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田健  曾穗平 《城市规划》2021,45(10):19-30,58
当前,在城市外延扩张冲击下,城市边缘区乡村内生动力较弱、治理能力不足、设施供给错位、生态支撑水平下降等系统性风险制约了其产业发展.本研究结合系统功用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特征,综合建构乡村产业的系统风险评估方法,并解析系统风险空间聚类规律;进而基于演进韧性理论,从提升系统自适应性、自协调性、自组织性出发,提出以产业韧性内生培育为核心、以系统要素协同治理为保障的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的系统韧性格局重构策略,实现从"单一风险管理"走向"系统韧性治理",为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的系统风险长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我国乡村产业自适应、自组织、自协调与自恢复能力持续下降,产业风险“外部胁迫加剧—内生动力弱化—治理机制滞后”等系统化特征凸显,空间异化程度加深。研究提出了基于“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治理机制”结构的乡村产业系统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大运河天津段乡村的多源数据解析,识别乡村产业风险格局特征并提出基于风险治理的乡村产业韧性布局策略。研究表明:大运河天津段乡村产业的系统风险呈现“高低交错+多元驱动”的空间异化特征和“低风险均衡型+单一高风险型+多风险并存型”的聚类规律;近郊乡村风险源压力较大,远郊乡村的风险治理机制建设相对滞后,风险受体状态主要与农作类型、非农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组织建设及资源承载能力有关。研究针对风险的空间分异及聚类特征,通过统筹乡村产业的风险源控制、风险受体优化、治理机制建设等路径,提出乡村产业“外源协同—内生培育—机制响应”的系统韧性布局策略,为实现乡村产业系统风险的长效治理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聚焦城市边缘区滨海乡村在沿海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中的旅游活化变迁过程,以城市边缘区乡村外部优势与内部活化动力作为切入点,分析该类型乡村在空间组织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两方面的特征,厘清其在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以片区内地理位置不同的乡村组团为出发点,探讨城市边缘区滨海乡村基于产业自发转变的空间发展模式、产业链条引导与规划应对之间的关系。并以山东日照山海天片区城市边缘区传统乡村的旅游活化更新过程为例,对如何激活乡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和全域发展模式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21,37(8)
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和乡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敏感性较高的城乡交错带面临着社会矛盾、生态脆弱、产业与民生问题等多重风险与挑战。文章基于《新城市议程》的要求,解析国内外对此文件的关注点,明确城乡交错带的系统风险特征;基于"包容性""韧性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重构城乡交错带社会治理、生态支撑、产业培育三方面的韧性格局,使风险防控契合城乡交错带可持续发展趋势,以实现城乡互融、协同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同时,文章以天津市城乡交错带为例,提出了包容共享与需求导向的民生服务设施布局、整体识别与分区管控的生态安全格局响应、精准配置的产业—就业可持续发展服务设施布局等可持续发展新格局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抵御城乡边缘区系统风险、增强空间韧性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城市边缘区具有许多城区或乡村所不具备的独有发展优势,边际增长功能相当突出。本文以金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从园区现状特征分析入手,以"尊重自然生态本底、体现汽车产业发展需求、体现新能源汽车文化特色"为核心思路,提出"产业定位、功能格局、生态特色、文化彰显"四个方面的规划手法与途径,希望能为城市边缘区专类产业园区的实践创新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界定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分析城市边缘区城乡空间演变的三个阶段,并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为例,总结城市边缘区村庄发展呈现的"人口结构分异、产业构成分化、用地功能复杂"等主要特征。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重新审视城市边缘区村庄发展的模式,不能片面地把城市化作为城市边缘区村庄发展的唯一路径,应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原则,从"空间聚集、产业发展、职能模式、建设标准"等方面,对城市边缘区村庄进行引导,以期对具有同类特征地区的村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从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成为必然趋势,"存量规划"成为新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形式,城市边缘区的空间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日益凸显。文章首先归纳城市边缘区发展的共性问题,并对成都和北京在边缘区空间规划中的创新和实施效果做出总结,而后以山东省招远市为例,分析了招远市西部片区的空间特征和资源禀赋,提出边缘区应围绕当地优势资源,构建特色产业—空间单元,走三产融合,城乡一体发展的道路,最后提出应该从生态、产业、空间、设施、风貌五大要素着手系统构建发展路径,以更好地指引城市边缘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李广斌  王勇 《城市规划》2021,45(7):67-72,82
从自主性内涵出发,抽象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两个关键要素——"内生权威"和"土地资本化".内生权威因具有"价值内嵌"、"关系内嵌"和"利益内嵌"等特征,能够成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的有效主体.在"还权赋能"的农地改革下,农地资本化已成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基于内生权威和土地资本化的组合形态、关联互动和演化谱系,为 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建构了 一个综合分析框架,以期深化对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现状及生态特征入手,对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进行了功能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构建的原则及途径,并对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杜嵘  陈洁萍 《中国园林》2022,38(4):68-73
