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敬 《住宅科技》2011,31(Z1):105-106
震前对现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提高既有建筑物抗震力最主要的方法,是国家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土木工程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经验表明,对现有建筑按现行设防烈度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采取对策和抗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在役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对不满足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固对策,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南京五台山体育馆抗震性能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综合考虑原结构特点、抗震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检测及理论计算与分析,对结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其抗震性能的不足之处提出设置消能支撑进行加固的方案,对加固后结构进行多遇与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计算。计算表明,消能支撑可有效降低结构地震反应,保障原结构地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黄镇  秦新刚  李爱群  陆飞 《工业建筑》2006,36(5):102-104,19
对在役建筑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对不满足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固对策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简要介绍南京五台山体育馆抗震性能检测与鉴定,综合考虑原结构特点、抗震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检测及理论计算与分析,对结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工程改造或加固提供依据,以保障体育馆的地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现有老旧建筑数量巨大,这些房屋或是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是未达到应有的设防标准,历次地震震害表明对这些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对达不到鉴定要求的房屋进行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我国自1 9 6 8年邢台地震后首先在京津地区开展了抗震鉴定与加固的试点工作,距今正好5 0年,回顾和总结我国5 0年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总结,对于我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建筑抗震的技术规范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的修改,抗震性能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建国以来几次大的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说明了对建筑进行抗震检测鉴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概述了建筑物抗震加固的现状。通过某地下室结构加固工程的工程实例说明了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灾害直接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从地震灾害的统计数据中看,倒塌的房屋中大多数是缺少抗震加固措施的普通民宅.受经济、技术条件制约,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建筑物很难达到基本抗震设防要求,因此找到一种既经济又有实用价值的建筑抗震设计、施工方案,对改善农居建筑的抗震水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常建兰 《山西建筑》2012,38(16):21-22
结合工作经验,通过国内历次强烈地震的震害调查表明:对抗震设防不达标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关键性结构部位进行抗震加固,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抗震效果,是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蒙受地震灾害最深重的国家之一。就当前我国的国情而言,抗御地震灾害、减少地震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地震区的新建工程采取抗震设防,对现有有加固价值的各类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25所的厦门材料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4,(12)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因其具备突发性的特点,可预测性很低,导致损失重大。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有一定的必要去研究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建筑工程能够减轻甚至避免地震灾害,因此,抗震设计对减轻地震灾害显得至关重要。在地震中,房屋坍塌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最主要因素,抗震设防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本文就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害是常见的一种突发性和毁灭性自然灾害。由于地震对国家财产及人类生命的威胁越来越大,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叙述了抗震加固工作的必要性,回顾了我国抗震加固工作的发展历程,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分析了每种加固方法的优劣以及其实际工程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抗震加固方法中的节点区加固、局部加固及造价等问题,并对未来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展望,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筑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自发布实施至今已有 2 0多年了 ,在这期间 ,我国大陆相继发生了 2 0多次 6级及以上破坏性地震 (笔者曾多次赴地震灾区进行房屋震害调查工作 )。按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建造的房屋以及进行了抗震加固的房屋在这些地震中的表现如何 ,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大陆近些年来发生的 6级及以上破坏性地震的震害情况 ,分析了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构成 ,总结了丽江、包头、巴楚 3次地震的房屋震害规律 ,得出建筑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商治强 《砖瓦》2022,(4):92-94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地质灾害,往往会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人员伤亡,而我国属于地震灾害多发国家,要想最大限度降低地震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最关键的就是有效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这就需要以建筑设计为切入点,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科学性的融入抗震设计概念,是提升建筑抗震能力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加固处理这一主题,主要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措施及现有建筑加固设计展开综合分析,希望能给予相关设计人员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前言     
我国近代的历次地震,特别是1975的海城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震害表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不抗震或抗震性能不足而破坏、倒塌所致。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直接的手段。我国是地震灾害量最大的国家之一,6度及6度以上的地震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0%,大中城市中有70%位于7度以上地震区,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位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区,80%的国土面积需要进行抗震设防。四川省181个市、区、县中,不低于9度抗震设防的有2个,8度抗震设防的有13个,7度抗震设防的有90个,6度抗震设防的有63个,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的有13个。由此表明,四川省93%的市、区、县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加固。当前,还有不少的既有建筑物存在过去没有抗震设防而需要继续使用、按旧的标准进行抗震设防而目前又要进行改造继续使用、建筑物进行使用功能改造而导致结构性的改造等以及新建建筑物抗震设防措施不当、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等等,对于这些既有建筑物,都需要进行抗震鉴定、分析、改造和加固。由此表明,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改造是量大面广且复杂。近几年来,许多建筑科研、设计、加固施工、材料...  相似文献   

14.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国家加大组织对地震灾害调查和理论分析工作的力度。建筑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抗震防震的要求,加之年久失修,抗震性能比较低。因此亟需做好现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检测与鉴定工作,一旦鉴定结果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则立即实施加固处理,最大程度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本文就办公建筑抗震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作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绿色建筑》2021,13(3)
地震是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我国是全世界地震活动最活跃、地震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有近 30% 的区域、1/2的城市和 80% 以上的特大城市位于 7 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要求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建筑抗震由 3 部分构成,即建筑结构抗震、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建筑机电设备抗震。通过项目实例,展望建筑机电设备抗震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谭潜  徐虎  徐彦卿 《四川建材》2009,35(6):92-94,97
汶川地震再次引起全国对抗震鉴定加固的关注,重点是对教育和医疗机构建筑的抗震鉴定加固。从现场收集资料,对现场资料整理分析排查,以现场资料为依据对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结合工程实例,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提出抗震加固措施,以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保证房屋的正常、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受灾地区分布广泛,地震中造成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为此,对大量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防患于未然。本文以现有某建筑结构为实例,具体分析该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_T-作,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筑的抗震加固措施在发生地震时,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隔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现代化建筑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国家抗震和隔震的关键工作内容。本文试对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中的减震和隔震技术进行探析,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熊海龙 《城市建筑》2014,(30):66-66
建筑的抗震加固措施在发生地震时,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隔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现代化建筑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国家抗震和隔震的关键工作内容。本文试对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中的减震和隔震技术进行探析,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周平槐 《建筑结构》2012,(8):151-156
日本是个地震频发国家,其抗震设计概念发展迅速。每当建筑规范修订后要执行更严格的标准时,按照旧规范设计的既有建筑,需要通过三级抗震鉴定方法,用以发现哪部分建筑物最有可能遭受破坏。在这种筛选方法中,低等级鉴定方法简单,但结果过于保守;而高等级鉴定方法则需通过更复杂的计算分析,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介绍了三级抗震鉴定方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并以一学校建筑为工程实例,进行了第一级和第二级的抗震鉴定分析,最终算得结构基本抗震性能指数E0,然后得到结构抗震性能指标Is,与结构抗震安全指标Is0作比较,从而确定结构是否抗震安全。还简单介绍了日本常见抗震加固方法,供国内抗震加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