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储存是白酒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白酒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着一系列变化.新酒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辛辣感、刺激性减小,香气逐渐柔和,酒体逐渐变得绵甜醇和、香味协调.不同的储存容器,对白酒的陈酿老熟产生着不同的效果,直接影响产品品质.对不同制作工艺陶坛储存浓香型白酒后的质量变化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研究不同制作工艺的陶坛对...  相似文献   

2.
采用LC-MS/MS方法对浓香型白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中普遍存在氨基甲酸乙酯。浓香型白酒发酵蒸馏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与大曲品温、发酵温度、发酵周期、馏酒温度等因素有关。在保证浓香型白酒整体风味的前提下,大曲品温较高产生氨基甲酸乙酯较少;发酵温度降低、发酵周期延长,可减少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对于不同馏酒温度,在25℃下产生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最低;浓香型白酒原酒储存过程中,酒头中氨基甲酸乙酯增长幅度最大,适宜温度可使酒头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大量增长。研究对浓香型白酒生产储存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贮存容器,对白酒的陈酿产生着不同的效果,影响着产品质量,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选择多样性的贮存容器,对白酒风味影响很大。主要研究浓香型白酒在橡木桶中陈酿过程中风味的变化及应用;经实验,橡木桶(RCA、RCF)的使用对浓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产生了一定影响,丰富了浓香型白酒风味和口感,赋予一定的特色;经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最佳酒度、橡木桶及陈酿时间,产品推广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浓香型白酒在陈酿过程中的酒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平 《酿酒科技》2005,(12):35-37,40
对白酒的感官指标、酒精度、理化指标(总酸、总酯)、卫生指标(甲醇、杂醇油)、固形物含量、色谱骨架指标、pH值、电导率等在陈酿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酒体在陈酿过程中,质量(口感)都会有很大的改善,浓香型大曲原酒(原度)经过8个月陈酿之后各项指标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口感更加绵柔,醇厚;浓香型大曲降度酒(45度)以及42度浓香型成品酒指标变化规律性不强,质量(口感)在陈酿3-4个月后,协调性、缔合性达到最佳效果;陈酿时间过长,新型白酒易产生水味,香料与酒精易分离;陶缸陈酿效果优于不锈钢大罐陈酿。  相似文献   

5.
以陶藏过程的清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液-液微萃取、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量测定,结合感官与理化指标分析以及基于定量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分析陶藏过程中清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及陈酿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有机酸含量上升,酯类含量多数降低,醛、酮、酚类也存在明显变化,醇类变化不明显;贮存5年后,清香型白酒呈现较为明显的陈香,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变化基本趋于稳定。该研究初步明确了陶藏对清香型白酒陈酿过程的影响,对清香型白酒陈酿工艺及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3个年份浓香型白酒原酒香气物质组成特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提取2年、3年和5年陈酿浓香型白酒原酒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s pectrometry,GC-TOFMS)和电子鼻技术(electronic nose)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3个不同年份样品中共检出挥发性化合物121种, 3者共有的挥发性化合物有57种,其中有51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随陈酿的进行而发生显著变化。己酸乙酯、丁酸乙酯、辛酸乙酯、正己醇、乙醛是浓香型白酒中重要的香气化合物,它们的含量均随陈酿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趋势。将电子鼻检测结果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结果显示电子鼻可将3个不同年份样品的香气进行区分,说明3个不同年份白酒样品在整体香气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随陈酿时间的延长,白酒中酯类、醇类、芳香类化合物总含量逐渐累积,其香气轮廓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检测浓香型白酒在蒸馏过程中不同馏分风味物质的含量,以及在贮存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浓香型白酒在蒸馏提取过程中不同馏分酒中醇、醛、酸、酯等主要风味物质的含量和变化规律及不同馏分酒在不同贮存期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并找出不同馏分原酒中风味物质的含量与流酒时间、酒度之间关系,便于指导生产,做到科学蒸馏、量质摘酒和分级贮存。  相似文献   

8.
对比国家标准GB/T 10781.1—2021《白酒质量要求第一部分:浓香型白酒》与GB/T 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理化要求的变化,对各个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2021版新增指标酸酯总量和己酸+己酸乙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酸酯总量含量增加,己酸+己酸乙酯含量减少。研究获得详细准确的数据,为浓香型白酒企业在生产工艺和酒体设计等方面的改良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浓香型白酒香气浓郁、绵甜醇厚,是中国白酒生产和消费的主流。不同地域、品牌和年份的浓香型白酒各具特色,这与微量成分的种类、含量以及比例密切相关。微量成分的差异不仅取决于原料及生产工艺,还与不同产地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目前,浓香型白酒中已检测出861种微量成分,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化合物等。该文从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主要流派、微量成分的研究方法以及风味物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白酒行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1):118-122
优质白酒与贮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贮藏容器对白酒的贮藏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采用有釉与无釉2种不同陶坛容器贮藏浓香型原酒,比较彼此之间的气相色谱成分和理化指标变化,并结合感官品评结果,研究不同贮藏容器对白酒酒质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的贮藏容器对原酒中的微量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贮藏容器所贮藏原酒的醛、醇、酯等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采用3 kg无釉陶坛贮藏的原酒酒样中醛、酯等含量较0. 5 kg有釉陶坛和2. 5 kg有釉陶坛2种储藏容器的低,总酸含量及电导率更低,酒体的口感更加醇厚协调。该研究初步揭示了不同陶坛贮藏容器对浓香型原酒贮藏过程的影响,为浓香型白酒的贮藏以及提高白酒的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库房贮存为对照,将同一种浓香型基酒用陶缸分装好后,分别置于室内库房和露天平坝上贮存,贮存过程中跟踪分析两种环境下基酒的主要酸、醛、醇、酯的含量变化情况,以考察贮存过程中(6个季度)露天贮存对浓香型基酒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库房贮存相比,露天环境对基酒中主要醇类物质和大部分酯类物质的含量影响很小。相反,露天环境对主要酸类物质和醛类物质的含量影响却是显著的。另外,从变化趋势上来看,浓香型基酒在两种环境下贮存时的酸、醛、醇、酯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感官品尝结果表明,库房贮存对基酒的去杂速度不及露天贮存。  相似文献   

