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型环氧硅烷偶联剂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的二烷氧基型环氧硅烷偶联剂及传统的硅烷偶联剂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并分析和比较了红外光谱、乳液性能、吸水率、耐盐水性、紫外光谱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均质乳化法制备了W/O型乳液,研究了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黄原胶、透明质酸钠)和油相增稠剂(山嵛酸甘油酯、二甲基二硬脂基铵锂蒙脱石)对W/O型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黄原胶后,W/O型乳液在不同稳定性测试条件下的稳定性均下降;添加透明质酸钠后,乳液的常温储存稳定性下降,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乳液的高温储存稳定性;山嵛酸甘油酯加入W/O型乳液体系后,常温和高温储存的稳定性均增加;二甲基二硬脂基铵锂蒙脱石添加后,乳液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均增强。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加入后,内水相黏度上升,但W/O型乳液的表观黏度显著降低且线性黏弹区范围缩小,这可能是由于内水相黏度升高阻碍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吸附;油相增稠剂的添加均增加了W/O型乳液的表观黏度和线性黏弹区范围,这可能和乳化粒子粒径降低和油/水界面能的变化有关。此外,流变调节剂加入后,乳液的滞后环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与苯丙乳液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改性魔芋葡甘聚糖与苯丙乳液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4.
硅烷偶联剂改性醋丙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硅烷偶联剂改性醋丙乳液的制备方法,并对涂膜性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彭光  许金余  任韦波 《硅酸盐通报》2018,37(10):3076-3081
采用不同掺量的硅烷偶联剂制备了硅烷偶联剂改性苯丙乳液水泥复合材料,测试了其定伸粘结性能、拉伸力学性能、剪切力学性能,并对其孔隙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的掺入对苯丙乳液水泥复合材料的定伸粘结性影响不大,但当掺量超过1%时,材料的弹性恢复率显著下降,掺量达到3%时,弹性恢复率降至60%以下;硅烷偶联剂能有效改善苯丙乳液水泥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和剪切力学性能;掺入硅烷偶联剂可以降低苯丙乳液水泥复合材料中孔隙形成的概率,并细化其孔隙结构;硅烷偶联剂的掺量为粉料质量的2%时,苯丙乳液水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纯丙乳液耐水性差的问题,将阴离子、非离子、反应型乳化剂进行复配,分别引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种硅烷偶联剂,制备了四元共聚的具有交联结构的纯丙乳液,通过FT-IR、TEM对乳胶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种偶联剂的最合适用量都为1%,乳液最低吸水率为1.4%,吸水率降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硅烷偶联剂为交联单体,合成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探究复合乳化剂、乳化剂用量和硅烷偶联剂添加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法作为聚合方法,当乳化剂配比DNS-86∶LCN-287=2∶1,乳化剂用量为3%,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质量分数占总单体的4%,制备的丙烯酸乳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单体转化率为92.93%,凝胶率<1%。硅烷偶联剂的使用能够提高聚合物的交联度、耐热性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8.
草桥稠油O/W乳状液的稳定性与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P-10作乳化剂,制备了油水体积比为7:3的草桥稠油O/W乳液.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流变实验研究了乳化条件对乳液流变性的影响.随着乳化剂浓度的提高(0.5%~5%),乳滴直径减小而乳液黏度先减小,再增大.当乳化剂浓度≤4%时,乳液为简单的牛顿流体;增大乳化剂浓度到5%将导致乳液转变为非牛顿流体.随着乳化温度的提高(40~70℃),乳液黏度和液滴直径均减小而乳液始终为牛顿流体.随着乳化强度的提高,乳滴直径减小而乳液黏度增大,乳液逐渐从简单的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此外,通过稳定性评价实验,考察了乳化条件和水相盐浓度对乳液动、静态稳定性的影响.乳液静态稳定性随乳化剂浓度、乳化温度的提高明显提高,随盐浓度的提高而变差;随着乳化强度的提高,在低乳化剂浓度下(1%)制备的乳液的静态稳定性变差,而在高乳化剂浓度下(3%)制备的乳液的静态稳定性提高.乳液动态稳定性随乳化剂浓度的提高得到改善,随水相盐浓度和价态的提高而变差.  相似文献   

