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长崎和平纪念馆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燕冬 《建筑学报》2004,(11):82-87
通过对栗生明设计的长崎和平纪念馆进行分析,对建筑设计的动态时空观念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了对使用者行为心理概念进行建筑实体化的空间塑造手法。作者希望从建筑与使用者行为间的关系出发,对建筑设计的含义进行再发现。  相似文献   

2.
方程  张少峰 《华中建筑》2006,24(5):18-22
通过介绍南京化学工业园方案的设计过程,该文分析了从建造环境、使用者的行为形态、使用者价值取向出发的建筑设计理念.探讨了建筑形式生成的逻辑规律。  相似文献   

3.
钱海平  林涛  吴璟 《新建筑》2010,(4):93-95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使用者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建筑空间的营造既要实现使用者需求的物质转化,也应关注空间的领域特性对使用者行为心理的影响。结合杭州良渚文化村竹径茶语组团的工程实践,通过对特定类型住宅空间组合模式的解析,探讨了形成场景空间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侯盈竹 《城市建筑》2022,(8):126-128+182
人对建筑主观的心理感受对于建筑设计与空间使用具有相当的影响,并且与时代背景、精神特征交叉融合。本文通过问卷法、认知地图法、格式塔心理学、环境行为认知等调查和分析手段,以重庆大学B区宿舍区为具体案例,从建筑环境视知觉感知、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色彩材质对人的心理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在使用者的视角下建筑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从设计者的角度对该建筑的更好使用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建筑空间异化是指从建筑设计中某一个部分的矛盾出发,面向使用者的场所体验,通过建筑师某种独具匠心的创造,生发出空间原型的独特变异体,从而更好地回应使用者的功能需求或激发新的行为模式。建筑空间创作的手法使得建筑师的个人表演情结得以与建成环境的行为体验相结合,并借以合理发挥。本文对建筑空间异化的概念,从建筑实例的角度,进行了设计手法、空间形态、功能主题、创作思维、建筑师的角色几个层面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校园以其优美的空间环境和新颖的建筑设计,荣获上海市建国 50周年经典建筑银奖和优秀设计二等奖。本文着重介绍该中学校园设计的主要理念,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对深圳8栋办公建筑使用者进行调研,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办公室使用者行为特征的心理行为模型,来验证推行绿色建筑发展与培养使用者环保意识及行为的潜在相关性。总结使用者偏好的设计策略,并辅以针对绿色建筑从业者的访谈,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优化方向,为中国绿色办公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严汉斌 《华中建筑》2009,27(7):12-14
在该项目规划与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某中学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与场地和周边环境条件结合,探讨校园设计趋势中内在的功能与结构关系,以及其中包含的和谐与秩序的理性美创造手法,塑造现代校园建筑形象。  相似文献   

9.
航空管制建筑是航空安全与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建设。由于航空管制中心建筑领域的特殊性,目前对于此类建筑的研究主要针对工艺流程的技术统筹,并未从建筑设计的视角关注使用者对空间体验的需求。文章拟从管制中心的使用主体——航空管制员的行为需求作为主要研究切入关键点,总结航空管制建筑空间适宜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建筑无处不在,其存在的意义是满足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道是一种普遍的可以运用到所有实存的原则。建筑也是一种实存,因而探寻建筑之道,有利于我们找到建筑设计的本源即一种普世的建筑设计的起点,只有抓住建筑设计的根本,才能设计出能够满足使用人群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建筑,将建筑存在的意义最大化。因而抓住空间秩序、空间尺度、空间情感这三个与人类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本源息息相关的建筑之道的基本要素,并将其表达在建筑里,有助于设计出优秀的建筑。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建筑的微公共空间是拥有多元化使用者的重要公共活动场所,文章以广州大剧院为例,从使用者行为出发,对通过行为注记法观测到的2245个使用者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对文化建筑内的空间使用者构成、行为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实证研究,总结使用者行为规律,试图为城市中文化建筑微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立医院南院为例,从建筑师、使用者、病患陪护者3个不同的角色,感受、体验医疗建筑,通过对医疗建筑空间尺度的设计,空间氛围的营造以及医疗建筑设计中被忽视的细节三大方面论述,设计体验,体验设计,量化指标,得出对医疗建筑设计的评价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周华溢  颜磊 《四川建筑》2009,39(2):66-67
高校艺术系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交往是该专业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对其交往特点有所归纳,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空间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这也是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邯郸市二十三中学校园设计进行了探讨,对其设计理念、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分别进行了阐述,指出校园环境应通过总体规划、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具有高度人文气息的校园规划。  相似文献   

15.
马特 《山西建筑》2009,35(10):23-24
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概况,就人性化教育及环境教育作了概述,并结合具体的中学校园规划实例,探讨了校园的总体规划与外环境设计以及单体建筑设计,并指出校园规划是平面规划、建筑空间设计再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的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从方案整体构思和细节推敲入手,利用掌握的设计方法和美学规律,进行关联性分析和逻辑性的推导,运用综合协调配合能力,形成完整的建筑形态,发展自己的设计个性,满足建筑使用者建筑形象的需求,整合通信机房、办公管理以及人防等复杂的功能,协调统一,满足使用者对建筑功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南京市南站滨河中学校园建筑规划设计中结合了当今城市的发展趋势、中学校园空间的发展模式。通过对校园整体规划及建筑的设计,对当今集约型中学校园规划设计进行了一次实践探索。文章就校园总体规划的整体性;功能组织的合理性;公共交往空间的多样性;交通流线的便捷性和校园形象设计的统一性这5个方面简要介绍滨河中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思和特点。为当下创造城市中学特色校园空间提供新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解晴  马中军 《山西建筑》2012,38(25):11-12,59
结合建筑的本质,以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设计的起源,分别阐述了行为空间及知觉空间的功能设计要点及应用实例,指出建筑设计的源泉来自于多样化的人性需求,因此设计建筑时应研究人的行为模式、生活轨迹、心理感受等。  相似文献   

19.
建筑空间设计应一切以使用者为中心,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建筑设计、建设和使用都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本文通过两个实际案例阐述建筑师如何通过建筑空间尺度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王梓安  庄惟敏 《住区》2022,(6):119-126
在教学模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开放、灵活、多元为理念的新型教学建筑逐渐兴起,对其空间营造与行为模式的研究探索成为新的关注。本研究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理论与方法,从行为模式、空间选择与使用者差异等层面对清华大学第三教学楼室内空间展开研究,探讨空间环境设计与使用者行为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新型教学建筑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