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佳 《城市住宅》2021,28(5):170-172
明清时期廉州府滨海地区形成了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其院落空间尤为体现生活、自然和文化特征.从"理景"的角度分析滨海聚落院落空间及其理景原理和手法,揭示滨海传统村落如何激发起人们的审美情趣,进而体现独特的人居文化.  相似文献   

2.
滨海山地渔村聚落特征初探——以舟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舟山148个海岛渔村的基础调研,重点研究了滨海山地渔村的聚落格局、街巷空间和建筑群落特征,认为"适应自然、融入自然"是其聚落特征形成的核心所在。滨海山地渔村的聚落特征源于千百年来渔民生存智慧的累积,体现出与自然共生的独特人居文化。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挖掘和弘扬滨海山地渔村聚落自身蕴藏的"山·海·村·人"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营造思想,对我国传统渔村规划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因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全球同声",对声景资源的保护及运用研究成为目前国内研究瞩目的新趋势。笔者以游牧文化下蒙族传统聚落空间声景观的自然生态与地域文化资源保存较完好的锡林郭勒草原为对象,通过对声音信息的归纳总结分类,探索不同时域下聚落空间的声景资源多样性及其珍贵的文化性。构建视觉与声音相结合的保护理念,通过Atmos制式的全景声运用,弥补传统聚落空间的研究在声方面的缺失。期望通过对传统聚落空间声景研究,为我国具有地域性传统居住空间的声景资源与利用研究提供方法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颜培  成凯  杨京堂 《华中建筑》2021,(7):117-121
通过文献梳理及实地踏勘,对青海河湟地区传统聚落的文化空间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由"山水格局—乡村聚落—单体民居"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构成的传统聚落文化空间体系框架,并对该地区传统聚落文化空间的特征进行定性及定量解析.聚落的山水格局体现山水结构与民族文化特征,聚落的公共文化空间呈现宗教核心、民俗多元的特征,服务个体精神...  相似文献   

5.
毛刚     
建筑文化传统与新技术 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是什么,或者说精华在哪里?那就是建筑与自然结合,表现为院落和园林.远的不说,成都平原上的"林盘"就是最好的例证.何谓林盘?就是几十户民居成组成簇聚在一起,形成内部有私家院落和公共场所的小型聚落,聚落被水渠环绕和树林包裹,四周是广袤的农田.这种聚居的文化传统给了我们在成都做"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6.
罗丹青  李路 《华中建筑》2009,27(11):153-155
该文认为羌族民居中的院落空间不同于中国传统民居中的院落空间,文章以三个羌族民居为例,对其院落空间进行分析.总结了羌族民居中的院落的三个特征:空间具有立体流动性,界面具有动态变化性,形成具有聚落的参与性.期望本文能丰富我们对院落空间的认识,对进一步认识羌族民居、聚落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风景园林至今已具有三千年的历史,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地域文化、民俗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景[1]文化。随着理景的普及化,理景的艺术逐渐向平民推演[2]。文章以周家大院为例,从大层次的村落择址艺术分析逐步到聚落内部路径、空间节点、边界的分析,再到民居内部庭院的理景艺术,层层递进,探讨周家大院的理景艺术在平民推演中所沿袭的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营造技法,以及如何将此技法与地域性的传统自然观结合铸成其独特的湘南理景艺术,以期为今后的古村落景观复原设计或新时代人居环境创作实践提供营造原则与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走访、测绘的研究方法,以王硇村为例进行了聚落院落分析,并从王硇村整体规划、院落布局、院落类型、院落连接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出了王硇村传统聚落院落的生活形态,以保护传统聚落院落的传统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9.
自然通风作为有效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是传统聚落抵御外界不利气候影响和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重要调节器。在调研归纳我国寒冷地区海防卫所聚落基本空间模式及形态参数的基础上,针对寒地滨海地区季节性、层次化的通风需求,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冬夏两季典型气候条件下聚落朝向、街道形态、院落形制3项空间形态要素,对聚落自然通风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提出针对寒地海防卫所聚落形态的适宜性调控和优化建议,为该地区传统聚落保护和更新中的自然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实地调研与文献解析的基础上,从聚落的演变、整体格局、组团空间、院落空间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南安市蔡氏古民居传统聚落的空间构成特征、文化内涵、建筑特色,以显示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研究分析乡村空间与乡村文化保守程度的关系,发现建筑、院落和公共空间的封闭都会导致居民的思想保守和文化落后。基于此,研究提出一种小家围合成小院落、小院落围合成大院落的乡村聚落规划模式,对乡村保守文化空间进行开放和重构。同时以新疆阿拉尔市托喀依乡二队的乡村规划编制实践为例,利用大院落乡村聚落模式,解决南疆地区乡村居住空间封闭造成文化固步自封和缺乏开放交流等问题,以期为南疆乡村振兴、文化润疆等工程提供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2.
梁伟 《中国园林》2024,40(6):117-123
分水墩是一种古代江南地区人工堆筑的水利设施,常 位于河道交汇处的水中央。其既有导航、阻水、分水等实用功 能,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居观念等人文信 息,是一种水利遗产和景观遗产。基于田野调查、社会访谈、 历史文献检索和历史影像考证,分析分水墩遗迹的总体建置沿 革、空间分布、文化内涵和理景理念、理景特征。得出分水墩 理景擅于使用巧营人文节点的点景方式,融合“临近远借、登 高远眺”的借景和造景手段,营造出“捍控水脉、耸秀中流、 豁目开襟、聚景凝萃”的理景特征。这种将实用功能与景观创 造融为一体的营建方式,体现了江南水利遗产特殊的理景智慧 和赓续传统,折射出古人统筹全域环境,以点睛关键地段,提 振人居聚落整体景观格局的全局理景思维。这是对中国景观遗 产研究对象的一次补充完善,对认识和研究水利遗产中包含的 传统风景园林理景理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甘孜州地域性自然与文化特质下产生的聚落,从聚落群体、单体院落和个体生活及精神层面进行了分析,提炼出群体景观有限与无限的景观特质,单体院落的藏式传统民居建造方式、功能空间与材料肌理特点,个体生活与精神呼唤的宗教生活景观与构筑物景观的特质,进一步解析了聚落特质的地域性景观表达原因、方式及内涵。  相似文献   

