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与现行城市规划发生矛盾,基于对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与冲突的探讨,将霍州作为例证,从城市发展方向、建设用地布局与绿地系统等几方面的具体冲突入手,探讨了协调途径。包括溯源城市传统聚落选址,推敲城市发展方向;保留廊道,补充冲突的建设用地;调整道路保证大型斑块的完整性;绿地建设结合EI,增加水系廊道。  相似文献   

2.
遵循"生态为核、创新为魂,科技为根"的规划理念,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规划设计通过生态循环结构、功能空间体系、生态安全格局、低碳交通模式以及支撑配套体系的构建,形成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示范区,并成为高效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技术支持基地.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规划设计,在强调规划遵循自然的生态观念的同时,探索了新时期背景下的多元生态规划策略,并为产业新城的生态规划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3.
产业新城作为新型城镇化探索性模式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针对现阶段产业新城产城不协调的问题,从绿色增长理念出发,以西安高新区集贤园为例,从综合维度、生态维度、经济维度、交通维度、社会维度五个方面构建空间整合模式,以要素为支点探讨基于绿色增长的产业新城空间整合路径,从而实现城镇空间的良性循环,以期能对我国西北地区产业新城的建设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5.
在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城市新区与老城割裂的现象非常普遍,存在着潮汐式交通、交通拥堵及交通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绿色交通是对传统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存在弊端的反思和改革,其目的是使城市交通的发展更加符合未来环保、健康、安全和高效的共同需要,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发展趋势,研究首先在剖析产城融合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产城融合理念将有助于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同时绿色交通也是实现产城融合的有效手段;其次,结合呼和浩特市东部新城案例,从城市空间规划、交通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设计和交通管控措施四个方面提出绿色交通策略。  相似文献   

6.
姚南 《规划师》2013,29(2):20-25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其影响尚不可被完全预知,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对智慧城市引发的变革有充分的认知,并在一些城市新区的规划去积极摸索与之相适应的规划思路和方法。成都市天府新城规划结合智慧城市的理念,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重点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采用功能复合的产城单元布局,形成城田相融的生态格局,构建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体系,完善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实现智慧城市信息化应用提供了规划指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新城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病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围绕生态理念做好品质新城的开发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剖析新城在环境、空间、产业3方面的困境,围绕生态要素、管控手段、产业体系探讨基于“生态+”理念的品质新城规划策略。同时,以长沙市洋湖生态新城为例,提出全周期闭环管理模式、全要素规划设计策略、全方位建设维护机制3条实践路径,以期形成具有可借鉴意义的品质新城规划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连接性、网络结构性、整体性等特点.通过借鉴绿色基础设施的相关理论经验,阐述了保护和恢复具有自然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网络建设的必要性.以河北省玉田县为例,分析该县城市绿地资源分布特征,提出以绿色基础设施为基础,在城乡范围内建设绿地,通过网络中心与连接廊道的有机结合,使不同性质、不同形状、不同规模的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能保持自然过程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动态绿色网络.  相似文献   

