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1990年代以来,城市治理和城市战略规划开始盛行于西方国家,两者交互影响、共同发展,成为引发西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变革的重要动因.20世纪末,城市治理和城市战略规划也分别被我国城市管理学界和城市规划行业引入,成为各自领域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但在实践层面,两者在我国按照各自的逻辑展开,两者之间应有的密切关系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学界和城市管理学界应积极推进城市战略规划从一种城市规划形式向城市治理核心工具转型,成为城市政府实现“善治”的政策平台和指导城市层面其他规划与公共政策的“元规划”.  相似文献   

2.
城市体检评估是落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推进"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近年来部分城市体检评估实践,通过比较分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的城市体检评估特征及其薄弱环节,探索建立了面向过程治理的"前期准备—保障机制—评估分析—反馈落实"体检评估框架,探析了体检评估结论在国...  相似文献   

3.
吴善荀  曾黎  何为 《四川建筑》2021,41(6):7-10,13
为推动空间治理现代化,文章结合成都自然地理格局特征和城市发展趋势,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评估框架、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技术手段、评估方法以及成果应用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创新,以期挖掘成都空间治理的个性化特征、精准匹配空间治理的对策建议,实现体检评估机制从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常...  相似文献   

4.
王治  李霞 《云南建筑》2021,(3):132-137
伴随城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高品质宜居生活产生了迫切要求,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成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成为城市建设的宗旨.为落实城市精细化治理,针对性解决城市病,住建部2019-2020年连续选取多样本开展了城市体检试点工作.依托昆明市作为住建部2020年样本...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深入,公众参与的积极面不断放大。但与此同时,公众参与失效的案例依然存在。广州率先走上城市治理改革之路,但这种多元化、参与式的治理模式也遇到新的阻力。本文的重点是以广州市东濠涌的治理实践为例,找出这种公众参与在城市治理模式中发挥着何种积极作用,并从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多网络下的主导权问题、公众参与度以及精英人物和媒体介入的角度探讨了公众参与平台未能完全发挥作用的原因。其现实意义在于,探讨东濠涌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失效的原因可以为广州市后期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模式的改良提供支持。从理论层面上看,探讨公众参与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公众参与积极性的因素,提出构建良好的公众参与平台的必要因素,对城市治理理论和公众参与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2021年上海市区两级同步开展城市体检,形成“体系构建-数据采集-计算评价-诊断建议-行动落实”的体检工作闭环流程,探索出超大城市体检工作的上海经验。本文提出建立部级指标本地化、市级指标引领性、区级指标个性化的指标体系,创建市、区上下联动的指标数据采集路径,创新“四分类矩阵”指标评估诊断方法,最终根据诊断结果提出行动建议,梳理形成128个体检行动项目库。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体检结果应用机制完善、城市体检推动城市更新行动的方法和市、区、街镇三级互通的体检信息系统建设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8.
胡彬  张昊 《居业》2022,(9):118-120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城市智慧化趋势明显,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各个城市进行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城市的治理能力也在不断强化,更加便捷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加努力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以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为主题进行分析。首先,概述智慧城市的起源、发展历史及本质内涵;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体检为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从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形成了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的闭环.文章从城市体检的工作背景入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城市体检工作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并以景德镇市城市体检工作技术内容为例进行研究,从指标获取、指标评价、问卷调查、人居环境提升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技术方法探究,并提出当前城...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的街区治理评价是北京市2018年城市体检(2019年工作)专题之一。街区评价遵循"数据-指标-认知-评估"的技术流程,运用多种数据处理技术和指标生成技术,从"便利与品质""创新与活力""可负担""安全与秩序""健康与生态""景观与风貌"六个角度为全市街道提供了评价。进而,研究根据得分的均值与差异特征,将179个城市单元分为11个类型,并为各类型街道提供了不同的治理措施,为北京城市体检在街道层级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唐燕 《城市规划》2020,(2):20-26
文章从二元思辨的视角探讨了新时期我国城市设计运作的转型趋势。伴随存量规划与精细化治理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设计发展需要不断强化运作模式的"规范化"与"个性化"建设,并由此表现出二元转型的多重工作特点。城市设计在方式演进上逐渐从"设计控制"迈向"设计治理"、在作用途径上从倡导"公共政策"走向重视"产品设计"、在行动转换上从"设计活动"转向"社会动员"、在机制建设上需要"顶层设计"结合"基层创建"的力量推动。基于这4种二维观,文章从"适变"和"应变"两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展望,以及如何更好地动态适应或主动应对变革趋势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芃 《城市规划》2011,35(8):66-71,82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是指引深圳今后10年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纲领。本文在回顾深圳历次总规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并分析转型期城市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从规划目标、资源环境策略、土地利用和人口管理模式、空间结构、政策体系以及工作组织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本次规划的特点,并对后续开展的规划实施工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空间治理:中国城乡规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治理的渊源与内涵,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四化”环境中的三大“转变”,针对国家提出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要求,指出作为“空间治理”的城乡规划也必须被置于治理现代化的宏大背景中去认知,并据此阐述了中国城乡规划面临的主要挑战及转型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管治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发端于西方的现代城市管治研究 ,其思路、理论、方法 ,能否为我们所借鉴 ,如何借鉴 ,就此分三个部分进行了探讨 ,即 :(1 )发展现代城市管治对我国的意义 ;(2 )目前我国城市管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管治。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竞争与城市管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沈建法 《城市规划》2001,25(9):34-37
在全球化的时代 ,资本和人才流动性很高 ,世界各地的竞争日益加剧。许多城市采用创业型的政策来加强城市竞争力。城市管治也从管理型向创业型转变 ,使城市管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探讨了城市管治与城市竞争力的互动关系 ,并用香港特区政府采用的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措施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in big cities, urban industrial districts are constantly seeking new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conversion from single-functional to multifunctional systems, to equip the city with diverse public spaces. The Port of Houston operates at the dynamic confluence of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and ecological systems, and has been a major driver of Houston’s economic growth over the last century. However, behind the prosperous economic growth, the port suffers from the isolat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Based on the “2045 Port Houston Master Plan,”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the Port of Houston project focuses on urban space activ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through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s, while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rban spatial pattern repositioning, and other urban issues. The project is expected to build an economically, socially, and ecologically healthy industrial waterfront zone. Port Houston, beyond its primary function as an economic driver, becomes a more visible and substantial force in urban governance of advancing the region’s activation and resilience.  相似文献   

