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协商机制建设是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协商机制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水事问题本身、行政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协商意愿等方面分析了协商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提出应从健全相关法规、强化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公众参与、规范协商程序、建立协商长效机制等方面完善协商机制,确保其功能与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协商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主协商在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程序价值和实质价值,是建立流域"良治"框架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国外水资源分配管理中协商机制的组织框架和运作形式基础上,结合我国流域管理实际,提出应确立以联席会议为协商形式的两级协商体制,并就构建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协商机制的总体思路、原则、组织机构、内容、形式、程序、争议解决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构建流域民主协商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3.
《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水资源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事权划分不清、执行不到位及协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水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以维护流域水资源的整体功能为前提,以利益共享与成本分摊为基础。梳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关系,明确流域管理机构与区域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事权,建立健全相应的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4.
北运河流域管理体制机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迪 《中国水利》2011,(20):15-16
通过对北运河流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分析,结合其流域面积广阔、涉及区县众多的特点,提出适合北运河流域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推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下,遵循流域统筹规划、流域综合治理、流域统一协调的原则,采取"统筹规划、标准划一、主动参与、部门协商"的方式,制定考核机制、协商机制、参与机制、宣传机制和问责机制等,建立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三大体系,以北运河综合治理为契机,实现全流域污水防治资源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松辽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协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松辽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分配协商机制的探讨,初步确立松辽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分配协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协商仲裁机制总体框架、协商主体、协商组织、仲裁机构、专家咨询与论证组织、协商规则等,提出了流域级协商组织以及省地县级协商组织机构基本框架。本文重点研究流域级协商组织及其相应机制的建立,提出了流域水权分配协商主体和客体的确认、协商的每件、程序和规则、以及协商结果的公示等确定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黑河流域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过程、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河流域跨界水事纠纷及其原因以及流域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过程的分析,探讨了流域水资源管理协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黑河流域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袁杰锋 《中国水利》2012,(20):29-31
按照《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和水利部有关长江委的职能规定,长江委肩负长江采砂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职责,需承担流域内河道采砂管理的指导与监督工作.通过分析现代法制理念下行政指导的特征形式,阐述长江委河道采砂管理指导与协商的实践情况,就流域河道采砂管理指导和协商机制提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城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本文深入分析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事权划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完善水法规、发挥行政区域管理优势、强化流域机构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协商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如何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行政管理机制问题提出:建立水行政许可权属管理机制、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机制、取水许可水量水质一体化管理机制、紧急情况下水量统一调度机制、省际界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合作协商机制,完善水行政许可服务制度、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衔接制度。  相似文献   

10.
珠江水环境持续恶化,寻求应对良策,探索建立流域协商机制途径,确立“善治”目标,得到流域内各省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通过阐述建立珠江流域协商机制(协商组织)的必要性,认为按“公共治理”理论创设的协调机制模式是搭建协商平台的有效理论途径,并对机制建设框架以及协商决议产生的法律效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