面活性剂(HBS-1)。进一步研究HBS-1的增稠性、表(界)面张力和对柴油的乳化性能,结果显示质量分数0.1%的HSB-1水溶液在20℃、45、下的粘度为114.4mPa.S,具有较好的增粘性能。50℃w(HBS-1)=0.05%溶液的表面张力为57mN/m,与煤油的界面张力为13.8mN/m,w(HBS-1)=0.1%可完全乳化柴油。可见HBS-1作为高分子表面活性荆降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并不显著,但它能乳化柴油并稳定乳状液。  相似文献   

16.
海绵(Marine sponge) 是一大类低等多细胞动物, 其体内及体表富集了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本文分别从繁茂膜海绵和南海海绵中,经富集培养、血平板分离、油扩散技术和表面张力测定等方法分离到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H10和菌株S6X.采用16S rDNA基因分析方法和传统生理生化实验方法对这两株菌进行了菌种鉴定,最后鉴定H10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S6X为帕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i).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醚类合成聚氧乙烯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过探索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聚氧乙烯醚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影响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溶剂量,加碱量.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表面活性剂乳化渣油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乳化石渍馏时产物渣油所需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10.4-10.6,可行的乳化温度为70℃,用不同的乳化剂乳化渣油可以得到乳化效果不同的乳状液,其中以A1+B1和A2+B1的乳化效果最好;且得到乳化不同浓度渣油所需的最佳乳化剂浓度。  相似文献   

19.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液滴坍塌法、排油圈法和血平板法。由于排油圈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在实验室中常常被应用,但各批次实验之间由于油膜厚度不同,导致结果可比性差。研究发现排油圈直径不仅与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有关,还与油膜厚度相关。实验数据利用SAS 8.0软件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得到预测模型:Y=-100.05 2 391.49X1 154.19X2,R2=0.968 5,得到的预测方程能有效预测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大小,提高了各批次实验之间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测定了25℃时不同浓度下C_(12)H_(25)(OC_2H_4)_4OH、C_(12)H_(25)(OC_2H_4)_8OH水溶液及其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误差为±0.3mN·m~(-1)。 根据物理漠型导出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标偏为0.3mN·m~(-1)。 用表面热力学方法求得表面层中不同表面活性剂分予间的作用参数β=-0.3584,由此反算出表面相摩尔分数,比Rosen的计算方法好。还能在胶束形成之前的整个实验浓度范围内,只需本体相浓度和表面张力数据,可算得表面相摩尔分数和表面过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