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给水厂排泥水处理脱水方式的探讨,对比分析了污泥干化处理及离心机脱水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了设计计算。认为干化场自然脱水适用于规模小于5万m3/d的给水厂,但不适用于年平均降雨量大于500mm,年平均蒸发量小于1500mm的地区;当供水规模大于5万m3/d时,宜考虑采用机械脱水。  相似文献   

2.
高藻期给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温高藻期给水厂排泥水的特点,研究了排泥水处理负荷、加药条件、搅拌条件、回流污泥控制及排泥控制等因素对排泥水处理系统运行的影响情况,提出了排泥水处理系统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顾惠丽  徐国民 《上海水务》2006,22(1):10-12,30
按照《上海市供水专业规划》和《关于加强本市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施意见一行动计划》要求,实施临江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来减少水厂自身运行的废水对水体造成的污染。水厂沉淀池排泥水及滤池反冲洗水统一收集后,通过调节、浓缩、机械脱水,使污泥含固率提高,排泥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临江水厂自身运行给水体造成的污染,建设排泥水处理系统,将沉淀池排泥水及滤池反冲洗水统一收集后,通过调节、浓缩、机械脱水,提高污泥含固率,使排泥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临江水厂二期采用高速重力斜板澄清池工艺,由于需要加细砂,砂的漏失增加了日产干污泥量。详细介绍了工程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参数,并指出了一些设计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军  唐友尧  陶涛  曾卓  邱文心 《给水排水》2006,32(12):17-21
给水厂排泥水的小试和现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投加PAM后快速搅拌排泥水(不小于300r/min)30s左右,矾花出现早,絮凝颗粒大,泥水分离效果好。斜板浓缩池的斜板间距5~8.6cm对出水效果的影响不显著,浓缩效果相差不大。最佳斜板间距为5.5~8cm。当投加PAM出水效果不佳时采用快速机械搅拌装置能较好地提高排泥水的浓缩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规模12万m3/d的马岭水厂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收处理工程,就工程条件、工艺流程、各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及运行情况做了介绍。工程运行表明,生产废水回流稳定,脱水后的泥饼含固率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7.
温州市浦东水厂净水设计规模为26万m3/d,对其排泥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有关设计思路、工艺流程、设计参数选择、构筑物选型及设备配置情况作了概述。指出在净水厂的排泥水处理系统设计中,必须对水厂的进出水水质、工艺流程、运行工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确定设计规模、构筑物和设备选型。同时应根据工程占地情况,优化设计系统水力流程和平面布置。  相似文献   