12.
该文综述白酒在贮存期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对酯类、醇类、酸类、醛类和金属离子等化合物的含量随着贮存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同时论述了引起此类变化规律的原因,为白酒贮存期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的探索和白酒科学贮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能电子束辐照剂量方式对白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高能电子束不同辐照剂量方式处理浓香型白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单圈8 kGy剂量的辐照处理,白酒挥发性成分由76种增至83种,其中酯类增加4种,相对含量由82.2%降至81.13%,酸类种类不变,相对含量由4.03%增至4.21%,这与其他浓香型白酒熟化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对其具有催陈效果。保持白酒总的辐照剂量不变,分别降低单圈辐照剂量至4 kGy、2 kGy、1 kGy,白酒的挥发性成分由83种分别降至82、74、52种,相对含量由95.54%分别降至83.89%、75.58%和68.16%,除烃类物质增加外,酯类、酸类、醇类、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均显著降低。采用单圈辐照剂量处理的方式有助于浓香型白酒熟化,提升了品质。  相似文献   

14.
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相和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跟踪调查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糟醅所含酸醛醇酯等各类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糟醅中乙酸、丁酸、己酸和乳酸的变化趋势与对应的乙酯生成趋势大体一致。但各类香气成分的含量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在糟醅中与在白酒产品中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揭示如何增加糟醅中的己酸和降低乳酸,以及进一步弄清白酒蒸馏机理,是提高白酒生产质量的重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复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浓香型白酒的香气成分主要来自于:(1)粮食原料的香气成分;(2)酒曲的曲香成分;(3)糟酷中的原料、辅料与发酵微生物的代谢物构成的糟香成分;(4)窖泥微生物产生的复杂代谢产物,经蒸馏过程带入酒中成分,为浓香型酒特有的呈香呈味物质的体现。酸、酯、醇、醛是主要物质基础,还有其他复杂成分协同的作用产生窖香成分;(5)陈味成分。是有别于窖香,比窖香更好的一种特有香味成分。(陶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贮酒容器对凤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不同容器贮存的凤香型白酒风味物质及理化指标——乙醇体积分数、总酸、总酯、可溶性固形物质量浓度及pH值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凤香型白酒贮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古井贡酒中的风味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浓香型白酒的微量香味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分离和鉴定了102种化合物,其分别属于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呋喃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古井贡酒和其他浓香型名优酒的微量香味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古井贡酒在微量香味成分的含量与川酒存在差异,正是这差异赋予古井贡酒独特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研究兼香型年份酒中香味物质成分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最佳HS-SPME萃取条件为酒样酒精度14%vol,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30 min,解吸时间5 min。GC-MS法共鉴定出6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50种酯类,3种醇类,5种酸类,1种芳香族化合物,1种含硫化合物,2种呋喃类,3种酮类和2种醛类。酯类、醇类、酸类和呋喃类总含量随贮藏年份增长呈现上升趋势,醛类和酮类总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经香气活度值(OAV)分析,确定出22种(OAV>1)成分对白酒香味有贡献,其中有9种(OAV>10)为重要香气成分,酯类为白酒香气的主要贡献物质。  相似文献   

19.
将同一凤香型基酒分别贮存在不同容器(老酒海、新酒海、陶坛及不锈钢罐)中,在不同贮存时间点(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取样分别进行感官和风味分析。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在老酒海中贮存的凤香型基酒蜜香、酒海香突出,风格典型;新酒海中的基酒石灰味、血腥味等异味明显,贮存12个月后其他香气被掩盖;陶坛贮存的基酒花果香较明显,风格偏弱;不锈钢罐中贮存的基酒香气单薄但醇香突出,风格偏离。风味分析结果表明,随贮存时间的延长,四种容器基酒中酯类、醛类及新老酒海贮存基酒中的主要醇类风味物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贮存至12个月时,酯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最高含量分别为4 913.2 mg/L、1 726.0 mg/L、293.7 mg/L。  相似文献   

20.
白酒中风味物质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酒是我国传统而又独具特色的蒸馏酒,也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白酒中含有多种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醇类、酮类、醛类、酸类、萜烯类、含硫化合物等,这些风味物质虽然含量很低,但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对白酒口感和香味的贡献很大,是形成不同酒类风格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对近年来白酒中风味物质种类、风味物质分析前处理技术、风味物质测定方法及功能性风味成分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白酒中风味物质分析与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