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挑选出适合于甘蔗汁酒精发酵的酵母菌株,优化了两株酵母菌(JL2008和GGFS16)的发酵条件,并研究了优化条件下两株菌以蔗糖及其水解产物(葡萄糖、果糖)为底物时的酒精发酵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两株菌都能很好地将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转化为酒精。相比之下GGFS16的产酒精能力较好,JL2008的耐酸性较强。以150g/L蔗糖作为底物,JL2008和GGFS16发酵酒精浓度分别为8.2%和9.2%(v/v).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及三者混合糖为碳源,对8株酵母菌的菌体油脂积累能力进行初步测定,并对PR61菌株产油条件进行优化.实验发现:当以D-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所有菌株油脂含量都超过20%(质量分数,以下同);利用D-木糖发酵时,有6株菌株油脂含量超过了20%;利用L-阿拉伯糖发酵时,各菌株油脂含量均较葡萄糖和木糖低;上述菌株利用混合糖(m(D-葡萄糖)∶m(D-木糖)∶m(L-阿拉伯糖)=40∶20∶8)发酵时,有5株菌株油脂含量超过30%,且部分菌株利用混合糖的能力超过了葡萄糖.研究表明:菌株PR61利用各种碳源时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均较高.采用U10(108)均匀设计对其产油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如下(g/L):碳源(m(D-葡萄糖)∶m(D-木糖)=2∶1)质量浓度130,硫酸氨质量浓度2,酵母粉质量浓度1,七水硫酸镁质量浓度0.1,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2,碳氮比131.在上述条件下菌株PR61的油脂产量可达4.336 g/L.  相似文献   

3.
从食品样品中分离到一株产酯酵母菌株5-1Y,进行形态观察、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其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其进行糖发酵试验、凝聚性试验和发酵力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不能利用乳糖、麦芽糖和D-木糖;该菌株凝聚性弱,发酵速度快;用12°Brix的麦芽汁培养基于28℃对该菌进行10 d的培养后,测得其表观发酵度为48.33%,真正发酵度为56.67%,发酵率为32.34%.同时,试验还进一步考察了初始p H、温度、培养基的酒精度等对不同条件下培养了3 d的该酵母的生长和产酯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初始总糖浓度对木薯全渣乙醇发酵过程中糖消耗、酵母细胞生长以及乙醇积累的影响,采取分批发酵方式,间隔6 h取样检测.结果表明:初始总糖浓度253.75 g/L时,发酵效率最高(88.93%),乙醇生成速率、糖消耗速率、酵母数在初总糖浓度183.75 g/L时最大,分别为7.10 g/(L·h),13.88 g/(L·h),4.94×108个/mL;提高初始总糖浓度,糖消耗的终点时间、酵母生长到达最大值的时间、乙醇发酵时间延长,糖消耗速率、糖利用、酵母数、乙醇生成速率下降,乙醇发酵效率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5.
一株利用木糖用于酒精生产酵母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高效发酵木糖生产酒精的菌株,从牛羊粪便的堆积处进行木糖利用菌的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利用木糖的菌株,根据菌株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该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s).以逐渐提高底物中木糖浓度的方法,对该菌株利用木糖的能力进行了驯化,同时对该菌发酵木糖生产酒精的工艺和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驯化后,在厌氧条件下,木糖浓度在7%,木糖利用率为65.2%,酒精产率达到理论产量的21.9%.在优化培养基的条件下,以木糖/葡萄糖混合糖为碳源,控制pH为5.5,温度35℃接种量为10%,厌氧培养96 h,木糖和葡萄糖转化的酒精产量分别为理论产量的37.7%和79.2%,同时伴有30.2 g/L的木糖醇产生.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木糖和葡萄糖的利用能力,是具有同时发酵葡萄糖和木糖产酒精的天然菌株.  相似文献   

6.
以浓缩苹果汁为原料,分别在裂殖酵母酒精发酵的前、中和后期接入醋酸菌。结果表明,随着醋酸菌接种时间的延后,对酵母酒精发酵的影响逐渐减小。在前期接入醋酸菌明显抑制酵母的代谢活性,使降糖和产酒速率降低,发酵周期延长,但不影响最终残糖量和酒精产量;在中期接入醋酸菌能与酵母菌共同生长,且缩短了酒精发酵周期;在后期接入醋酸菌对酒精发酵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运动发酵单胞菌ATCC29121为菌种,以早籼米糖化液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发酵温度、pH值、初糖质量浓度、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该菌乙醇产率及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0℃,pH值为5.5,初糖质量浓度为100g/L,接种量为10%,发酵48h.在此条件下乙醇产率达0.4g乙醇/g葡萄糖,葡萄糖的转化率是80.1%.  相似文献   

