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2018年春节假期的浮动车数据研究城市的旅游通道,选择主要景点、酒店、购物中心和交通枢纽作为游客出行的出发地O(origin)和目的地D(destination),对出租车的OD对和GPS数据进行关联,生成出租车的行驶轨迹;通过线密度分析方法识别城市旅游通道,并以厦门市为例进行研究,探究城市旅游通道的空间结构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旅游通道在时空上有所差异,总体上形成了"三主五次"的旅游通道空间结构,主通道承担旅游交通流在城市主要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之间的转移,次通道承担旅游核心区对外的旅游交通联系.研究所提出的城市旅游通道识别方法,可为城市交通规划和旅游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万敏  申雪璟  赵军 《华中建筑》2011,29(6):112-115
城市旅游集聚区对城市空间、功能、产业具有创新意义,但学术界的认识还不足。文章从区位特点、空间形态、资源特征等三方面对其进行分类,认为城市旅游港即是以旅游集散功能为主导的城市旅游集聚区。该类集聚区具有:①带来人气;②赋予城市旅游核心地位;③给予城市更多机遇;④使城市成为旅游组织与管理中心等4个方面的特点。结合旅游集散功能具有的①交通性、②时限性、③组织性、④聚集性等4个特征,阐述了利川市城市旅游港规划设计中发挥旅游集散优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共享单车的盛行,绿色健康的 骑行方式正成为市民主要的短途交通出行 选择,但随之也带来诸多问题,合理规划设 计城市公共骑行空间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主要 途径。文章通过对南京市区摩拜单车定位数 据4天的采集和整理,分析了市民的骑行时空 间特征,并结合城市路网对鼓楼区进行街区 层面骑行轨迹的分析研究。基于研究结果, 文章提出了分区分级设立骑行空间系统、城 市组团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和提升街巷骑行空 间舒适度的公共骑行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然而,目前张家界的城市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张家界作为旅游城市在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分析张家界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总结张家界城市建设的特色,展望张家界城市发展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脉在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在文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文脉现实载体概念,并对其构成进行分析.并以成都为例.提炼出“天府”、“古蜀“、“悠闲”的成都城市文脉的核心特点.最后结合成都城市文脉核心特点提出“古蜀天府,悠闲成都”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6.
万敏  刘丽丽  赵军 《华中建筑》2011,29(7):124-128
旅游资源缺失型城市在全国城市中至少占51.3%。通过分析旅游活动中城市所具有的游客集散与信息中心、旅游接待与服务基地、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中心、旅游形象传播重要窗口等4方面功能作用,提出城市旅游集聚区对旅游资源缺失型城市发展城市旅游所具有的强化城市在旅游中的核心地位、利于产业密切交互、利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利于行业管理、体现空间创新等5方面的优势。最后结合西峡城市旅游集聚区案例,探讨了其解决城市旅游资源缺失的规划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7.
付而康  王艺 《四川建筑》2011,31(4):7-10
从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中小旅游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借鉴中国社科院等主要机构竞争力分析的一般方法、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适合于峨眉山市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对峨眉山市在成都经济圈及全国同类型城市中的竞争力作出了比较分析,剖析了其竞争力提升要素,提出了"竞争力导向"的峨眉山市城市发展战略,对其他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的选择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1)
主题公园与城市旅游形象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影响。主题公园建设可丰富城市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形象,其发展成果可扩大城市旅游影响力,主题文化则利于城市文化传播,提升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形象提升为主题公园提供充足客源和主题定位选择,并可提高其知名度。本文以常州市为例进行分析阐述,并对常州主题公园和旅游形象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景观规划。城市夜景观是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厦门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实践 ,在城市夜景观含义及系统建构上 ,贯穿城市设计理论与人工照明原理 ,探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理论框架和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城市设计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以凌云县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丽  王郭俊 《规划师》2002,18(10):38-41
