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淀碳酸钙(PCC)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碳酸钙的分类、用途、工业现状、国内外在碳酸钙多相合成体系流变学及转递行为、碳酸钙形成机理和形态控制技术以及结晶生长成核理论的研究成果 ,并讨论了碳酸钙粉末表面处理的方法、机理。对高档卷烟纸专用碳酸钙的性能要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沉淀法超细碳酸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述碳酸钙的分类,用途,工业现状以及国内外在碳酸钙多相合成体系流变学及传递行为,超细碳配钙形成机理和形态控制以及超细碳酸钙结晶生成核理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纳米CaCO_3粉末材料的活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活化度作为改性效果的主要表征方法 ,以脂肪酸钠代替脂肪酸作为改性剂表面改性纳米碳酸钙 ,得到了分散性能优异的活化CaCO3 粉末产品 ,确定了最佳的改性条件 ,同时用红外光谱及TEM等测试手段 ,对改性前后碳酸钙粒子的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 ,还简要探讨了改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超微碳酸钙研究现状及表面改性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表面改性的过程机理、方法、改性剂、设备及效果评价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其工业化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纳米碳酸钙在橡胶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了纳米碳酸钙在橡胶中的应用领域、纳米碳酸钙加入对橡胶性能的影响、与橡胶的复合工艺以及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技术,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纳米碳酸钙表面原位聚合包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超重力场制备了纳米碳酸钙,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超声波分散,然后进行原位乳液聚合,采用分步聚合的方式,在纳米碳酸钙表面包覆了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制得了纳米碳酸钙表面原位聚合包覆产物.采用TEM、DSC、TGA和表面电子能谱(ESCA)对纳米碳酸钙表面原位聚合包覆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碳酸钙粒子粒径在20nm左右,通过原位乳液聚合包覆后,粒径在40~80nm,包覆后的纳米碳酸钙复合粒子表面几乎不含Ca元素,表明纳米碳酸钙被良好包覆,并形成了以纳米碳酸钙为核、PBA为中间层、MMA和EA,St共聚物为壳的三层结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  相似文献   

7.
碳酸钙粉体的表面改性,一定要以表面改性的机理为依据,同时考虑下游产品中有机高分子制品的基材、主体配方及技术要求,经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表面改性剂,确定表面改性工艺,选择和配套表面改性设备,在此基础上生产出合格的改性产品。  相似文献   

8.
纳米CaCO_3的制备、表面改性及表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主要进行了超重力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及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工作 ,并应用TEM、BET、XPS和接触角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未改性纳米碳酸钙的粒径约为 30nm ,而改性之后粒子的粒径约在 35~40nm之间 ;未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比表面积为 2 9.8m2 / g ,改性碳酸钙的比表面积 38.4m2 /g ,有较大程度的增大 ;改性碳酸钙的XPS能谱图中Ca2 + 的结合能改变了 0 .35eV ,表明改性剂以化学键结合于碳酸钙表面 ;改性剂加入量在 6 % (质量分数 )时改性CaCO3 与极性溶剂的接触角发生反转 ,说明改性剂适宜加入量应在 6 %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表面改性技术以及对其进行表征的研究。分析了目前造纸用纳米碳酸钙所遇到的难题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PTM G、TD I、M OCA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并选用纳米碳酸钙对聚氨酯弹性体进一步增强,通过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及采用超声波促进纳米粒子在基体中更好地分散,并考察了纳米碳酸钙的含量和合成温度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在纳米碳酸钙含量为4%时综合力学性能最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碳酸钙在基体中发生了团聚或附聚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水和正丁醇的混合溶剂体系下,以铝酸酯偶联剂和硬脂酸作为复合改性剂对碳酸钙表面改性,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铝酸酯用量、硬脂酸用量、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碳酸钙改性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得到的改性碳酸钙与水的接触角可达136.5°,表明改性碳酸钙表面由亲水性变成了疏水性。红外(IR)分析结果显示碳酸钙与改性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化学吸附作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聚乙烯中加入20wt%的改性碳酸钙时材料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表面疏水纳米碳酸钙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引玉 《包装学报》2010,2(2):21-24
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3种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具有表面疏水性能的纳米碳酸钙。采用红外光谱仪器与接触角测定仪对玫性前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征与比较,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能成功连接到纳米碳酸钙表面;3种硅烷改性剂中,KH570改性后的接触角最大,改性效果最好;表面疏水改性有助于提高纳米碳酸钙在亲油相和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醋酸钙和尿素为原料,乙醇-水为溶剂,添加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采用低温溶剂热法制备出由纳米粒子团聚而成的圆饼状球霰石型碳酸钙,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别对产品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初步探讨了圆饼状球霰石型碳酸钙的形成机理,研究了HEDP的浓度、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HEDP的浓度对碳酸钙的结构、形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量的HEDP可以抑制产物球霰石相向文石相的转化,稳定存在的球霰石型纳米颗粒团聚生长形成圆饼状球霰石型碳酸钙;未添加以及加入过量的羟基乙叉二膦酸时得到由纳米棒组装而成的捆束状文石相结构.  相似文献   