8.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发酵葡萄糖和戊糖制乙醇的菌种,通过形态观察初步称该菌为假丝酵母Candidasp;研究发现pH值、发酵供氧情况、总糖浓度等对该菌种发酵稻草水解液制取乙醇的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实验结果发现稻草水解液经过氢氧化钙处理后,总糖的利用率与乙醇转化率都有所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开菲尔(Kefir)新型发酵剂,发掘一株产气适中、耐受性高、使发酵乳具有沙口感且风味独特的酵母菌,利用YPD培养基从甜瓜曲中分离纯化出4株产香酵母菌,分别编号为TN1、N2、Z2、HX。通过耐酸、耐酒精及耐高温试验对4株酵母菌进行初筛、复筛,使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SPME-GC-MS)对其中两株发酵乳香气物质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将最终得到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4株酵母菌中TN1、N2耐受性高,生长迅速,发酵性能较佳;TN1发酵牛奶产生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多,典型味物质的含量适中,产生的香气更佳,更适合后续Kefir酸乳的开发;结合TN1菌株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该菌株与NRRL Y-12632菌株同源性为100%,将TN1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研究结果为开发Kefir发酵乳发酵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水果中筛选出一株野生型酵母S3,并将其运用于膜牛物反应器封闭循环乙醇发酵.运用酵母S3进行了3次摇瓶发酵实验,得到细胞浓度、乙醇产率以及葡萄糖转化率的最大值分别为:5.37g/L,1.90g/(L·h),87.9%;将S3菌株接人膜牛物反应器封闭循环发酵系统,进行了524.4 h的封闭循环发酵实验,整个发酵过程乙醇产率为1.48g/(L·h).葡萄糖消耗速率为3.55g/(L·h),发酵结束时,细胞存活率为30%,葡萄糖转化率为81.4%,均高于菌株SO的发酵结果,乙醇-细胞比产率以及乙醇-细胞得率分别为0.148 g/(g·h)和77.63 g/g,分别是菌株SO的1.57倍和1.71倍.结果表明,酵母菌在膜生物反应器封闭循环发酵过程中有被定向驯化以适应此发酵环境的可能性,并且野生酵母S3比工业安琪酵母SO更容易被定向驯化.  相似文献   

11.
以从传统酵子中分离鉴定的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Y13)和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 Y22)两株非酿酒酵母为材料,考察了两种酵母菌单独与混合接种条件下发酵小麦粉馒头面团的特性。结果表明:Y22在面团发酵的起始1 h内具有最快的发酵速度,1.5 h后与混合酵母菌群发酵的面团高度无显著差异,整个过程中Y13的发酵力都最低;Y22发酵面团中的还原糖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逐渐增加,Y13与混合酵母发酵面团中还原糖含量在面团发酵的前8 h略有增大,而后则呈减少的趋势,说明糖含量不是发酵力的限制因素而与酵母本身特性相关;在面团发酵的前12 h,Y22发酵面团的pH显著低于Y13,说明其产酸水平高于Y13;混合酵母菌发酵小麦粉面团24 h后,Y13的细胞数量与其单独发酵时无显著差异,但Y22的细胞增长数量显著小于单独发酵面团的,说明混合酵母菌发酵体系下Y22的生长受到Y13的部分抑制。利用Y22与混合酵母菌群制作馒头的比容显著大于国标要求,具有应用于馒头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实验对土霉素﹑链素素和青霉素复合使用方法进行了摇瓶发酵实验研究,其优化配方是链霉素1.4单位/mL,土霉素0.7单位/mL,青霉素0.9单位/mL.该优化配方用于15L自动控制机械搅拌罐浓醪发酵玉米酒精时,成熟醪中的残还原糖0.20%,残总糖2.3%,挥发酸0.20mg/L,总酸6.4 mg/L,酒精度则高达到17.20 V%.  相似文献   

13.
耐高温酒精酵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酒精厂废液、糖厂废糖蜜、土壤及淤泥等七种不同样品中,经富集、分离、纯化,筛选得到3株耐高温酵母菌TM6、TM10和TM20.实验结果表明,3株菌都能在50℃的高温下生长,但高温会明显影响酵母菌的发酵能力.30℃下,TM10的发酵酒精终浓度最高,达到了7.82%(v/v).而在40℃下TM20的发酵能力要高于TM6和TM10,且发酵酒精终浓度仅比30℃时降低了约6%.  相似文献   

