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在平房仓内安装内环流智能控温系统,使得仓房储存条件达到准低温储粮标准。通过夏季储粮高温期对试验仓房温度变化的测试情况,证明利用内环流系统可以明显降低仓温、粮温,有效控制储粮害虫生长繁殖,从而达到储粮免熏蒸安全度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仓外有无环境绿化的粮仓的三温变化、粮食品质变化和害虫发生情况的比较,认为储粮仓外良好的环境绿化,能有效阻止阳光对仓墙的辐射,降低仓房四周地表温度,有利于实现储粮有效控温,抑制储粮害虫的生长繁殖,保持粮食品质新鲜.  相似文献   

3.
结合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和储粮情况,在夏季对高大平房仓进行了内环流技术试验.通过对试验仓房温度变化的测试,证明了内环流技术可以明显降低仓温、粮温,有效控制储粮害虫生长繁殖,有效减少熏蒸次数,实现粮食的绿色储藏.  相似文献   

4.
针对夏季粮仓温度高,表层易发热从而引起粮食品质劣变的现象,开展了利用相变储能材料的准低温稻谷储藏实仓试验。分别选择29号常规储粮仓、保温处理后的30号储粮仓和使用相变储能材料的31号储粮仓进行储粮效果对比实验。在测试期间,随着外温的变化,通过对29号、30号、31号三个立筒仓仓温和表面粮温的测定,结果表明:使用相变储能材料的31号粮仓仓温和粮温最低,且随着外温的变化表层粮温几乎不变,该粮仓能有效控制粮仓温度和表层粮温,实现准低温储粮。  相似文献   

5.
绿色保质保鲜储粮是采用生态控制手段,应用粮食储藏理论,避免化学药剂污染,保持粮食品质新鲜,延缓陈化。确保粮食安全卫生的综合性防治方法。温度和湿度是粮堆储藏安全的两个主要生态因子,准确检测粮堆各部位温度、湿度.实时监控储粮期间仓房内外各项数据,控制粮仓设备运行,才能实现“绿色储粮”、“生态储粮”。  相似文献   

6.
粮仓采用PEF良宝高分子材料对仓房内顶、门、窗、进风口内壁进行气密处理;夏季房顶外设置喷淋降温装置,再应用谷物冷却机冷气循环,可快速降低粮温、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繁殖、不熏蒸、延缓品质陈化,达到环保型保鲜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对基层粮库在仓房条件差、仓储设施陈旧的条件下的安全储粮措施进行了论述。认为通过严把粮食入库的质量关、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利用自然低温、粮面压盖以及严格管理制度等方法是可以实现在现有条件下的安全储粮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我市年均储粮在 75万吨左右 ,采用各种科学手段储粮最高达到 60 82 98t ,占储粮总数81 1% ,其中“三低”储粮达到 5 45 40 5t,占科学储粮总数 89 7% ,其他科学保粮方法储粮 4 70 0 0t。全市共购置通风机械 337台 (套 ) ,在秋粮入库后 ,根据各地储粮状况全面开展机械通风储粮 ,有条件的地方重点开展低温 (准低温 )储粮。具体作法是 :1 仓房的选择与准备要做到低 (准低 )温储粮 ,首先要考虑仓房的隔热密闭条件 ,各类仓房的隔热性能有很大的差异 ,就目前看 ,砖木结构 ,有泥顶或石膏顶棚的房式仓隔热条件好 ,折线型屋架水泥拱板顶棚…  相似文献   

9.
根据储粮生态环境,将我国分为三个典型的低温储粮生态区域,即低温区、中温区和高温区。提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对仓房隔热条件和气密条件的要求及不同地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低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通风降温 夏季隔热 适当控温;中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机械通风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必要的控温;高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为: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或谷物冷却机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谷物冷却机降温。同时给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优化方案的工艺流程图。  相似文献   

10.
粮温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论文采用地下模拟试验、工程性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下生态粮仓的粮食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在试验仓内布设测温电缆,定时定点监测温度,获取仓内各测点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地下储粮环境条件为基础,构建了模拟试验仓的物理模型,用数值方法分析了仓内粮食的温度场,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据此对工程性试验仓不同入仓时间的粮食温度场进行了数值分析,发现地下粮仓入粮应优先选择冬季,夏季入粮时因粮温较高应采取适当方式(如机械通风)降低粮食温度,以实现低温储藏。研究表明:埋深较深的工程性试验仓的储粮效果优于模拟试验仓;地下生态粮仓仓内粮食温度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基本保持稳定,且逐渐趋于地温;模拟试验仓粮温稳定在20℃左右,工程性试验仓粮温稳定在17℃左右,而对应地上仓平均粮温在25℃左右,局部粮温高达30℃,随季节变化较大。因而地下生态粮仓具有恒低温储粮的优势,有利于保证粮食品质和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11.
科学高效使用通风设备对粮仓通风,可有效控制粮堆温度,保障粮食储藏安全。为探究谷物冷却机通风过程中的粮堆温度变化规律,采用谷物冷却机先后对2个浅圆仓、3个超高大平房仓进行冷却通风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浅圆仓通风效果良好,温度迁移速率约为1.7~1.9 m/d,通风11 d后会降低整仓粮温,无通风死角;平房仓通风过程中会形成风道,打乱粮堆原始冷心,有效降低平均粮温但无法实现整仓粮温均匀降低,存在通风死角。  相似文献   

