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8年春节假期的浮动车数据研究城市的旅游通道,选择主要景点、酒店、购物中心和交通枢纽作为游客出行的出发地O(origin)和目的地D(destination),对出租车的OD对和GPS数据进行关联,生成出租车的行驶轨迹;通过线密度分析方法识别城市旅游通道,并以厦门市为例进行研究,探究城市旅游通道的空间结构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旅游通道在时空上有所差异,总体上形成了"三主五次"的旅游通道空间结构,主通道承担旅游交通流在城市主要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之间的转移,次通道承担旅游核心区对外的旅游交通联系.研究所提出的城市旅游通道识别方法,可为城市交通规划和旅游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借鉴城市网络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基于LBS大数据,从人流活动特征的视角对厦门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展开研究。以厦门本地人群、漳州人群、泉州人群和全国旅游商务人群4大类人群在厦门市内活动形成的网络体系来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实质特征,包括人流活动中心的分布,以及活动中心之间的关联特征等。研究表明,厦门市的中心体系具有"多点网络化"特征,外围组团对人群的分流作用尚不明显,本岛"一核独大"。组团内部的高强度联系中心包括商业中心、大型交通枢纽、大型住区、旅游景点、高校片区、工业园等,主要分布在厦门本岛。总体来看,厦门市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尚未充分形成。厦门岛外4大新城不仅要在未来发展中致力于保证组团规模来增强独立性、尽量维持相对较高的职住平衡水平,构建综合服务齐全的"城市副中心",还要承担"承内启外"的角色,构筑面向厦漳泉地区的发展"桥头堡"。  相似文献   

3.
城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是由众多纷繁复杂的子系统构成的巨系统,其中旅游系统在与其他子系统共同作用于城市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空间结构形式.在对城市旅游系统整体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可运用层次分类思想,将城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城市内部旅游空间结构、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和以城市为集散中心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期间城市旅游景点及旅游基础设施周边出现大量人流、车流的聚集现象。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节假日期间承担了大量游客的出行需求。文章以旅游城市厦门为例,借助成熟的浮动车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浮动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出租车在节假日、工作日及双休日的空间聚集特征,并进一步挖掘旅游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特征,以期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居民出行模式是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的映射。运用北京市出租车GPS定位的轨迹大数据,揭示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通过社区发现的方法,对短距离和中距离的出行网络进行分区研究,发现北京市"北强南弱不均衡"和"内强外弱圈层式"的出行特征。在每个出行社区内,大多数节点的出租车流量较低,出租车流量最大的节点在区域内部发挥了中枢的作用。此外,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居民出行区中心"土地利用类型更综合,出租车流量处于较高水平,而一些位于城市拓展区的"居民出行区中心"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单一,引发了职住分离、潮汐车流等问题。建议从城市规划导向和实施上进一步完善城市次中心功能,构建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多中心城市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城市旅游的空间单元与空间结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载体的观光游憩体验活动和商务会展活动,城市旅游的空间范围是建城区和郊区县,城市旅游的空间背景是区域,城市旅游基本空间单元是观光游憩点、游憩中心地、主题街、旅游通道、公园道路等,不同旅游空间单元数量与组合方式不同,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线型旅游空间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芳  廉华 《华中建筑》2007,25(8):108-112
在旅游地空间结构和相关"线"状空间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先进理念"文化线路",提出"线型旅游空间"概念,界定为基于遗产保护进行旅游开发的旅游地空间类型.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将其空间特征总结为历史悠久、跨越区域、文化多元和产品趋同等4个主要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运河旅游规划的启示,应树立保护为先的理念,在全局的视角下避免目前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趋同的现象,进行多角度的差异性定位;同时,基于大运河的大尺度、跨区域性,提出建立相应机构加强协调管理,并进行流域联合营销和区域联合营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最近20年国外城市旅游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城市旅游规划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主要进展,并以哥本哈根市为例,介绍了当前国外城市旅游规划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7,(1)
随着国内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期间城市旅游景点及旅游基础设施周边出现大量人流、车流的聚集现象。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节假日期间承担了大量游客的出行需求。文章以旅游城市厦门为例,借助成熟的浮动车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浮动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出租车在节假日、工作日及双休日的空间聚集特征,并进一步挖掘旅游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特征,以期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就业次中心和多中心城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代后期,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结构现象--"就业次中心(Em-ployment Subcentre)"和"多中心城市(Polycentricity)" 出现在北美和西欧的大都市,并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基于2004年广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中的就业人员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旨在揭示"就业次中心"和"多中心城市"已经在中国的一些大都市中形成,并解剖其后的动力机制.最后笔者认为"就业次中心"和"多中心城市"已经存在于中国大都市,其形成机制来源于第二产业,与西方的第三产业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