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有序金属间化合物,主要是Ni-Al,Ti-Al和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高温腐蚀与防护方面的研究结果,包括它们的氧化腐蚀机理、合金元素对其氧化腐蚀性能的影响以及它们所需的高温涂层等。  相似文献   

2.
赵斌  李爱菊  张继明 《材料导报》2006,20(Z1):443-445
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有望成为新一代的高温材料,因此其抗高温硫化腐蚀性能就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影响铁铝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硫化腐蚀的因素主要有:合金成分、腐蚀气氛、温度、预处理工艺等.主要从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硫化机理、铁铝金属间化合物中铝含量、添加元素、腐蚀气氛、腐蚀温度等方面讨论了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硫化腐蚀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有序金属间化合物,主要是Ni-Al,Ti-Al和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高温腐蚀与防护方面的研究结果,包括它们的氧化腐蚀机理、合金元素对其氧化腐蚀性能的影响以及它们所需的高温涂层等。  相似文献   

4.
对耐熔融锌液腐蚀材料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近些年国内外对耐锌腐蚀材料的研究成果,可将研究方向分为两大类:采用整体耐腐蚀的材料和通过表面处理技术提高耐腐蚀性。两个研究方向都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单金属因材料本身性能或成本过高等问题而受到限制,一些耐锌液腐蚀能力较强的合金材料在近些年被研制出来,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而采用金属表面处理提高耐锌液腐蚀的方法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实验证明热喷涂技术制备涂层的发展对提高耐蚀性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方法并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能谱等物相分析技术研究了Ti3Al金属间化合物在800℃熔融NaCl-(Na,K)2SO4体系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Ti3Al合金耐熔盐蚀性能远低于Ni基IN738合金。腐蚀时在合金表面形成外层为TiO2,内层为富Nb的Nb2O5,Al2O3,TiO2的混面腐蚀产物层迅速增厚。腐蚀产物内层的富Nb氧化物破坏了膜层与合金基体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6.
轻质γ-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γ-TiAl金属间化合物是一种新型轻质的高温结构材料,是当代航空航天工业、民用工业等领域的优秀候选高温结构材料之一,具有重要的工程化应用潜力。介绍了γ-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过程,以及成分-组织-性能-制备关系,产业化和应用状况。特别指出,北京科技大学发展的高Nb-TiAl金属间化合物为国内外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发展的重点方向。最后总结了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国家需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熔融锌液腐蚀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热镀锌连续生产中受熔融金属腐蚀部件的防护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的研究工作可分为两大类:选择整体材料和表面处理.由于采用整体材料生产成本太高,且其耐熔融锌液腐蚀性能提高有限,采用表面处理提高抗锌液腐蚀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表面处理有扩散渗硼、热喷涂层以及表面涂覆、隔离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最后,对材料在熔融金属的现有腐蚀机理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金属间化合物摩擦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几类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摩擦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金属间化合物摩擦学今后研究工作中可能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Ni3Al—Mo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腐蚀与表面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IC6合金的抗氧化、耐腐蚀性能。针对可能的实用背景,探讨了IC6合金的表面防护问题。溅射NiCrAlY涂层可通过在表面形成保护性的Al2O3膜而使合金获得优异的抗高温氧化、热腐蚀性能,同时也不损害基材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实现热镀锌内加热的关键因素是解决材料的耐液锌腐蚀问题.介绍了当前耐液锌腐蚀研究的现状,重点研究了目前常用的几种耐锌蚀材料,分析对比了其优缺点.探讨了用等离子喷涂陶瓷涂层耐液锌腐蚀的可行性,认为等离子喷涂耐液锌腐蚀陶瓷涂层在工业生产应用中有着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热镀锌工艺生产时,稳定辊、沉没辊、轴套等设备在连续运转过程中与锌液发生强烈腐蚀反应,明显降低设备使用的寿命,是热镀锌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热镀锌工业钢铁设备存在的腐蚀问题,从材料和机理角度综述了几类工业设备用钢铁材料的耐锌液研究进展,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对锌液腐蚀产生重要影响的"Sandelin"效应,指出基于"Sandelin"效应研究耐锌液腐蚀性材料将成为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杰  张瑜  严彪 《材料导报》2011,25(21):58-61
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高强轻质及电阻率较高的特点,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功能材料。影响其电学性能的因素有添加元素、合金化元素的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金属键的数量及晶体结构的无序性。总结了不同类型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学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其作为超导材料、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电热元件、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并展望了以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热浸镀锌合金镀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浸镀锌液中添加合金元素,将对镀层厚度、显微组织、耐蚀性和外观质量等产生重要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含有镍、镬、钛、锰、铋的5种合金镀层技术,探讨了这几种合金元素对热浸镀层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使用低碳钢板进行热浸镀锌试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含铅镀锌层的微观形貌与组织,根据Zn-Pb相图,对含铅镀层的凝固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研究了冷却速度对锌花大小的影响,当冷却速度在0~25 K/s时,随冷却速度增大,锌花尺寸从10 mm逐渐减小到1 mm,并分析其原因,得出:铅影响锌结晶过程和锌花形态,锌枝晶生长方向取决于形核位置,冷却速度对锌花尺寸有显著影响,锌花尺寸与冷却速度呈负指数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炼锌工业中广泛使用由无缝钢管冷弯而成的冷却管来实现锌液的冷却。冷却管的使用寿命非常短,消耗量相当大。锌液的表面张力小,渗透性强,腐蚀性强,能与冷却管中的铁元素生成铁-锌合金,能溶解冷却管中碳、硅等元素,锌液对冷却管的强腐蚀性,是影响锌液冷却管使用寿命的决定性因素;锌液冷却管的损坏是高温腐蚀和应力腐蚀共同作用的结果,热应力和残余应力促使其损坏由高温腐蚀向应力腐蚀发展;冷却管损坏位置由热应力和残余应力共同决定,其中热应力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镀锌层无铬钝化耐蚀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镀锌及锌合金无铬钝化耐蚀机理的研究进展,将为研究镀锌层无铬钝化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便为代替高毒性的铬酸盐钝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Si3N4陶瓷连接接头高温性能及减小接头因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产生的应力,采用Ag-Cu-Ti钎料和NiTi复合中间层进行半固态连接.接头组织观察表明,钎缝主要由NiTi(Cu)金属间化合物和Ag-Cu基体组成.研究表明,Ni与Ti的加入量对于钎缝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态及钎缝与母材界面反应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决和克服现有耐高温金属间化合物成形难、传统等温热成形效率和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开发持续电流作用下金属间化合物薄板热弯成形新技术。方法 首先,对NiAl板材进行系统的升温实验,确定热弯成形的电流密度。然后对NiAl板材进行三点弯曲实验,确定凸模下压速度。最后,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可实现电与载荷持续复合作用的热弯成形装置和陶瓷绝缘模具上对板材进行热弯成形实验。结果 在电流密度为8.5 A/mm2、加热温度为1 300 ℃、凸模下压速度为0.5 mm/min的实验条件下,成形后的热弯件尺寸精度良好、厚度均匀,无开裂和回弹产生。结论 该方法主要针对热弯曲成形工艺,解决了金属间化合物难变形及传统脉冲电流辅助热成形难以在变形过程中持续通电的问题,改善了金属间化合物成形时产生的开裂和回弹。  相似文献   

