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保障性住房区位选择特征及影响、借鉴国际经验等方面入手,对当前城市和谐居住空间构建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能给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是构成城市居住的基本单元,居住区在为人们提供居住空间的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生活活动空间.这些空间被人们所使用,不仅满足其生理需求,同时也满足其心理需求,使居民的身心得以放松.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便是体现这一作用的重要角色之一.保障性住房亦然如此.本文以重庆保障性住房的实地研究为基础,分析和总结现阶段重庆地区保障性住房的特征及其环境景观存在的问题.通过节约型园林设计理论在保障性住房环境景观中的应用,提出低成本高品质的设计理念,在保障性住房的景观绿化、交通体系、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希望能对以后的保障性住房的景观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中的一般性问题,从环境行为学角度探讨物质空间环境对社会行为和生活的影响,认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要实现从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到提供便利生活空间的转变。以两个南宁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介绍在区位选址、生活配套、住房结构、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等方面的规划建设思路,探讨提升保障性住房居住与生活空间质量的具体手段,从而实现保障性住房从居住空间到生活空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根据住房市场角色的不同,可将改革开放以来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福利住房为主导、商品住房为建设主体、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共同建设等。本研究分析不同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城市物质空间及社会空间的影响,并从减少及缓解其对城市空间负面影响的角度,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特殊住房。但保障性住房的空间不公正问题有可能引发各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本文选取鄞州人才公寓和东部新城社区2个保障性住宅项目,从建筑内空间公正、城市空间公正和空间品质公正3个方面分析项目中针对低收入人群的空间公正和空间关怀,解读空间公正对安置居民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了各个城市建设和规划的热点,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纵观每个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从选址一直到建设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引入,思考其对交通便利性、防止居住空间分异等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当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期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情况.但是现今对于保障性住房设计的理论经验和实践还很欠缺,并没有针对这个城市弱势群体的特点进行的设计,在实际居住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本文以西安圣合家园小区为调研地点,选取居住在保障性住房中的低收入主干家庭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入户调研的方法,分析研究经济、家庭、年龄等多方面原因对他们的居住行为带来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各城市正在大力加快保障性住区建设的步伐,然而,并非所有的建设方式都能行之有效地解决中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文章通过对南京的实证研究,揭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城市社会空间演化的正、负效应,运用空间生产理论进行反思,并借鉴国际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健  陆伟  陈飞 《规划师》2011,27(Z1):104-108
保障性住房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中的中低收入群体,因此其规划建设布局需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大连市石门山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项目需选择适宜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协调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与城市公交系统规划,拟定住房建设的适宜规划,合理配置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及合理控制居民收入差距,既要充分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及整体布...  相似文献   

10.
陈献忠 《建筑知识》2013,(10):90-91
近几年来,我国保障住房建设发展迅速,各地政府都把保障住房建设作为一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时又起到惠及民生、控制房价,努力现实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因此,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住房保障保障对象错位、政策不完善、设施配套不完善、空间分布不合理与居住空间分异等问题,甚至引发了居民对保障性住房的“弃选”等现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模式问题的本质也就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和谐社会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效率优先”,落实在居住空间发展上也就是倡导适度的“规模分异”,能够如实反映并且符合不同阶层的居住意愿等。不科学的居住空间区位分布直接导致了低效发挥的保障性住房,而且认为土地经济性;交通便捷度;公建配套完善度和其他因素,是评价保障性住房建设适宜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保障性住房目标人群的居住需求分析归纳出:居住需求可根据时间分为“永久性”与“非永久性”;居住空间可根据功能分考“核心”与非核心”功能空间:基于预期需求的住宅产品价值消费具有被动性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约束性条件,提出若干保障性住房的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2.
《规划师》2010,(Z2)
保障性住房具有针对弱势群体、政府资助、标准限定三个基本属性,其类别可根据具体城市情况而定。杭州市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2004年以后)、限价商品房(城市拆迁安置房)、经济租赁房和危旧房五种类型。杭州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拆迁安置房应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点;区位矛盾随着小区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逐渐凸显;地铁是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公平的最佳着力点;租金与价格是保障性住房的最核心要素;遵循居民意愿的"居住隔离"调控机制是城市规划的应循之道。  相似文献   

13.
居住密度指标是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和建设环节的重要技术指标,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合理规划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内外案例调研为切入点,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自身特点,对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合理的居住密度指标进行针对性地调研、研究和分析,总结出适合于上海地区保障性住房使用的居住密度指标,提出改善居住密度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对未来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汤雪璇 《住区》2021,(1):62-68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一直以来存在居住与就业空间分离的问题.与城市轨道相结合的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社区日常通勤与服务配套水平.本文以深圳市光明区长圳保障性住房社区的空间选址与规划建设为例,阐述了保障性住房社区与轨道结合的选址与规划理念,提出了应形成与轨道站点沿线潜力用地结合的保障性住房选址方式,与轨道物业开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持续建设,入住人群不断增长,其发展中的问题也愈发明确,部分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开展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为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提供优化对策势在必行。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国内外满意度模型的研究基础之上,构建了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模型,并通过指标初选和优化,以及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重要度问卷调查,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的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及工具支撑。  相似文献   

16.
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在空间布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选址过于偏远,且大多集中建设。这会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成本负担,降低其就业概率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加剧弱势群体的空间聚集,强化居住分异,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必要慎重和科学地对待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问题,以更好地实现住房保障目标,并促进社会融合。本文将讨论低收入住房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以及国际经验和教训,在分析目前我国城市中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所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采,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以满足政令指标为前提,采取郊区大规模集中建设模式,获得了总量的急速增长然而随之而来的空间失配现象与社会阶层隔离问题却可能危及住房发展的整体目标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现从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空间分布与社会空间角度分析国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施效果,指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应警惕居住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双重边缘化陷阱,及时立法、达成共识,科学制定住房发展规划,并利用社区规划促进社会和谐与阶层融合  相似文献   

18.
王连宏 《建设监理》2021,(6):20-21,25
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环节众多、周期很长的系统工程.全面阐述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管理的目标、基本原则、组织体系以及各阶段工作任务,详细分析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管理所涵盖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相关工作程序,以期为从事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的各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伴随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经历了大规模建设、缓慢建设和再建设阶段,最终形成多元主体供给、阶层混合、均衡分布、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社区。相较而言,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大,根据政策要求和制度变化可分为保障房建设起步、保障房建设缺位、保障房建设回归和加大保障房建设4个阶段。研究结合国内外城市保障性住房及其住区建设演替特征的比较,包括住房供给目标、供给主体、住房类型、保障对象和住区居住环境建设等,总结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比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发展趋势,指导我国保障性住房及其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历年推行的住房政策发展出发,陈述并分析当下定向安置类保障性住房设计及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困境,剖析“安置”到“安居”的设计背景。在此基础上,从群体记忆与历史文脉需求下的空间营造、混合居住模式及社区空间营造、标准化体系与城市风貌多元化实践等方面,对金华、义乌旧城更新中多个保障性住房的设计经验与实践成果进行探讨;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为定向安置房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