9.
苯丙乳液聚合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液聚合的方式,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合成了含功能性单体丙烯酸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共聚乳液.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温度、不同的引发剂用量、不同的乳化剂用量和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工艺的影响,发现当引发剂质量分数0.5%,乳化剂质量分数4%,SDS、SDBS和OP-10的质量比为2:1:9,反应温度为80 ℃±2 ℃,丙烯酸含量为2%时乳液的凝聚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体预乳化聚合法,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单体,制备了苯丙微乳液,研究了合成温度、引发剂浓度等反应条件对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引发剂浓度为单体质量的0.7%,软硬单体的质量比为4∶6时,反应温度为85℃时,苯丙微乳液的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硅烷偶联剂改性PAVc乳液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聚醋酸乙乳烯液耐水性差的缺点,用硅烷偶联剂对共进行了改性,使其压缩剪切强的干强度和湿强度均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合成纤维》2017,(4):43-46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芳纶进行改性,然后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单一纤维接触角测试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改性前后的芳纶进行测试、观察并分析。结果显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芳纶的改性发生在纤维的表面,并没有对纤维大分子产生明显破坏;接触角测试表明改性后芳纶的接触角变小,说明KH550硅烷偶联剂可改善芳纶的亲水性;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芳纶结晶度有所下降,可以更好地与树脂黏结。  相似文献   

13.
氟硅橡胶的硅烷偶联剂与粘接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氟硅橡胶的固化机理,选择具有增粘作用的水解型硅烷A151及过氧化物型硅烷VTPS作为氟硅橡胶的偶联剂;研究了A151及VTPS对氟硅橡胶粘接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偶联机理,确定VTPS为氟硅橡胶的硅烷偶联剂;探讨了VTPS用量对氟硅橡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和常见的硅烷偶联剂品种,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并概述了我国硅烷偶联剂的生产和市场现状,2004年我国硅烷偶联剂总体产能约1万t/a,实际产量约8000t,据预测,2010年底我国硅烷偶联剂的产能将达到2万t/a。最后分析了我国涂料用硅烷偶联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赖登旺  李笃信  杨军  杨金 《硅酸盐通报》2014,33(6):1298-1302
制备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复配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蒙脱土(MMT),利用XRD、ICP、FTIR、TG和SEM对改性前后的蒙脱土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MT层间距的扩大主要是由于OTAC与MMT层间阳离子交换的结果,质子化的KH550亦能与MMT进行离子交换但不影响OTAC对MMT的有机改性,而且KH550能与MMT表面羟基反应形成化学键而接枝于MMT表面.  相似文献   

16.
陈明杰  李磊 《硅酸盐通报》2014,33(7):1743-1747
以硅烷偶联剂A151和聚乙烯醇(PVA)为防水剂,研究石膏制品的防水性能.从微观形貌、接触角、石膏晶体表面的元素分布等方面,探讨其防水机理.结果表明,A151可以将亲水的石膏表面转变为憎水表面;PVA能在保留石膏制品质轻的同时,填充毛细孔,提高强度性能;两者复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石膏制品的防水性能.A151/PVA复合防水剂的制备工艺简单,并适用于非碱性环境,对石膏制品质轻的特性无明显影响.浸水2h后,试样的吸水率仅为0.9%,其湿强仍然是普通石膏制品干强的1.4倍.  相似文献   

17.
硅烷偶联剂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硅烷偶联剂A-172、A-151和A-189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硫化特性、硫化胶的力学性能以及硅橡胶与合金铝剪切粘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硅烷偶联剂都会降低硅橡胶的硫化速度,减小转矩;A-172和A-151都能提高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和粘合强度。硅烷偶联剂的最佳用量为2 ̄4phr。  相似文献   

18.
《合成纤维》2017,(1):30-33
采用KH550硅烷偶联剂处理芳纶,将处理温度、时间、硅烷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作为3个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确定每个因素对处理前后芳纶与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前后纤维的表面结构变化,得到最佳处理的工艺为:处理时间9 h、温度45℃、硅烷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25%。  相似文献   

19.
使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改性空心玻璃微珠表面,然后直接实施化学镀银,借助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测试手段对偶联改性效果、镀层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与胶体钯活化法和硝酸银活化法化学镀银相比,空心玻璃微珠偶联表面改性直接化学镀银的镀层更为致密、均匀,银利用率高,导电性好,结合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