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炜  许翠亮  林志森 《新建筑》2022,(3):112-116
社会网络结构修补在老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中起着重要作用。以福州市新港社区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确定网络中的点线关系;运用Ucinet建构社会网络结构模型,选取中心性、网络密度、小世界值三项网络结构特征指标,计算得出参数值并加以分析,客观评价网络结构的均衡性、关联度、通达性等特性;同时,基于三种指标内涵,以调整自身网络结构为导向,研究老社区公共空间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2.
辛蕾  杨辰 《城乡规划》2022,(3):70-78
本研究将“社会资本”这一社会学理论引入社区规划研究,重点关注因动迁造成居民社会网络断裂、社会资本下降的大型居住社区,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顾村大型居住社区社会资本的六个维度进行测度,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小区内外空间要素对不同维度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表明,以社会资本提升为导向的大型居住社区规划、更新、管理策略有助于居民与社区的发展,例如控制建筑高度与容积率、优化小区内绿地空间与“15分钟生活圈”内步行绿道能够帮助居民重建社会网络;老年大学、中小学的建设促进多维度社会资本的提升;生活性商业设施的补充有助于居民社会参与度的提高;住在社区中心位置的居民更容易产生社交排斥心理,需要社区管理者给予特殊关怀。  相似文献   

3.
社区更新是提升社区场所活力、优化居住生活品质和整合空间结构的有效手段。当下关于社区活力的测度主要根据社区要素进行评测,较少构建基于人本视角下的社区活力测度体系。基于社会可持续理论,构建包括社会公平、社会资本和居民基本需求在内的3个目标层共计14项测量指标的社区活力测度方法,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指标的影响权重进行赋值,进而构建评价体系,旨在从居民需求出发,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对社区更新规划策略做出优化调整。结合地理空间数据、POI数据和微博签到数等数据,对苏州中心区内2 311个社区的社区活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社区活力测度结果将苏州中心城区内社区分为五级,其中五级社区342个,基础设施老旧不完善,亟需更新。基于社会可持续理论的社区活力测度体系可助力对城市社区进行量化研究,为城市老旧小区更新选择提供数据支持并优化更新决策,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首先,简要回顾了社区规划的产生与发展。其次,通过上海宝山区顾村一号基地项目建设中社区规划的实践,探讨了社区规划在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及有效运行模式。最后,对社区规划管理体系、实施体系和公众参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郑州市贾岗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其建成年代较早存在的公共空间功能单一、利用率低下、设施陈旧等问题展开研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的原则,给出贾岗社区微更新设计策略,为进一步研究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面临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问题.社区更新也成为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具有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双重属性,因此老旧社区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升级、环境优化,还需要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美国纽约的"东纽约邻里计划"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从土地使用、住房保障、经济发展、公共空间营造四个方面对社区进行更新.如何保证老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借鉴其更新策略.文章在分析"东纽约邻里计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社区层面的更新改造过程中,社区规划师逐渐成为社区更新中的重要角色,以各种形式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文章以上海社区更新实践为例,结合高品质新要求下的老旧社区微更新活动,总结在"经验生成期"社区规划师的责任与工作体制的构建,探讨城市老住区更新与公众参与之间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8.
徐乐 《城市住宅》2021,28(6):162-163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单元,一些社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建造技术相对落后,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损害城市整体面貌.为积极响应上海市委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工作的要求,以徐汇区园南新村综合治理作为此次社区更新实践的研究对象,应用共享的社区更新理念,以文化、生态、公众参与为着力点,从共享文化、共享绿化、共享道路、共享设施、共享共治5个方面提出社区更新策略,为打造生态、幸福、和谐的美丽家园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雪艳 《规划师》2007,23(10):48-51
吴淞街道社区发展规划包括四个版块的内容:社区现状研究版块、社区资源整合版块、社区管理整治版块和社区特色挖掘版块.规划提出了研究框架,以滨水地区发展与历史文化挖掘专题研究为重点,在邻里共享单元、公共设施动态研究中寻求创新,注重近期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10.