17.
通过借鉴中医学整体观和生命观的相关理论,从认识城市有机体的生命属性入手,发现并提炼能够产生和传递城市运营所需各种能量的生命要素:廊道和功能体。阐释了其多层级、多性质和多形态的特点,提出了功能体有动力、廊道成系统、敏感点有活力的疏通策略,旨在促进城市各种能量的有机循环,从而维护城市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城市生活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8.
顾玄渊 《城市建筑》2014,(10):37-39
城市设计在中国目前的规划体制下趋于式微.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在不同空间层次的工作开展存在差异,但两者的核心都是“空间问题”. “蓝图式”的城市设计对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公共政策论基础上形成的、针对单个项目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一直未被广泛应用.本文提出在中国“管理控制”体系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难以借鉴国外“开发营造”模式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因而有必要以“空间问题”为导向,将不同层次的空间问题贯穿始终,以便更有效地层层聚焦,自上而下地传递空间策略信息,构建适合中国规划体制的一种全过程式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转型与重构进程中的规划调控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规划的调控应与城镇化中期的城市转型与重构相适应,并要解决城市转型重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要通过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推行用地混合、严格"三区四线"管制、统筹交通用地、提升"六项"城市服务功能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urban regime theo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dominant paradigms of thought in urban studies. In particular, regime theory offers a complex account of urban governance, or how local governments, the business communities, and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gain the capacity to shape the policies that affect cities, that is, govern. Although regime theory is a dominant theory in urban studies, it does, nevertheless, have its share of detractors, and one criticism has been its failure to take into account geographical scale. While there is an acknowledgment in urban regime theory of wider economic processes, such as the broad transformations in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trade, investment, finance, etc., or the role played by federal or state governments, the bias has remained mostly local, particularly in regards to urban governance. In urban regime theory literature the policies and actions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either nicely conjoin with local interests or are nearly totally absent. Due to this oversight, urban regime theory tends to underemphasize how the capacity to govern a city effectively is sometime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actions of people at multiple scal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ddress this oversight in an analysis of Glasgow, Scotland, during the 1980s. By focusing on the role of the European City of Culture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ity,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the capacity for a ruling coalition to transform the city and to govern effectively was the consequence of the policy and administrative actions undertaken at other geographical sca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