19.
锌及锌覆盖层户外大气暴露腐蚀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户外大气暴露腐蚀造成了损失巨大,研究其腐蚀行为与规律意义重大.通过户外大气暴露腐蚀数据统计分析及腐蚀产物分析,确定了影响锌及锌覆盖层在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暴露腐蚀行为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在腐蚀动力学、腐蚀机理、腐蚀产物等方面系统研究了锌及锌覆盖层在我国典型地区的大气腐蚀规律.结果表明,相对湿度、SO2、Cl-是影响锌及锌覆盖层在北京、武汉、江津、广州典型地区大气腐蚀行为的主要环境因子.锌及锌覆盖层在上述典型地区大气腐蚀动力学以线性为特征,且腐蚀速率:江津>广州>武汉>北京,与这些地区在试验时间SO2沉积率大小排列次序(江津>广州>武汉>北京)相对应.锌及锌覆盖层在上述典型地区大气暴露主要腐蚀产物为:Zn4SO4(OH)6·5H2O,另含有少量Zn5Cl2(OH)8·H2O及Zn4Cl2(OH)4SO4·5H2O.  相似文献   

20.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WC/Ni3Al复合材料焊条,堆焊于1Cr25Ni20耐热钢的表面,获得的复合材料的耐磨粒磨损性能是45钢的3倍以上,耐硫化腐蚀性高于1Cr25Ni20耐热钢1倍,高于钴基合金Stellite6约50%,用其制作火电厂燃烧室的喷口钝体,使用寿命较原8Cr26Ni4Mn3大幅度提高,可达到8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