12.
环境温度是储粮害虫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我国中温和高温储粮生态区的温度环境适合储粮害虫的生长,是储粮害虫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更好地指导该地区粮库进行储粮害虫综合防治,随机选取了中温和高温储粮生态区内的19个粮库,采用波纹纸板诱捕器诱集法,开展了主要储粮害虫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温和高温储粮生态区内的19个粮库中,包含了18种主要储粮害虫。中、高温区主要储粮害虫种类差异不大,粉食性害虫种类远远高于蛀食性害虫;中温、高温区均适宜害虫发生发展,中温区害虫种类略高于高温区。  相似文献   

13.
包装仓通过简单改造,配备围包散装安全储粮的基本设施,通过有效采取机械通风降低基础粮温、压盖密闭延缓升温、机械制冷控制粮温等主要技术手段,分析总结每阶段温度变化情况,为储粮包装仓实施准低温储粮提供一些经验和方法,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粮库,负责国家及地方粮食储备,粮库测控技术发展与储粮安全息息相关。基于Faster R-CNN、YOlO、SSD、CNN、BRNN、双向LSTM、深度自编码器及各种优化、级联、融合等网络,阐述了深度学习在车辆检测、车牌识别、车型识别及车辆跟踪中的应用;结合BP、改进CNN、multi-CNN、双流卷积等网络,阐述了深度学习在人员识别、行为识别中的应用;依据R-FCN、Faster R-CNN、YOLO、GANPSO-BP、改进LSTM网络等技术,阐述了深度学习在粮库烟火识别、粮虫识别、粮堆温度预测、粮食籽粒计数、粮库图像去雾的研究进展。总结各种传统算法的优缺点,阐述深度学习在新一代粮库测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进口巴西大豆为研究对象,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模拟不同粮高的粮层压力,探索水分含量(11.96%、12.93%)、温度(15、25、35、45、55 ℃)、破碎率(0%、5%、15%、25%)对大豆堆压实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压力条件下,高水分大豆堆的压实程度大于低水分大豆堆;大豆堆温度对压实程度具有显著性影响,随着粮温增加,大豆堆的抗压缩能力减弱,压实程度增大;随着大豆堆破碎率含量增加,压实程度减小。该研究结果可为进口巴西大豆的安全储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阵列式分布的测温电缆检测粮仓温度变化情况,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预测粮食温度,用粮仓一年监测数据来预测粮堆未来27天温度。传统的BP、RBF、RF、SVR单模型对粮堆温度进行预测存在误差大、泛化能力差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Bagging集成的鲸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模型(Bagging-WOA-SVR),并与灰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作比较。将影响粮堆温度的多种因素做灰色关联分析,选取粮仓内温度、粮仓内湿度、粮仓外温度、粮仓外湿度、粮仓平均温度、地表温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粮堆平均温度作为预测输出,选取三个指标为评判标准,对比分析模型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提出的Bagging-WOA-SVR模型相比之下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均方误差为0.24,相关系数为0.9892。  相似文献   

17.
采用负压通风原理,对150 cm以内表层局部发热、水分偏高的粮堆进行粮堆表层通风控温试验,试验表明:当气温不超过25℃时,采用粮堆表层通风控温法处理局部发热点温度30~38℃的粮堆,可在1.5h内将粮温降到27℃左右,使其接近于正常粮堆的粮温,较好地解决了粮堆表层局部发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适用于小型粮仓的手持式粮情检测系统进行研究。区别于传统的大型测温系统,该粮情检测系统可直接插入小型粮仓粮堆内部测量粮食的温、湿度,系统界面可进行灵活的温湿度阈值设置及自动报警,并且具有控制风机启停进行紧急通风处理功能,用户可根据测量的温、湿度估算仓内粮食水分,进行安全储粮辅助操作决策。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体积小、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系统在满足广大农户需求的同时,符合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极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我国不同区域采用地下仓储粮的温度适宜性,基于有限容积法和交替方向隐式迭代法对变温带地下仓系统的守恒方程进行了离散求解。考虑粮食呼吸热、环境气温变化和地下仓埋深等因素的影响,经过机械通风和人工制冷2种不同降温方式后,得到了5个代表城市长期储藏过程中地下仓粮堆内的温度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上层粮堆温度受气温影响,呈现滞后气温的正弦规律性,下部取决于恒温带温度水平,整体呈现与地上储仓类似的"热皮冷心"趋势,但在2种降温方式下"热皮"区温度较平房仓分别降低了约4℃和9℃。冬季粮食通风后储藏,即使埋深较浅(1 m),华中和华北仍可实现低温储粮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数字式粮情测控系统在粮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高科技数字式传感器的发展应用,数字式粮情监控系统已经开始在我国粮库中使用,模拟式的粮情监控系统最终将被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