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琳悦  党祎楠 《城市住宅》2021,28(10):152-153
马克思主义艺术将哲学思想与艺术生活相结合,细嗅艺术发展并以创造性的哲学理论阐述哲学与艺术的关系.以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为出发点,论述其理论必然性,解读其哲学角度下的性质意义,通过其映射出的时代社会背景,进一步探求艺术生产在不同时间维度下对地标性建筑的孕育现状.研究采用纵向切片阐述其在时间维度下的突破性理念,梳理其对当代地标建筑的影响,由表及里探究哲学思想与地标性建筑设计之间的有机影响,从而思考现行社会状态下地标建筑特性,探求当下现存问题,立足哲学思维体系,解读当下地标建筑现状,为未来设计展望提供更多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柱  刘长伟  贾凡  唐洋平 《城市建筑》2013,(24):241-242
地标性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强化了人们对城市的识别性。但如何建设好地标性建筑、地标建筑,如何规划控制等就成为了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地标性建筑的位置选址、高度、规模、造型与色彩控制的角度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曾红 《山西建筑》2012,38(29):14-17
首先对西安五十年代的情况作了简单介绍,然后通过对西安五十年代地标建筑进行调查研究,以西安人民大厦、西安报话大楼等标志性建筑为例,从建筑布局、建筑风格以及建筑艺术处理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介绍,并以此总结西安五十年代地标建筑的特点,为后续的保护和利用做铺垫。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建筑艺术与哲学文化的密切关系,任何建筑艺术形式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起源于当时哲学文化的变化,并指出当前的建筑艺术开始走向现代的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5.
褚帆  单毅 《安徽建筑》2009,16(5):18-19
地标建筑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对地标建筑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建筑艺术与艺术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听到“建筑呼唤艺术”的说法。告诉我这一说法的人士长期在北京居住、工作,他说不止他一个人持那样的诉求。显然,这与他们对北京城市迅猛增加的新建筑不甚满意有关。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的城市建筑就越来越注意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和谐。北京也不例外。那么,为什么像这位人士以及他的朋友们仍会有这样的呼唤?值得认真地分析一下。认为城市新建筑“缺艺术钙质”,一个原因是这些人士没有仔细考察所有的城市新建筑,他们有点“远远地大略一望”就发出感慨的劲头。以北京为例,近些年其实已出现了一些不仅功能性很好,艺术上也相当成…  相似文献   

7.
城市中的老地标建筑是城市居民在记忆城市时进行身份认同和精神归属的基本参照。本次研究从呼和浩特各个时代的老地标建筑入手,对其演变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探究了老地标建筑对于呼和浩特这座城市及市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的老地标建筑是城市居民在记忆城市时进行身份认同和精神归属的基本参照。本次研究从呼和浩特各个时代的老地标建筑入手,对其演变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探究了老地标建筑对于呼和浩特这座城市及市民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金融建筑构成了苏州工业园区建筑的主流,是园区财富的地标。为了得到建筑功能、结构性能和经济性能最佳的设计方案,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好的满足业主和市场的需求。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园区的时代金融建筑中,对结构方案不断的比较和优选,最终形成时代金融建筑的设计方案,旨在说明时代金融建筑是苏州工业园园区的财富地标。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18日,由意大利阿克雅建筑师事务所主办、著名建筑艺术评论家方振宁教授策展的阿克雅——可持续性地标建筑巡展北京站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梯级艺术中心隆重开幕。继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建筑展之后,意大利阿克雅建筑师事务所将巡展的第二站设在了北京,展出场  相似文献   

11.
《中州建设》2008,(7):30-31
2000年,经三路北段还没有打通,路窄,车流稀少,经三路两侧沿街单位也少。今天,经三路已经成为中原举足轻重的经济带之一,数量众多的写字楼云集于此,商业兴旺发达,车水马龙,庞大的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带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华尔街”。  相似文献   

12.
《中州建设》2011,(1):60-6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这30年也是建筑行业用自身奋进照亮城市、铸就辉煌的30年。一批批地标性建筑物在城市天际线上崛起.地标——让城市更美丽!  相似文献   

13.
由Murphy/Jahn architects设计的新多哈会议中心和大厦为多哈的地标建筑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标志——550m高、共计112层的尖塔。其底层为办公.上部为公寓.酒店和住宅都在上部较细的地方.而在尖塔的顶部有一个60m高的玻璃发光圆柱体内是一个高级私人俱乐部,  相似文献   

14.
15.
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孝祥 《新建筑》2004,(6):37-39
建筑艺术具有书法之势、音乐之韵、绘画之境、诗词之意……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广泛的共通性不仅丰富了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和审美属性,而且也为不同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活动中感发审美情思、驰骋审美想像提供了多样化的条件和契机。  相似文献   

16.
建筑,作为一种巨大的物质产品,它具有实用的功能性,同时作为一个精神产品,它具有审美的艺术性,这已是早为中外建筑历史所验证的不争的事实。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创造一切事物的。而作为社会历史时代文明的综合结晶——建筑来讲,就更是这样。建筑是科技精神和艺术精神的高度结合。建筑艺术是一种永恒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正>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着什么。看看我们的城市吧,造价10亿元的水立方的外观由1437块气垫膜构筑而成,在阳光下闪出蓝色的光芒,透出水的溢彩流光;造价23亿元的鸟巢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会场,其设计指导思想是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体育场,一个能让人过目不  相似文献   

18.
陈纲伦  熊利萍 《华中建筑》2003,21(1):36-36,43
探讨了现代建筑及后现代建筑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的天然联系,认为建构中国现代建筑哲学应当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建造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地标建筑基本特征出发,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在城市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空间组织、视觉法则、象征手法、建筑历时性和共时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考察该馆作为地标建筑的基本概念,从而揭示该馆扩建工程的地标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针对目前设计领域对建筑技术缺乏应有重视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当前条件下两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