8.
钟燕敏  陈茜 《给水排水》2007,33(11):12-15
已建成给水厂增建排泥水处理系统时,原有生产废水调节设施需完成从直接排放到截留匀化的功能转换,其改造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混合截留与分别截留两种不同的生产废水调节设施,通过对生产废水调节设施提升设备和有效容积的复核,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最后介绍了某规模20万m3/d水厂原有废水池改造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造粒流化床浓缩技术处理给水厂排泥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廷林  张刚  聂小宝  孙昕 《给水排水》2005,31(11):10-14
以南方某给水厂排泥水为处理对象,利用造粒流化床污泥浓缩工艺进行了处理规模为 1-2.5 m3/h的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排泥水有机物、藻类含量高的南方水厂而言,采用一 体化造粒流化床浓缩工艺进行处理是切实可行的,且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泥含水率低、脱水性能好、 出水浊度低等特点;中试条件下,流化床水流上升速度可达38-50 cm/min,最佳搅拌转速为 5 r/min,PAM药耗比普通重力浓缩-调质工艺节省25%-40%,污泥含水率可从99%降至95%- 97%。并通过试验确定了相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南京城市给水厂排泥水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南京城市给水厂典型排泥构筑物的排泥工况和排泥水水量、水质,分析认为,通过优化排泥工况,絮凝池排泥耗水率可控制在1.3%以下,沉淀池排泥耗水率可控制在0.7%左右,滤池反冲洗耗水率可控制在2%以下,给水厂总排泥耗水率可从原先的4%~7%降至4%以下.同时能回收利用80%以上的沉淀池排泥水和100%的滤池反冲洗水,为南京城市给水厂节约原水3.4万~5.9万m~3/d,节省原水费240万~420万元/a,环境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1.
以天津杨柳青水厂排泥水为处理对象,利用高效固液分离技术进行处理规模为2.04~5.44 m3/h的中试研究,确定了在管式反应器与静态混合器不同混合反应条件下的工艺控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高效固液分离技术处理给水厂排泥水是切实可行的,系统连续运行的稳定性高,稳定运行时的出水浊度一般低于5 NTU.进水SS在300 mg/L时,确定的适宜工艺控制参数为:PAC投量6~11 mg/L,PAM投量0.97~1.22 mg/L,机械搅拌转速为8~12 r/min,最大上升流速可达65~70 cm/min;前置混合条件采用静态混合器-管式反应器时的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离心脱水机在闵行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行水厂一车间选用离心脱水机作为排泥水处理工程脱水设备,就此分析研究了影响污泥离心脱水效果的各种因素,并总结出该工程的最佳运行工艺参数,为今后黄浦江水系水厂排泥水处理设备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罗丁  田萌  董红  高雷  饶磊  周川  管清坤  甄帅 《给水排水》2020,46(3):103-107
西安某净水厂供水能力为40万m3/d,排泥水采用废水回收-重力浓缩-离心脱水处理工艺。介绍了该项目的回流水池、排水池、排泥池、浓缩池、污泥提升泵房、污泥平衡池、脱水机房的设计参数及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铁盐与阴离子型PAM联合调质处理给水厂排泥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盐与阴离子型PAM联合调质方式对给水厂排泥水进行调质试验.试验条件下,AN910PWG投加率为2‰,铁盐与其投加质量比为1时,调质后污泥絮体颗粒较大,沉速为3.18 mm/s,污泥比阻为4×1011 m/kg,上清液浊度为10 NTU,与阳离子型FO4240SH投加率为4‰时的调质效果相当,但药剂费用节约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水厂耗水率,开展排泥水预处理试验和浓缩池动态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与预处理前相比,投加0.3 mg/L阳离子型PAM,可以使排泥水中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占比减少22%,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占比提高110%,颗粒沉降速率提高20%,上清液浊度下降75%.根据浓缩池动态模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排泥水处理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净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设计经验的不断丰富,排泥水处理系统设计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北京市第九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正式运行已十余年,运行中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对北京市第九水厂目前所面临的水源水质情况及排泥水处理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造方案并总结了实际工程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7.
李燕华  保延新  沈军 《给水排水》2007,33(11):20-22
通过对排泥水进行沉降试验,得到了南洲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设计的基本数据.供水量为100万m3/d的南洲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为:排泥水调节、浓缩、平衡、离心机脱水.该系统在调试运行期间,各工艺单元均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脱水后的污泥含固率达到36.3%~39.2%,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月浦水厂排泥水浓缩处理工艺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劲  许建华 《给水排水》2003,29(6):6-10
对上海市月浦水厂的沉淀池排泥水进行浓缩工艺研究 ,旨在为今后建设给水厂排泥水浓缩处理设施提供设计和运行的必要基础资料。试验结果表明 ,斜板浓缩池对给水厂排泥水可以产生良好的浓缩效果。浓缩后的泥水含固率 >3% ,上清液SS <15 0mg/L。  相似文献   

19.
给水厂沉淀池排泥水排入江河、湖泊不仅污染环境,也是对水资源的浪费,对给水厂沉淀池排泥水进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给水厂沉淀池排泥水的沉降性能和变化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发现给水厂沉淀池排泥水沉降性能良好且比较稳定,其与污水处理厂絮凝沉淀池排泥水进行共同沉降处理,可明显提高污水处理厂絮凝沉淀池排泥水的沉降性能,且两种排泥水混合后,污泥体积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量.  相似文献   

20.
X水厂采用传统的排泥水处理工艺,计划将浓缩池上清液用于景观河道的补充用水,原设计出水水质与实际目标有一定差异。为进一步提升浓缩池出水水质,该厂采用加药再絮凝方式进行小试,发现降浊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硫酸铝25 mg/L,慢速搅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混凝沉淀中试,发现加药混合再絮凝与加药混合不絮凝降浊效果相似并优于自然沉降。并通过生产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在浓缩池增加加药及混凝,可以明显的改善除浊效果,提升出水水质。同时针对排泥水运营精细化管理,提高水质、稳定排泥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