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迁钢1号高炉于2004年10月8日建成投产,高炉有效容积2650m^3。根据实施首钢搬迁转移400万t钢生产能力方案的总体部署,迁钢炼铁工程分成两期建成,一期、二期工程各建设一座26500高炉,最终形成一、二期年产生铁合计445万t生产规模。迁钢1号高炉设计中以“长寿、高效、低耗、清洁”作为设计原则,在精料、长寿、高风温、喷煤、清洁生产等方面,积极采用当今国内外高炉炼铁先进技术,使高炉整体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外同级别高炉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许美兰 《武钢技术》1997,35(11):46-51
阐述了武钢1号高炉中修中采用的多项新技术,通过加强高炉操作炉型的维护,发挥设备,技术优势,达到了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王庭栋 《武钢技术》2002,40(3):21-23
武钢1号高炉扩容大修技术改造,热风炉系统设计主要围绕高风温,长寿等目的进行,采用了总管掺烧转炉煤气,提高废气温度热煤气和助燃空气,烟气CO及O2含量分析与控制,霍戈文高油内燃式热风炉等新技术,热风炉设计寿命约为两代高炉寿命,风温1250℃。  相似文献   

4.
项钟庸 《钢铁》1989,24(11):7-11
宝钢1号高炉是70年代世界上装备水平最先进的高炉之一。随着炼铁技术的发展,正在建设中的宝钢2号高炉又作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在炉料分布技术、喷煤、高炉长寿、节能和提高高炉自动化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王前  赵东铭  邱济松 《炼铁》2002,21(4):6-9
对鞍钢11号高炉(第四代)采用的新技术进行阐述。11号高炉在大修中,采用了烧结矿分级入炉、砖壁合一薄炉衬、法国陶瓷杯、轮法炉渣处理工艺、高炉煤气余压发电、霍戈文内燃式热风炉、软水闭路循环板式换热器、贮铁式主沟及摆动流嘴、炉顶料面监控装置等新技术,使高炉技术装备水平了有了很大提高。11号高炉投产以来的实践表明,采用的新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鞍钢新5号高炉于2008年大修中,采用了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以期达到高效、优质、低耗、环保和长寿,实现热风炉寿命25年、高炉寿命15年目标。采用的新技术包括:高炉本体长寿综合技术,串罐中心卸料式无料钟炉顶设备,顶燃式热风炉,热风炉系统助燃空气和煤气双预热,高炉荒煤气全干法除尘等。  相似文献   

7.
曾纪奋 《冶金设备》1992,(2):12-14,11
首钢二号高炉采用新技术改造工程的一个特点是技术新、投入少、产出快、效益高;另一特点是依靠和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自行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成功地创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自力更生实现高炉大修改造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通过讨论炉底炉缸长寿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首钢高炉长寿经验,提出高炉炉缸炉底长寿设计的思想和理念——控制炉缸炉底的“象脚状”侵蚀,避开炉缸的过度侵蚀,使炉缸炉底侵蚀向“锅底状”侵蚀的方向发展。首钢迁钢1号高炉炉缸炉底的设计,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实现了长寿设计。  相似文献   

9.
通过讨论炉缸炉底长寿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首钢高炉长寿经验,提出高炉炉缸炉底长寿设计的思想和理念一控制炉缸炉底的象脚状侵蚀,避开炉缸的过度侵蚀,使炉缸炉底侵蚀向锅底状侵蚀的方向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首钢迁钢1号高炉本体炉缸炉底的设计和设计思想,经过数学物理模型计算,阐明长寿设计理念和理论计算的统一,并在首钢迁钢一号高炉本体设计中得到应用。高炉的长寿设计是内衬结构、冷却体系、检测自动化的结合,长寿设计尤为关键,科学的设计是高炉长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于高炉炉缸和热风炉破损严重,鞍钢11号高炉于2001年8月进行了完善性大修改造.在这次大修中,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如烧结矿分级入炉、砖壁合一薄炉衬技术、余压发电以及炉顶料面监控等等.这些新技术的采用,将为高炉生产实现优质、低耗、长寿、高效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鞍钢7号高炉大修改造设计中采用了烧结矿分级入炉与小块焦回收、串罐水冷无料钟炉顶、铜冷却壁与双层水管镶砖冷却壁、软水闭路循环冷却、炉体薄炉衬结构、微孔炭砖与陶瓷杯复合炉缸炉底结构、平坦化出铁场、外燃式热风炉与双预热系统、嘉恒法水渣处理装置、塔文煤气洗涤系统和TRT余压发电等新技术和新工艺,高炉投产后生产稳定顺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设计值。  相似文献   