9.
【目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对生态空间的高效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生态系统服务失衡、生态要素缺乏统筹以及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不当的问题,是当前规划学界普遍关注的理论研究热点。【方法】以契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生态系统服务多目标协同为导向,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城乡规划学理论及系统协同的决策方法。【结果】提出了协同“过程-格局-尺度-功能”的规划理论架构,并从“体系—流程—关系”3个维度建构了协同生态系统服务目标的绿色基础设施(GI)规划技术框架,厘清了GI规划编制流程,提出了刚弹结合的管控措施,完善了功能协同与供需平衡的GI规划逻辑。【结论】该研究成果将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建立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并可作为市级GI专项规划编制的技术依据,因而具有理论借鉴研究及规划设计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绿色基础设施是支撑生态系统可持续 运行的重要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势必 对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更具要求。青藏高原生态 安全屏障区存在生境破碎、生态脆弱等困境, 尤其在经济水平与地理环境双重制约下,如何高 效利用现有资源条件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以提高 人居环境质量仍具实践困境。论文基于国土空 间规划全域全要素视角,以西藏索县为例,通过 形态学空间格局、电路理论等方法,识别区域景 观要素及生态源地,筛选廊道与战略节点对格 局结构进行优化,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探索绿色 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思路。研究结果能够为研究 区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提供实证 依据,亦能为其他高原寒地城镇生态可持续发 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代鹏飞  孙泽宇  翟俊 《城市规划》2021,45(8):96-106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一体化示范区亟需一种以生态为本底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域一体化生成、演变和增长的系统框架,来统筹"三生"融合发展。与示范区中大多数的城镇一样,苏州吴江的盛泽从传统水乡向现代纺织重镇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环境破坏加剧,生活品质下降、产业升级迫切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以生态为本底的景观基础设施的五大特征,以盛泽地区为例,从区域、城镇和邻里3个尺度结合传统水乡的高、中、低圩区的格局,探讨构建城乡交互、产城融合的新型水都市模式的策略与方法。该模式是对解决水安全与环境问题,振兴区域经济,促进"三生"协同发展,以及长三角生态绿色的一体化建设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12.
湿地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空间健康品质意义非凡。杭州江海湿地位于杭州大江东新城的东北两侧。1980年代以来大范围的围海、填海活动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重要的海洋经济生物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对于此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而该地区多样的生境类型使得其营造为集观光、农渔业生产、科教、自然环境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湿地成为可能,以此为大江东新城提供生态屏障,提升大江东新城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3.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为推进区域协调提供了重要契机,包括赋予区域协调全新的价值观,强化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协调职能,明确跨行政区域的专项规划等。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下,广州应坚持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要求,强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责任担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区域协调规划编制的新思路:充分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对接,传导落实省的区域协调目标,同时反馈市级诉求;编制广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通过划分战略规划层次和近期实施层次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协调内容,实现区域协调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有机结合;通过跨界合作单元,将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目标与详细规划对接,转化为地方可实施的规划行动。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系统地揭示山区型县市城镇化发展状况,研究选取湖北省26个样本,基于SPSS及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并应用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研究发现:省域内现状城镇化质量梯度差异显著,过半样本城镇化建设负面效应居多。少数县市在特定功能层面处于领先水平,但总体不存在绝对优势样本,各县市相对优势与发展短板同样明显。研究认为:山区型县市城镇化发展面临附属依赖特大城市、空间集聚能力普遍不强、经济活跃程度差异巨大、社会保障进程显著滞后、生态低碳水平难以提升5项共性瓶颈。研究提出,现阶段城镇化质量提升应采取"融圈入群"、"集约紧凑"、"三化三业"、"重量保质"、"轻重并存、劳资结合"并举的策略,以及处于不同阶段层次的山区型县市应采取差异化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5.
自“一五”时期开始,我国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设带动了一批工业基地发展、壮大,相应形成了一批老工业基地城市.在长期偏重工矿业发展之后,在世界工业体系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这些老工业基地城市普遍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性难题.本文基于对辽宁省鞍山市的分析,认为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工业基地建设与城市综合发展是否协调,基地与城市之间是否良好互动.通过对鞍钢工业基地与鞍山城市的关系梳理,分析了鞍山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岗位不足、环境污染以及单位制社会等诸多方面难题,从总体规划层面提出从下列路径来实现鞍山老工业基地城市逐步转型升级:面向区域寻找产业转型动力;同步推进主导产业的精深化与产业结构多元化;调控矿山开采,加强生态治理;改造社区空间,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横道河子历史街区保护发展规划的基本概况,揭示不同属性使用者(居民与游客)对历史街区评价的差异性特征。借助使用后评价(POE)理论,采用深入访谈法、行为调查法及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居民与游客的空间感受差异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改造策略与建议,旨在为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山-城"眺望景观对感知山地城市魅力,彰显山地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以赣州市为例,构建眺望点、眺望目标和眺望视廊组成的眺望景观体系."城中观山"眺望景观包括城中山景眺望、外围山景眺望和局部山景眺望,以山脊线以下30%山体高度可见为基准,划定城中山景的前景控制区和背景协调区、外围山景的视廊控制区和视廊协调区、局部山景的最不利眺望点视廊控制区."山上望城"眺望景观包括城区眺望和地标眺望:眺望城区时,以120°视角确定核心眺望区域,对近景范围既有景观、中景范围"高层建筑墙"、远景范围城市天际线提出控制要求;眺望地标时,明确前景控制区与背景协调区的控制要求."山体互望"眺望景观基于双向锥形视廊,明确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8.
黄文柳  方晶  叶雷 《城市规划》2015,(Z1):44-51
面对当前"千城一面"、景观趋同的城市特色迷失问题,规划始终缺少有效解决的途径。原因之一在于缺少基于文化认同的景观审美标准和面对经济利益与特色保护矛盾时的文化自信心。本文以漳州市城市景观四线规划研究为例,探索从问题的成因中寻找景观规划编制路径的方法:以文化对城市空间影响的根植性、演进性和延续性为研究脉络,建立景观规划的历史观、整体观和系统观;在对城市景观价值、空间意象和审美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城市景观特色定位,由此建立具有广泛认同度的景观评判标准;以动态发展理念提出对城市总体风貌、街巷水网、重要区域和建筑风貌的景观引导策略,并将其转化为与规划管理相对接、定性与定位相结合、可量化的景观控制要求,强化景观风貌类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执行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城乡规划正处在新的发展环境之下,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已经迈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党和政府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新要求.针对城市发展的现状需求和未来趋势,中国的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国家开展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城乡规划取得了成效,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城乡规划理念需要转变,规划目标需要提升,规划内容需要优化,规划技术需要创新,规划政策需要衔接.  相似文献   

20.
加快构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系的思考——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规划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但是总规实施中经常出现发展理念转变不到位、任务制定分解不清晰、规划实施路径不落地、政策机制配套不充分和跟踪监查预警不及时等问题,造成总规不管用、不好用。本研究以新版北京总规实施工作实践为例,结合下一步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具体措施,提出建立"加强组织领导抓落实、细化任务清单抓分解、完善规划体系抓落地、深化改革创新抓突破和开展城市体检抓监测"五步联动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系,推动总体规划实施,明确了干什么、谁来干、干哪里、怎么干和看成效的全流程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