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景观这一概念是美学与社会学的汇合,同时包含物质及非物质的意叉,跨越主观与客观两个世界。如何在现代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景观进行有效的控制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论文对英国城市景观控制规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剖析,结合欧美国家在城市景观控制规划方面的丰富经验,试图反思我国城市景观控制规划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城市景观这一概念是美学与社会学的汇合,同时包含物质及非物质的意义,跨越主观与客观两个世界.如何在现代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景观进行有效的控制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论文对英国城市景观控制规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剖析,结合欧美国家在城市景观控制规划方面的丰富经验,试图反思我国城市景观控制规划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贺鼎  胡萍 《风景园林》2020,27(8):97-102
英国伦敦的眺望景观保护与管理具有悠久的历史、完整的体系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历史城市眺望景观保护管理的典型案例。从历史城市保护的角度对英国伦敦眺望景观保护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梳理其萌芽、发展与成熟3个历史阶段;分析城市区域、历史城区和单体建筑的层级构成;并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释单体建筑为主体的精细化保护和城市区域为主体的框架性管理的技术要点。进一步揭示英国经验对中国历史城市眺望景观的保护管理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殷铭  周俊汝  薛杰  吴晓 《风景园林》2017,24(12):101-106
建构山体景观眺望体系是山地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的关键技术环节。面临结构性控制和个体体验结合、眺望景观评估和遴选的科学性、视觉模拟和现实场景的互动校合、视觉美学与城市开发的优化博弈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针对上述困境,以福建省武夷山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围绕山体景观眺望体系建构,多维模拟城市天际线、借助GIS工具遴选和评估视廊、加强规划导控等层面展开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5.
:眺望景观的评价研究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参 考,而福道的建设与以眺望景观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风貌 导控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在福州城市双修总体规划中“登山 观城”视廊建设的思路框架下,利用ArcGIS构建以福道所在 山体群为核心的城市区域三维场景模型,模拟“登山观城”的 视角对周边3个观测片区的可视域及建筑空间层次展开量化评 测,并根据量化评测数据提出以协调“城-景”边界为导向的 研究区眺望景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最后利用GIS进行眺望视 线控制基准模型的导控模拟,旨在为眺望景观优化控制领域的 研究进行补充,为相关规划设计决策提供参考,以及为景观可 视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鉴于高层楼盘"围攻"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象不断出现,首先讨论与眺望权相联系的民事法律关系及理论,分析城市景观的资源价值及其配置方式.进而提出,在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城市规划工作要有清晰的财产权益意识并关注"景观眺望权"的经济意义,同时还要改进和完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当前我国大量城市建设和快速城市蔓延对城市内部及周边的历史遗存和山水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以千年古县蓟县为例,对"山-水-城"艺术骨架构建进行研究。蓟县的"山-水-城"格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论文从蓟县的历史文化特色出发,探讨了以历史文化景观为核心、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依托的"艺术骨架"建构方法,对历史城镇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发掘并延续传统"山-水-城"格局的可行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第二大支流,空间上连接南北 丝绸之路,是巴蜀地区重要的文化廊道。在典型山地曲流环境 中,其沿线古城蕴含了丰富的山水营建智慧。从自然环境、文 化环境、行政建制三方面梳理了嘉陵江沿线古城的形成基础, 并以上、中、下游8个古城为例,通过历史文献系统梳理及结合 GIS平台的历史地图空间转译,提炼其“山-水-城”景观特征。 具体为“宏观格局把控”方面“巴蜀要冲,控扼形胜”的城市 选址、“襟江带河,群山四望”的山水格局、“江山聚结,生 气聚集”的风水脉络;“中微观空间结构塑造”方面“迎山接 水,不拘一格”的城市空间结构、“依形江山,因地制宜”的 城市功能营建;以及“沿江山集群,南北人文关联”的“跨尺 度风景审美经营”等在地特征,以期为巴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 承、西南山地宜居城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温州市江心屿双塔景观格局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出现不和谐的“多塔”局面,该文分析如何通过眺望控制法控制双塔背景建筑的高度,并以瓯北阳光大道13号地块建筑高度控制计算和分析为例,为双塔景观格局的保护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为众多城市地标景观背景建筑高度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湿地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空间健康品质意义非凡。杭州江海湿地位于杭州大江东新城的东北两侧。1980年代以来大范围的围海、填海活动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重要的海洋经济生物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对于此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而该地区多样的生境类型使得其营造为集观光、农渔业生产、科教、自然环境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湿地成为可能,以此为大江东新城提供生态屏障,提升大江东新城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2.
黄文柳  方晶  叶雷 《城市规划》2015,(Z1):44-51
面对当前"千城一面"、景观趋同的城市特色迷失问题,规划始终缺少有效解决的途径。原因之一在于缺少基于文化认同的景观审美标准和面对经济利益与特色保护矛盾时的文化自信心。本文以漳州市城市景观四线规划研究为例,探索从问题的成因中寻找景观规划编制路径的方法:以文化对城市空间影响的根植性、演进性和延续性为研究脉络,建立景观规划的历史观、整体观和系统观;在对城市景观价值、空间意象和审美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城市景观特色定位,由此建立具有广泛认同度的景观评判标准;以动态发展理念提出对城市总体风貌、街巷水网、重要区域和建筑风貌的景观引导策略,并将其转化为与规划管理相对接、定性与定位相结合、可量化的景观控制要求,强化景观风貌类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执行力。  相似文献   

