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红红 《城市住宅》2021,28(7):181-182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城乡规划设计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城乡规划设计的结合,在优化设计方式、提高设计有效性的同时,使城乡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城乡规划设计信息化手段多样,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城乡规划实际需求,科学选择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提高城乡规划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信息化时代,对城乡规划设计技术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历程,分析了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技术的主要手段,并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城乡规划向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城乡规划管理的要求出发,探索规划信息化发展方向和城乡规划管理的技术手段,研究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构建信息化管理流程,从而营造适应于科学发展要求的城乡规划管理软环境。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领域应用较早,通过新技术引进、消化和规划业务运行系统建设,基本实现了城乡规划设计、审批管理、实施监督等主要工作环节人机互动作业的信息化工作方式变革,实现传统手工方式难以企及的技术支撑作用(潘安等,2004;仇保兴,2007).但是已开发的信息系统在综合解决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定量化、标准化、可视化、分析和决策支持等问题方面,依然或多或少地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发挥合力.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与《城市规划法》相比,该法强调城乡统筹,进一步鼓励采用先进的技术,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监督和管理的效能。新形势下如何利用规划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贯彻《城乡规划法》的新要求,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值得规划信息化工作者深思。本文就《城乡规划法》颁布的几项重要内容,结合当前规划信息化的建设现状,提出了目前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存在及今后发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结合珠海市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今天,建设部、监察部共同召开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非常及时、非常重要.这次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城乡规划工作水平,促进城乡规划系统依法行政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后,各地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自治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就我区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乔兴亚 《山西建筑》2008,34(17):55-56
结合宜兴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实际,简要阐述了城乡规划管理的发展历史、依据及其遵循原则等,以不断提高城乡规划编制、城乡规划决策、城乡规划实施监督等内容在内的城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北规院)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1984年成立的北京市城乡规划建设数据所,开展了"北京市航空遥感综合调查"等多项基础科研工作,为规划信息中心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1986年北规院正式成立,作为基础业务部门的规划信息中心历经近30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一支技术水平高、力量精干的学术型团队,形成了一套服务于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完整的规划信息化发展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城乡规划结合的技术探索中发挥了行业引领作用。规划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规划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苦的工作,对于规划信息化从业者,不仅要对新技术发展有敏锐的认识,把握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我国在城市级别的规划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以江苏省为例,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积累了多年规划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成果,然而苏中苏北部分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技术、人力等方面因素在规划管理手段较为传统。因此,如何兼顾和均衡考虑全省不同水平城市的实际现状,辅助实现规划管理部门搭建城乡规划管理应用,提高其管理水平,并最终达到整合全省各类规划信息资源,建立省级城乡规划管理数据中心,为省级规划管理的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形成能够服务全省规划编审、引导项目建设、便于规划监督的省级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全省规划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是规划信息化工作者值得考虑的问题。本文就省市一体化城乡规划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梳理、探索和研究,并结合江苏省基于云架构的省市一体化城乡规划管理平台的建设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住宅小区智能化是将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生活理念、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其目的是提高住宅的功能性,提供住宅居民舒适、快捷、安全、方便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空间.文章根据住宅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提出小区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结合实践对智能化系统中的管理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海城市城乡规划实际,笔者认为我市未来几年的规划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城市规划的理念和运作机制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思维,着力打造"四位一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社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城乡规划。  相似文献   

12.
完善、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是规划实施顺利进行的关键。随着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规划监督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进程。本文通过对城乡规划监督测量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与智慧城市理念,结合珠海实际,开展城乡规划监督测量动态管理的信息化研究与建设。创新了管理机制,提升了规划监督信息化服务和执法监察精准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规划监督执法与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为城乡规划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与理论支撑,使其理性内核得以强化,但基于信息化融合的课程设置在城乡规划学科研究生教学中仍处于薄弱地位。本文在分析我国城乡规划研究生教学体系在信息化技能提升与信息化素养培养方面不足的基础上,通过对三所欧美城市规划学科名校在研究生培养中对信息化趋势的回应分析,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我国城乡规划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郑斌 《建筑与预算》2021,(12):17-19
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建筑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及建议,旨在为建筑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规划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领域,科学的城乡规划需要有清晰明确的规划指标体系作为保障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规划指标体系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向,继而从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出发,结合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及各层次规划主要内容,运用矩阵结构方法,从用地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建筑与城市设计、基础设施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5个方面建构了"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了造一步的筛选和校正,确定了能实际用于各层次城乡规划编制,并和"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向具有密切关联的69项指标,形成最终指标体系成果论文最后对该指标体系在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各阶段的具体操作以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运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按照天津市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天津市规划局将全面启动"数字规划"工程,推进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监督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2011年,天津市规划信息中心紧密结合全局重点工作,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究,为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和规划管理效能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2)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实验室设备进行科学的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从实验室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内涵出发,结合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实验室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8.
城乡规划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时代科技的进步.当下,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城乡规划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浪潮,传统的城乡规划工作方法已经不能给予城乡建设正确的指引.时代在向前,城乡规划工作也需要更新迭代,与时俱进.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本文对城乡规划的科学发展方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为城乡规划建设的进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3)
本研究在顺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态势,结合微型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学习方式,以加强师范生信息技术意识态度、提高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为目标,设计开发面向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微课程学习平台,构建基于微课程学习平台的培养模式,并设计了相应课程资源,以期能切实提高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价值观和技术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如抗震设计信息技术、强夯地基信息化施工、高层和超高层深基坑设计与支护信息技术。介绍了我国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措施,使工程质量得到提高,控制不均匀沉降与变形在技术规范允许范围之内,而且保证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