文化在城市复兴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社区更新对于人文资源挖掘不够,且较少涉及对公共空间的文化价值和改造潜力判断,也缺乏从空间结构层面上对社区进行整体性的更新规划.文章以衰落的老旧社区——重庆市枇杷山正街社区为对象,研究社区存在的三种文化单元,提出文化导向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思路,进一步探讨文化在社区更新中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代鹏飞  孙泽宇  翟俊 《城市规划》2021,45(8):96-106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一体化示范区亟需一种以生态为本底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域一体化生成、演变和增长的系统框架,来统筹"三生"融合发展。与示范区中大多数的城镇一样,苏州吴江的盛泽从传统水乡向现代纺织重镇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环境破坏加剧,生活品质下降、产业升级迫切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以生态为本底的景观基础设施的五大特征,以盛泽地区为例,从区域、城镇和邻里3个尺度结合传统水乡的高、中、低圩区的格局,探讨构建城乡交互、产城融合的新型水都市模式的策略与方法。该模式是对解决水安全与环境问题,振兴区域经济,促进"三生"协同发展,以及长三角生态绿色的一体化建设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复兴是个倍受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整体、历史街区和建筑内部三种尺度的空间形态构成特征,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复兴提供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孟琪  康健 《城市规划》2018,(4):94-99
如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升城市边缘区的人居声环境,是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从声景观的视角出发,通过声环境的变化、声音的感知和声舒适度评价三个层面,对一个典型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改造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区域内规划改造前和规划改造后声环境以及居民声音感知和声舒适度的变迁。研究发现,城市边缘区的声景观变迁与区域的城市形态、建筑布局、景观规划、居民社会特征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进行城市边缘区规划及设计时,应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2019,(6):78-84
在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层次较低、参与主体能力差异悬殊的情况下,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可提高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本文总结了深圳湖贝更新项目中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在启迪普通民众、引发学术思考和推进政府民主决策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对该活动在缺乏持续动力、未能获得本地居民支持以及因技术和管控程序不完善而带来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网络城市是全球化、信息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新的空间组织形态,是推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缓解城市病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一是通过明确网络城市的内涵、特征,构建网络化发育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丰富并完善了理论架构;二是以成都为实证,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网络城市构建的路径与举措,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赵逸靖  余灏深 《城市规划》2021,45(9):103-110
全国老旧社区在物质空间层面的微改造已形成一定的实践经验,而老旧社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应该在微改造过程中得到挖掘、激活和展现。本文尝试从老旧社区历史记忆的形成与作用、挖掘与转化,以及历史记忆为触媒的更新改造机制等方面,以承载岭南文化、多时代市桥记忆的先锋社区为案例,探讨历史记忆触媒效应下的微改造模式。通过历史记忆触媒以点带面的催化效应,在空间改造提升的同时达到精神文明的有效建设以及经济的链式带动;通过让社区空间承载本地文化与历史记忆,形成完整、综合、系统的社区微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7.
滨水步行空间的营造和步行活力的激发正逐渐受到重视,而城市肌理的重塑是从汽车城市向步行城市回归的重要干预手段。研究将城市肌理形态看作具有尺度和层级连续性的有机整体,在传统的街道、地块、建筑层级之外,增加街廓层级,使线性街道与面状街廓的研究互为补充;在传统的二维形态研究之外,重视三维空间分析,包括街道断面,建筑高度等,细化步行体验的空间感受。研究以上海苏州河河口区域为对象,调研分析步行交通的现状和问题,测算统计街道、街廓、地块、建筑等层级要素的数据;然后逐层分析城市形态与河流之间的互动关系,观察下一层级对上一层级形态特征的演绎以及对步行活动的影响;最后,从步行支持出发对4个层级要素提出优化策略,并指出大尺度街廓是步行环境低下的根源,应从规划源头抓起,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产权地块形态这一中间层面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李小云  段亚鹏 《当代建筑》2021,(11):102-105
文章基于"场所—事件"城市更新理论,在对安源煤矿历史文化与工业遗迹遗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安源煤矿"场所—事件"资源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历史、科技、文化、社会和艺术价值,提出构建工业遗产更新活化要素体系,挖掘激活工业要素、提升场所事件关联价值,营造多元事件场所、丰富多样空间体验,重塑场所事件精神、传承历史文脉等更新策略,为资源型工业遗存地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系统地揭示山区型县市城镇化发展状况,研究选取湖北省26个样本,基于SPSS及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并应用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研究发现:省域内现状城镇化质量梯度差异显著,过半样本城镇化建设负面效应居多。少数县市在特定功能层面处于领先水平,但总体不存在绝对优势样本,各县市相对优势与发展短板同样明显。研究认为:山区型县市城镇化发展面临附属依赖特大城市、空间集聚能力普遍不强、经济活跃程度差异巨大、社会保障进程显著滞后、生态低碳水平难以提升5项共性瓶颈。研究提出,现阶段城镇化质量提升应采取"融圈入群"、"集约紧凑"、"三化三业"、"重量保质"、"轻重并存、劳资结合"并举的策略,以及处于不同阶段层次的山区型县市应采取差异化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0.
紧凑型住宅平面设计研究——以上海地区集合住宅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选取上海地区集合住宅作为研究对象,从家具设计、套型平面、住栋平面三个方面对其紧凑型设计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试图得出适合长三角地区的住宅平面紧凑型设计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