中国国土空间发展正经历着一系列变革。城市边缘区的绿色空间体系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过渡地带的自然资源要素,不仅承担着区域居民日常休闲的功能,还具有连续城乡生态系统、调控环境韧性能力等多重功能。以南京主城边缘带绿色空间景观系统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绿色空间系统进行评估。系统评价从个体、局部和整体3个空间尺度展开。个体对每个景观斑块的中心性进行计算得到整个系统的核心要素,局部考察景观系统的层级结构,整体则从系统完备性和结构稳定性出发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系统3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分析与评估,探索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H型钢开坯轧制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铁  章静 《钢结构》2004,19(6):40-41,64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SuperForm2 0 0 2对H型钢开坯轧制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金属变形特点和轧件充满情况。研究表明 ,箱形孔中轧件腹板的变形与宽展较小 ,异形孔中轧件腹板与翼缘的的变形很不一致 ,腹板出变形区后厚度存在反弹增加现象。异形孔中轧件不能很好地充满孔型 ,异形孔中轧制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纠偏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以往的一些建筑纠偏的工程经验 ,本文总结了建筑物倾斜原因及对几种常用的建筑物纠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列举了相应实例 ,以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索再飞 《钢结构》2003,18(4):40-42
通过对中科院图书馆、档案馆工程钢结构连廊吊装方案的讨论 ,针对在市区钢结构施工中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 ,探索了一种在市区进行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的方案 ,并提出了建议 ,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索穹顶结构节点的特点,设计了适合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的节点形式。另外对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结构的施工张拉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3类施工张拉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内力变化规律,评价各种张拉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并给出了建议张拉方案。  相似文献   

15.
骨料的粒径大小和骨料的品种不同,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影响较大,骨料的粒径增大,将影响到混凝土的极限拉伸能力,骨料品种的热胀系数过大,也将影响到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为提高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极限抗拉能力应选择合适骨料粒径和骨料品种,并进行最佳级配。  相似文献   

16.
浓差能是一种具有许多独特优点而表现形式较为抽象的新型能源,目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本文在文献(3)基础上,对浓差能本质及浓差能理论转换效率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1)对浓差能与机械能在本质上完全一致的观点提出了较严格的证明;2)推导出以膜法为基础的浓差能理论转换效率公式,指出任何理想转换机器在其最大功率输出点处的转换效率均不可能超过η=K/(1 K),这里K是与渗透过程有关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图书馆圆形预应力井式梁板楼(屋)盖应用SAP2 0 0 0软件及有关规范的设计过程。给出了该预应力井式梁板结构的材料选择、预应力工艺选择、预应力筋的线型选择、荷载取值与内力计算、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的选配等设计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可供建造同类工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TAW–2000电液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通过32组花岗岩和闪长岩的物性及单轴压缩试验测试,获得岩石的特征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揭示岩石扩容起始应力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孔隙度的关系,建立花岗岩和闪长岩的扩容起始应力预测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 弹性模量作为岩石的弹性基质刚度的反映,包括颗粒间的接触刚度和颗粒间基质的刚度,孔隙度作为岩石内部孔洞空间的体积测量指标,是岩石内初始的微裂纹、微孔洞及张开裂纹的综合反映,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初始损伤的程度,二者与岩石的扩容起始应力密切相关;(2) 扩容起始应力与弹性模量呈正相关,而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当弹性模量最小而孔隙度最大时对应最小的扩容应力值,反之调整;(3) 通过逐步数据拟合分析得出扩容应力的预测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在弹性模量、孔隙度和泊松比已知的前提下,可以先验地对扩容起始应力进行预测,为扩容起始应力的求解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城市煤气管网水力计算节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蜂窝梁挠度的4个影响因素:蜂窝梁的扩张比,孔的类型,蜂窝梁的高跨比,剪跨比进行分析比较,并与等截面实腹式梁的挠度进行对比,得出蜂窝梁的扩张比、高跨比对挠度影响较大,并指出蜂窝梁扩张比的合适范围及挠度扩大系数α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