14.
复合改性剂对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自制的复合改性剂通过碳化法制备改性纳米碳酸钙,考察了改性剂种类、配比、用量等参数对纳米碳酸钙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活化度、吸油值、热重分析、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表征。优化后的改性条件为:复合改性剂是月桂酸与二辛/癸酸甘油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用量为1.5%(占碳酸钙干基的质量分数)。制备出的活性纳米碳酸钙活化度为100%,吸油值为31.5,平均粒径为70nm,疏水性极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粉体工业》2007,(4):35-35
1.纳米碳酸钙颗粒的表面改性 纳米碳酸钙颗粒应用于涂料中,要涉及到纳米材料与基料的相容性,涂料的成膜基料与塑料、橡胶等高聚物在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相对分子质量等方面明显不同,进而导致聚合物的表面极性及与颜填料的相互作用方式皆有区别。要使纳米碳酸钙成功应用于涂料中,必须对纳米碳酸钙表面进行特殊的改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劈裂抗拉强度在固定硅灰掺量的条件下随着碳酸钙晶须掺量的变化关系,并以试验结果和微观形貌观察为基础探讨了碳酸钙晶须对水泥砂浆的增强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以碳酸钠(Na2CO3)和氯化钙(CaCl2)为原料,采用聚丙烯酸(PA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有机添加剂,合成出高球霰石含量的碳酸钙微球。分别对样品的形貌和晶型进行了表征,通过研究反应过程中PAA和SDBS浓度对碳酸钙微球形貌和晶型的影响,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PAA和SDBS会影响碳酸钙的聚集行为和形貌晶型,以此提出了一种鲜有报道的球霰石碳酸钙微球的形成机理;并且当PAA浓度为1.0g/L、SDBS浓度为2.5mmol/L时可获得粒径范围为5~8μm的高球霰石含量的碳酸钙微球。  相似文献   

18.
在分散稳定的纳米碳酸钙浓缩浆中,Sa10超分散剂牢固吸附在纳米碳酸钙表面并形成吸附层。纳米碳酸钙浓缩浆提高了环氧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吸附层的空间位阻效应阻碍纳米碳酸钙粒子间的聚集,且溶剂化层使纳米碳酸钙从极性向非极性转变,提高其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保障其在环氧涂料中均匀性和稳定分散。因此,纳米碳酸钙浓缩浆增强了涂层的物理屏蔽作用,使涂层的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用电石废渣制备纳米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石废渣制备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纳米级碳酸钙晶体。实验过程包括:电石废渣经过提纯后制成CaCl2溶液,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和(NH4)2CO3溶液反应。在添加剂存在的情况下,制备出了纳米级碳酸钙晶体。并对反应条件如物料的浓度、反应温度、添加剂种类及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确定了用电石废渣生产纳米碳酸钙的最佳方法,即控制温度为25℃,物料浓度为1.5mol/L,使用自制水溶性高分子添加剂,得到立方形碳酸钙,使用硼砂等可得到链状碳酸钙,添加醇类有机物可得到针状碳酸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电子束预辐照方法,将丙烯酰胺接枝到碳酸钙粉末填料上,用傅里叶红外光谱,顺磁共振、扫描电镜及接触角测定等手段对其表面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最后探讨了碳酸钙表面辐照接枝后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