13.
孟琪  康健 《城市规划》2018,(4):94-99
如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升城市边缘区的人居声环境,是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从声景观的视角出发,通过声环境的变化、声音的感知和声舒适度评价三个层面,对一个典型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改造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区域内规划改造前和规划改造后声环境以及居民声音感知和声舒适度的变迁。研究发现,城市边缘区的声景观变迁与区域的城市形态、建筑布局、景观规划、居民社会特征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进行城市边缘区规划及设计时,应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为推进区域协调提供了重要契机,包括赋予区域协调全新的价值观,强化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协调职能,明确跨行政区域的专项规划等。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下,广州应坚持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要求,强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责任担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区域协调规划编制的新思路:充分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对接,传导落实省的区域协调目标,同时反馈市级诉求;编制广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通过划分战略规划层次和近期实施层次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协调内容,实现区域协调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有机结合;通过跨界合作单元,将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目标与详细规划对接,转化为地方可实施的规划行动。  相似文献   

15.
加快构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系的思考——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规划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但是总规实施中经常出现发展理念转变不到位、任务制定分解不清晰、规划实施路径不落地、政策机制配套不充分和跟踪监查预警不及时等问题,造成总规不管用、不好用。本研究以新版北京总规实施工作实践为例,结合下一步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具体措施,提出建立"加强组织领导抓落实、细化任务清单抓分解、完善规划体系抓落地、深化改革创新抓突破和开展城市体检抓监测"五步联动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系,推动总体规划实施,明确了干什么、谁来干、干哪里、怎么干和看成效的全流程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朱力 《城市规划》2017,(7):42-48,53
分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及其公共政策属性强化的趋势,认为当前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面,制约其公共政策属性发挥的关键问题在于空间认识论的物质化、工作方式的蓝图化以及成果表达的过于技术化。结合《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这一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与创新试点的规划编制,介绍了在空间结构、规划管控方式以及成果表达等技术工作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赵民  程遥 《城市规划》2022,46(4):72-76,106
衔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试行)》的编制中设立了“创新产业空间”章节,旨在从规划引导和管控角度,为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技术支撑。课题组首先从创新产业的发展逻辑研究切入,以理解科创类产业集聚区的成长规律;进而提出以适合创新产业发展、吸引创新人群集聚为目标,形成由创新内核、产业服务、生活服务、创新氛围所组成的创新产业生态圈。在空间策略上,主要是提出引入具灵活性的土地用途引导与管控策略,以营造利于创新的城市氛围,并满足不同产业和不同人群的各方面需求。  相似文献   

18.
赵万民  冯矛  李云燕  邓宇 《城市规划》2021,45(7):91-103
在高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山地城市因其复杂的自然环境特征面临着生态系统衰退、人居环境恶化等危机。绿色基础设施具有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保障区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适应性、自组织性、可持续性,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本文通过梳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发展历程,借鉴欧美战略规划案例,结合山地绿色生态空间的特征,构建包括风险评估、绿色空间网络构建、优先级评价、弹性管理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新城绿色基础设施战略规划作为实践应用,构建"山-水-绿-文"复合要素的全域绿网,实现山地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风险把控、要素测控、空间管控,为探索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城镇化路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正面临着质量提升、集约更新的关键转型期,存量规划在城乡规划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有必要对存量规划体系的方法进行理论探索。"情景分析"作为一种科学而形象的预测方法,可以良好地适应存量规划的产权关系复杂、多元主体参与、零碎空间整合的特点,并早已应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存量规划体系当中。本文以波士顿"大都市未来"计划为例,分析情景分析方法的引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景分析应用存量规划的基本原则,即需要把握整体框架、处理核心问题以及整合多元技术,以期为存量规划体系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段德罡  高莉  黄晶 《城市规划》2019,43(5):73-86
当前政府主导的大量运动式村庄规划与建设虽具有规模广、见效快的特征,但着眼短期成效的政治诉求为村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而村庄规划评价的缺失导致许多问题得不到纠正,使村庄规划与建设水平裹足不前。临潭县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规划具有我国运动式村庄规划建设的普遍特征,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开展村庄建设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研究,基于综合评价方法框架从评价主体、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5个方面界定村庄规划实施评价理论范式,构建包含执行评价、实效评价和社会评价3个领域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选取长川乡敏家咀村作为案例村开展实证研究,详细探究该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成效及其原因,为增强规划效用提供建议,同时也为目前快节奏的村庄规划与建设的优化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