14.
使用紫外诱变和梯级驯化法进行了菌种选育实验研究,获得一株优良菌株L-1.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了发酵条件.菌株L-1发酵混合糖(葡萄糖和木糖)经过65.0 h,28.0℃,144 rpm,140 m L/500 m L瓶装量的发酵,乙醇浓度达到7.97%(v/v),发酵乙醇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84%,残余葡萄糖和木糖为0.70%,发酵乙醇效率为理论值的88.1%.  相似文献   

15.
对一株产高质量浓度酒精的酿酒酵母的间歇发酵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对基质、产物和菌体对时间的变化,所得回归方程显示,3个状态参量与时间呈对数关系;而后采用比生长速率、某一时段的菌体浓度、某一时段的葡萄糖质量浓度、某一时段的酒精质量浓度来描述整个发酵过程中菌体、基质和产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二次曲面回归得到了间歇发酵动力学数学模型,与传统的Monod模型和Logistic模型相比,该模型对试验数据拟舍和预测性能较好。最后,用Simplex优化方法对间歇发酵动力学进行动态模拟,得到很好的拟合结果,将得到的模型参数用于预测初糖质量浓度为24.7g/dL的间歇发酵,预测结果也较好。因此,该模型可用来预测高初糖质量浓度下间歇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番木瓜汁为原料制备番木瓜汁发酵饮料,研究无酒精发酵饮料的工艺条件。制备方法:先添加酵母菌,发酵2 d,灭活酵母菌后,再添加醋酸菌和乳酸菌,继续发酵,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接种体积比为1∶1∶1。菌种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各菌株的最佳接种菌龄分别为:酵母菌为20 h(2.0×107CFU/mL),醋酸菌为20 h(4.0×108CFU/mL),乳酸菌为12 h(1.0×108CFU/mL)。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番木瓜汁发酵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初始SS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0%,接种量为9%,发酵周期为4 d。发酵液经杀菌,置于4℃冰箱中冷藏3 d,澄清后,弃沉淀物,取上清液,所得产品不含酒精,pH值为3.53,SSC为14%,维生素C质量浓度为31.98 mg/(100 g),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90.1%;色泽呈橙红色,具有番木瓜浓郁香气,口感酸甜协调。  相似文献   

17.
酒精耐受性酵母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酒精厂废液、糖厂废糖蜜、土壤及淤泥等七种不同样品中,经富集、分离、纯化,筛选得到两株酒精耐受性较好的酵母菌株TM8和TM23.实验结果表明,两株酵母菌在9%的酒精浓度下,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生长趋势。TM8在渗透压和低酸的耐受性上都要优于TM23.在含150 g/L的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TM8和TM23所得的酒精终浓度分别为4.0%和3.5%(v/v).  相似文献   

18.
在酸肉发酵中通过添加不同比例干酪乳杆菌YZLc-2(Lactobacillus casei YZLc-2)、戊糖片球菌YZ-Pp-27(Pediococcus pentosaceus YZPp-27)混合菌种进行发酵实验,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对发酵过程中pH值、TVB-N值、TBA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成品感官特征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起始接种7.0 Log10cfu/g的干酪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或者混合菌种均有利于酸肉pH的快速下降,抑制TVB-N值和TBA值上升,并对发酵早期的好氧性微生物和大肠菌群的生长繁殖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干酪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按1∶4混合接种最有利于pH值下降;而按4∶1混合接种或单一戊糖片球菌接种最利于抑制酸肉TVB-N值和TBA值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用海藻酸盐凝胶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制剂和活性干酵母进行淀粉质原料糖化醪的酒精连续发酵研究.结果表明在稀释速率为0.155h-1、糖化醪总糖为119.8g*L-1、还原糖为80.33g*L-1、醪液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为3.1h时,成熟发酵酵残余总糖为3.7g*L-1、残余还原糖为0.6g*L-1、总糖利用率为96.91%.  相似文献   

20.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及工艺,以大麦麦芽、面包干、红枣汁和"黑参"为发酵底物,利用酵母菌,干酪乳酸菌的不同组合混菌发酵制得格瓦斯饮料.以感官品评等级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接种量、初糖浓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原料配比对格瓦斯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格瓦斯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总接种量2%,初糖浓度为6°P,发酵时间3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