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在国内刚刚兴起,如何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地形象已成为一个热点。作者试图以凌云县城为实例,通过对其水系和水街的规划设计,从城市设计方面探讨如何塑造城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1.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取得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平衡是新时期规划转型面临的核心议题。从生态视角优先、底线思维的视角出发,探索和评估城市空间扩展路径,预先发掘城市发展存在的痛点与症结,是实现城市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必要前提。本文以城镇发展水平较高的厦门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城市空间扩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约束递进式的情景优化模式,并以生态效益为评估标准对优化结果进行评价验证。通过对优化前后不同情景的综合指数评价和空间分布特征解析,推绎出其中蕴含的规划价值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厦门市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可为城市未来发展政策制定和模式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品质的关注,作为改善城市环境品质与消减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的通风廊道规划建设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以安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PHOENICS软件中的FLAIR模块,运用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研究范围的通风廊道采取"城区—分区"的研究思路进行分类研究。城区层面,识别出通风口地区和一二级风道,并将通风口地区划分为建设用地区和非建设用地区,分别提出相应的管控策略。分区层面,进一步识别出三级风道。对应新、老城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采取差异化的研究思路:老城区以"改善现有的通风环境"为目标,针对通风环境较差的地区,提出近远期不同的改善策略,简称为"亡羊补牢"。新城区以"保障未来形成良好的通风环境"为目标,针对识别出的一二三级风道沿线地区,从宽度、建筑密度、阻风率、高宽比和开放度等方面提出控制指标要求及规划策略,总结为"未雨绸缪"。通过探索针对城市内部不同地区的差异化通风对策,以期对今后其他地区城市通风廊道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廊道在城市格局中发挥着积极的综合效益。但是作为非建设用地,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一直缺乏明确的编制导则和管理条例。伴随城市的快速扩张,其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加剧了生态廊道的环境承载和控制压力,理论上的绝对保护与现实中的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积极保护城市生态廊道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下,加以科学合理的适度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规划和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晓  吴明伟  徐伟 《城市规划》2007,31(10):88-92
<正>射阳岛是江苏省射阳县城西侧拟开发的一片自然景区,距县城中心和盐城市分别为6.5km和60km,东距黄海13km。岛区为开阔的射阳河所环绕,水位稳定,水量充沛,包括4个自然村约5100名居民,总面积约12km2,各类景观资源维护良好、污染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空间景观规划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就如何营造科学、人文、和谐的城市空间景观,以常州市为例进行了规划研究。通过制定缜密的技术路线,采用GIS、Sketch-up三维建模数字化平台,对城市分地块进行用地性质、可达性、地价、历史文保等八个方面因子量化赋值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和经验判断,确立地块开发强度和容积率控制范围,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创新的工作方法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湖北省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揭示了Grasshopper建模平台在构建城市生态廊道过程中的技术价值和科学指导作用。具体而言,通过Grasshopper建模可以参数化模拟丘陵地形上的水文过程,还原自然雨水轨迹;其次,根据城市降水强度数据,该模型可以定量计算出每个雨足迹的汇水量;再次,在利用该模型矢量化"雨足迹"轨道的基础上,科学构建城乡一体、有机联系的城市复合生态廊道,指导"以水为媒"的城市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7.
综合人口密度和景观紊乱度等分析方法,叠加判定杭州市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杭州市城市边缘区以大尺度的面状形态构成杭州市多中心发展格局的空间本底。由此判断,城市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过程,是城市结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城市边缘区将对多中心的区域城市格局发挥着实质意义的支撑作用。强调城市边缘区对城乡统筹和城市多中心、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单元,进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构建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侠  陈晓键  焦健 《城市规划》2015,(12):64-72
城市小学教育设施是社会公益资源,其均衡配置对社会公平正义、家庭生活品质、城市结构组织都有重要影响。由于土地资源的约束、新区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家庭择校行为等,仅从空间服务半径尺度优化难以满足家庭对小学教育设施可达性需求。在时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从小学家庭接送出行角度对小学可达性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家庭戍员出行特征及"住一教一职"空间联系模式会影响家庭接送主体、交通方式的决策,家庭出行时间成本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家庭公交出行可达性满意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优化城市小学教育设施可达性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挖掘的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判别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地下硐室围岩的稳定性评价是个极其复杂、知识匮乏的问题。首次将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到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判别知识的自学习中。鉴于现有数据挖掘方法未能考虑负属性的挖掘, 提出了可以考虑负属性的一种新的数据挖掘方法, 它从硐室围岩稳定性的实例数据中挖掘出知识, 并将得到的知识输入专家系统, 进行不确定性推理, 对地下硐室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合理的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