12.
鞍钢新1号高炉(3200m^3)是鞍钢“十五”期间修建的一座现代化大型高炉。详细介绍了新1号高炉采用的多项当今世界炼铁高炉最先进技术,包括原燃料整粒过筛和分级入炉技术、高温内燃热风炉、串罐无料钟、高炉长寿技术、INBA炉渣粒化工艺以及富氧喷煤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13.
南钢 1号高炉改造大修应用多项新技术。在实践中将理论与生产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 ,采取灵活的调剂手段 ,将生产控制在较好水平 ,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4.
宣钢l260m^3高炉大修改造时将炉容扩大到l350m^3,对高炉本体系统设备及冷却系统、自动控制及检测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更新,在炉腹、炉腰及炉身下部高热负荷区域采用铜冷却壁,取消炉身中上部铸铁冷却壁凸台,并采用薄内衬等先进、适用、可靠、成熟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武钢4号高炉大修技术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葆熙 《炼铁》1996,15(6):6-9
1996年5月,武钢4号高炉停炉进行第二次大修。大修设计的基本考虑是:尽量利用原有设备及构筑物,仅对限制高炉生产能力发挥的薄弱环节进行改造更新。改造设计主要围绕长寿、高风温、无料钟炉顶以及实现320t混铁车和100t铁水罐车均能装运铁水等内容进行,将钟式炉顶改为无钟炉顶,将工业水冷却改为全软水闭路循环冷却,新建4座高温内燃式热风炉,采用适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后,一代高炉炉龄可达10年以上不中修,热风炉寿命约两代高炉炉龄,风湿1150℃(单烧高炉煤气),顶压0.20MPa,年产生铁176万t(能力192.5万t)。大修后的4号高炉已于1996年9月28日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16.
周飞  俞金城  彭黎明 《中国冶金》2014,24(11):58-62
阐述了安徽长江钢铁公司二期技改工程的3号高炉喷煤设施的技术装备及工艺特点,一些先进的技术在本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如热风炉废烟气回收利用技术、采用泄压风机取代仓顶除尘器工艺技术、3罐并列的喷吹罐组应用、单总管加炉前单分配器的浓相输送技术等。上述技术的成功应用与技术改造,为该高炉实现快速达产、节能降耗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庄辉  刘长江 《中国冶金》2017,27(10):49-53
为了降低京唐高炉燃料消耗,通过对Rist操作线的意义进行阐述,以京唐1号高炉生产参数为依据,计算并绘制了Rist操作线,据此分析了煤气利用率、风温、生铁含碳、金属化率等高炉操作参数改变对燃料比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京唐1号高炉对降低燃料比进行了一系列攻关工作,通过采取强化原燃料管理,提高原燃料质量,为降低燃料消耗创造条件。优化高炉操作,降低热风炉拱顶温度,对热风管系进行改造,提高送风系统的安全性,尽可能提高风温水平;优化装料制度,获得较高的煤气利用率;高风温、富氧,稳定均匀喷吹以提高煤粉置换比。通过对生产攻关实践,首钢京唐1号高炉实现了低燃料比生产,达到490kg/t。  相似文献   

18.
张灵  方音  王卫东 《炼铁》2005,24(5):5-8
沙钢1、2号高炉是利用德国多特蒙德的TKS厂7号、4号高炉部分设备、设施经过扩容改造、技术升级而成,3号高炉全新设计。沙钢630万t炼铁工程在工艺技术装备、总图布置等方面与众不同,采用的高炉长寿技术、富氧喷煤、煤气除尘净化调压系统、环保INBA渣处理系统、铁水可直接兑入转炉(一罐到位)和铁水罐液面称重控制等工艺和技术达到了当今炼铁技术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广钢5#高炉建修设计中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无料钟炉顶、图拉法高炉渣处理工艺、外滤式布袋除尘器、球式热风炉等.  相似文献   

20.
武钢1号高炉长寿技术装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连春  杨佳龙 《炼铁》2001,20(1):17-21
武钢1号高炉(2200m^3)第三代炉役在进行改造性大修设计 ,用了许多长寿技术装备,如炉顶采用无料钟,炉型采用矮胖型、大炉缸及深死铁层,炉体采用薄炉衬,令冷却采用联软水闭路循环系统,冷却设备采用球墨铸铁冷却壁与钢冷却等,设计一代炉役寿命1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