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铝电解槽生产智能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铝电解槽生产的复杂性,提出生产智能理念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贯穿于生产智能系统始终的六西格玛管理的方法论,提出了生产智能这一新的思路,并以铝电解槽生产领域为例,讨论了生产智能系统总体结构.对铝电解槽生产智能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多维分析、数据挖掘、模糊专家系统等技术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给出了具体实现细节.  相似文献   

2.
王福新  王莹 《天津冶金》2011,(2):31-34,61
介绍了天铁炼铁生产管理系统开发的情况,该系统采用ERP、MeS、PcS三层之间的数据集成,实现了炼铁生产物料跟踪,生产计划和配料管理及动态调整。提高了炼铁生产效率和铁水质量,降低了原、燃料消耗,达到炼铁生产管控一体化与生产过程优化。  相似文献   

3.
SAP系统在生产计划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安钢SAP系统中生产计划管理的主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订单执行、生产管理与成本管理的集成实现等,该系统完成了生产计划与管理控制一体化,实现了生产模式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柔性生产是针对大规模生产的弊端而提出的新型生产模式。叙述了柔性生产的原理和应用特点,介绍了某钢铁企业在生产组织结构、生产工序、员工培训、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等方面采用柔性生产的措施,以及在市场、生产、库存、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就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 ,应用企业生产物流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的技术和理论 ,提出了优化生产计划的生产计划编制流程图 ,对流程中的两个“指标体系”以及“产品结构树”作了简要的讨论 ,同时提出了生产计划编制中定量与定性预测流程 ,讨论了生产计划的评价指标———物流平衡系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喷淋式饱和器法生产硫铵工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影响生产操作和设备运行的多种因素,对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炼钢生产节奏,降低炼钢过程中的能耗和物耗,分析了5个转炉生产的可行性,比较了不同的生产方案,提出了特殊钢生产时的对策。实施5个转炉生产后,每天节约用电10万kW·h以上,转炉平均出钢间隔时间减少17min,钢水平均传搁时间降低3min,实现了炼钢的经济生产。  相似文献   

8.
炼焦是连续性生产,生产中组织焦炉维修十分困难,因此炼焦生产,特别在强化焦炉生产中,防止焦炉高温事故发生极为重要.景德镇市焦化煤气总厂在生产中,采取加强温度控制,严格加热制度,保持炉温均匀等措施,保障了强化生产,防止了焦炉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代企业生产制造信息化中常见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生产特征,从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经历的组装时间角度出发,研究如何进行生产调度以缩短总生产时间和周期,基于生产特点,提出了一种能有效缩短产品生产调整时间的生产调度启发式算法。经仿真数据显示,该算法能够给出较满意的生产调度方案,从而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朱小平 《甘肃冶金》2015,(1):101-102
本文研究了烧结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从配料开始到烧结的全过程,针对各个环节建立模型,实现烧结生产的智能控制。优化了烧结生产过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能耗,实现了烧结生产的智能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11.
The possibility of raising the blast temperature by gas combustion in the air-supply line is considered. The prospect of replacing regenerative air heaters with recuperative heater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李晓光  周爽 《黄金》2016,(6):49-52
根据现行国家相关节能减排政策,黄金矿山冬季供暖以小吨位锅炉为主要能源供应方式的已不可取,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能源供应方式或新的冬季供暖系统形式。较详细地介绍了加热电缆低温辐射供暖系统在工程设计中使用的条件、应用范围及具体的施工方法。采用加热电缆低温辐射供暖系统具有布置灵活,初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施工简单,运行调节方便,是一种新的较好的供暖方式,值得在黄金矿山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杰  郑淑国  朱苗勇 《中国冶金》2021,31(10):68-74
通道式感应加热是实现中间包低过热度浇铸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国内某钢厂单流通道式感应加热中间包,建立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研究通道加热功率对中间包内流场、温度场及夹杂物去除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当中间包未受感应加热或加热功率超过800 kW时,钢水流动特性均较差;当通道加热功率为300、600或700 kW时,钢液流动特性良好。当中间包无感应加热时,浇铸区出现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当加热功率为500~700 kW时,浇铸区温度分布均匀且基本消除了其右上方及右下方区域的温度分层。当加热功率在400~700 kW时,夹杂物去除率呈上升趋势;但当加热功率超过700 kW后,夹杂物去除效果变差,700 kW为最佳去夹杂加热功率。  相似文献   

14.
衷金勇  柳宜  李德清  黄先旗  朱昆 《冶金能源》2007,26(6):39-40,60
蓄热式加热炉投产后,通过改进炉体材料及实炉底材料、蓄热体材料、缩短均热段实炉底长度、改变纵水管工艺布置、改变纵水管滑道与钢坯接触部位,实现加热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论述CSP辊底炉在变化的生产条件中存在的加热工艺上的不足,提出了提高助燃风温、改善加热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Conclusions The variations i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ting elements are linked with certain structural changes occurring during high-temperature heating, namely, intense growth of molybdenum disilicide grains, formation of voids and blow holes, and aggregation of the ceramic constitutent in the form of large inclusions. The grain growth is a purely diffusional process; the presence of the ceramic phase does not affect the grain growth, although it probably extends the incubation period (to 10 h).Translated from Po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o. 3 (87), pp. 96–99, March, 19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