14.
娄莹  李菲  张佳焱 《建筑技艺》2022,(S1):23-25
本文基于参数化视角,运用实地调研、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试从形式特性、舒适程度、便捷程度以及空间氛围感受四个方面入手,构建表征浙西传统聚落公共院落及民居院落空间的评价体系,为传统聚落振兴与民居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院落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是人们亲近自然、创造自然的场所空间,亦是古人"天人合一"建筑观的物化体现;是阶级社会长幼尊卑等级观念的空间折射,亦是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积淀与传承。文章在分析河北省蔚县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文化属性与哲学寓意,希望对院落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营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形式是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具体体现。论文以中国传统院落空间为题目分析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自然观,从传统院落空间形成的内在要素来阐述人与自然互存的中国自然观思想,并以对比的方式来体现中国传统自然观特色,以期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自然观思想体现在当代设计中,创造出反映中国文化思想的空间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大批传统街巷院落在改造中遭到拆除,最终导致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聚落消失。文章对传统聚落友好空间形成的机制和范式结合实例展开论述,从传统聚落友好空间保留和利用的成功实例出发,总结其所需要的科学要素,为未来构建友好空间和传统聚落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院落空间的是一个复杂的功能聚集体,不仅要考虑它自身的功能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传统聚落的地域特点。本文从传统院落的空间特征阐述了目前秦巴山地传统院落的几个地域特征,并且通过对传统院落空间形式的研究,阐述了常见的几种平面形式以及立面特征和节点特征,最后通过当地建筑材料的选取和建筑结构技术的演变,强调了传统院落空间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黄凌江  刘超群 《华中建筑》2010,28(5):134-137
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是西藏宗教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物质空间与宗教文化结合的范例。通过对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的实证与西藏宗教文化的分析,运用"意"与"象"的概念,详述了西藏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中心性,转及内部空间的宗教象征意义与内涵,并探讨了风格与非宗教含义在建筑上的融合。指出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空间形态与西藏宗教文化具有同构性质,并归纳了宗教含义在建筑空间中的体现方式,揭示了西藏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宗教文化底蕴,以期对地域建筑创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龙门"地景是中国传统地景文化体系的重要成果,亦是多地龙门在传统聚居建设过程中,审视和谋划一种特定的自然山川形势,进而实施地区规划、聚落建设与风景营造的一种模式经验。文章拟通过对多地"龙门"案例进行历史发掘、实地调研以及综合对比研究,整理"龙门"地景营造的地区经验,揭示"龙门"地景模式的传统内涵、营造理念、作用机理以及物质空间构建,对不同省域龙门地区人居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