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街道,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既承担着基础设施的功能,也是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场所。街道并非简单的物理空间概念,它还蕴含着经济要素和人文内容,一直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重要的研究对象。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街道的功能以及人们对街道作为公共空间的诉求也随之变化。上海及其他几座城市制定的《街道设计导则》因应了这种变化,《导则》的设计依据、内容、实施和局限成为业内人士的讨论焦点。此外,一些城市的"拆店修墙",也引发了人们对街道空间与活力、有序管理与自发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更多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期杂志聚焦街道空间的多样性,研究街道的转型、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2.
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城市街道的观察以及对现有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理论的分析,提出了街道上人丰富的活动意味着街道的活力.将中心地理论的"中心地"概念转化为城市中的"活力点"概念,再通过对城市中人的活动分析,提出了城市街道活力产生的一般组织原则.并提出了该原则可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城市设计提供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共享街道"在缓解居民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提升城市街道空间活力、满足不同使用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街道更新建设的发展方向.该文在"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川音片区为实例,运用共享街道理念对城市重点空间的重塑路径进行思考,从路权、公共资源与设施、空间环境与社会互动三方面探索如何在有限的街道空间资源中,对街道空间再利用、再释放,解决原有封闭街区发展模式导致城市空间出现的土地利用低效、空间感知闭塞、交通组织不畅等问题,实现人群共享、时间共享、空间共享等多维共享.  相似文献   

4.
以机动交通主导的功能主义城市将步行行为边缘化,而倡导人本设计及让城市回归街道生活的声音日益强烈。20世纪80年代至今,墨尔本秉承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将街道空间成功转型为具备"交通空间—公共空间"双重属性的可步行性活力场所。其中心区街道空间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快速建设期、中心衰退期、街道复兴期3个阶段。在人本视角下,将街道复兴时期的街道空间统筹和建设经验归纳为政策支持、系统协同、人本设计3个层面,并提出我国街巷空间营造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步行空间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活力的发生器,塑造街道活力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北京世贸天阶,以塑造街道活力的两个条件,营造空间形态良好的街道场所和创造丰富多样的街道生活为切入点,对世贸天阶如何塑造街道空间活力进行了研究和思考,以期为现代城市街道空间活力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街道空间品质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关注对象,强化历史街道的空间营造活力对老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岛黄台路街道空间尺度适宜,行人感受良好,生活气息浓厚.从历史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要素三方面切入,通过分析青岛黄台路历史街道空间品质要素,思考历史街道与建筑保护和城市设计的关系,研究青岛历史街道的可持续更新策略,以期对青岛当代历史街道精细化设计与品质提升等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空间、半公共的商业/办公共享空间,需要和高效率的超高层办公空间实现有机的组织和融合,以在高密度商业开发和城市开放空间的活力之间实现平衡.这种平衡分别在超高层建筑和城市连接的底部街道空间、中部的中庭、平台系统和顶部的观光大厅、空中花园等不同的标高层面实现.深圳前海新华人寿大厦创建了连续高效的公共步行网络,贯通地下、地面、二层和屋顶花园,形成富有活力的城市客厅.东莞轨道大厦以轨道交通节点为核心,通过三个不同功能的塔楼之间的公共空间,建立了中央商务区的活力中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已逐渐从道路设计转变为街道设计,街道空间的设计内涵非常广泛,其评价内容和要素也较多.面对街道空间设计评价的微观性、多要素性、可客观量化性、可视化,急需一套街道空间设计评价方法.通过梳理街道设计的安全、有序、绿色、友好、活力5个评价内容,及机动车空间、非机动车空间、行人空间、公交空间、绿化空间、设施空间6项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现代城市发展与国家政策现状,通过对厦门鹭江道城市空间与交通疏散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以人为主导才是城市保证街道活力的核心。本文梳理了鹭江道过往数次的堤岸改造工程,并重点分析了未能施行的2009年改造方案。在此方案的基础上,基于"城市修补"理念,对该路段的地面空间进行再设计探讨,以期在缓解交通紧张的同时,达到重塑厦门市鹭江道街道活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沈洁  刘亦凡 《风景园林》2023,30(9):105-113
【目的】当下新城市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多学科技术支持。街道品质与人群活力的相关性可帮助识别街道的问题与潜力,进而指导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以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为例,结合实地调研,采集街景、兴趣点、位置服务等数据,对品质、活力涵盖的18项因子进行测度。基于多源数据测度结果,建立“街道空间品质”与“人群行为活力”评价矩阵,提出适用于中小街区尺度的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结果】依据“品质-活力”评价矩阵的评分,将街道分为“高品质-高活力”“高品质-低活力”“低品质-高活力”和“低品质-低活力”4类画像,并相应提出细部优化、激活潜力、品质提升和整体改造4类规划设计路径。在每类中选取典型街道进行个案分析,通过街道综合评价雷达图直观解读街道状况,提出对应更新设计策略。【结论】通过建立街道“品质-活力”评价矩阵,贯通了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为中小尺度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了精细化的技术支持。该套设计研究方法能够应用于同等尺度的街道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舞台,是人们生活、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街道是否有活力对整个城市的活力有着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对激发上海"巨富长"街区街道活力的空间品质要素进行研究,从多元的建筑风格、宜人的街道尺度和高品质的街道界面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试为街道活力塑造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街道作为城市中分布度较广、使用率较高的公共空间,对人们日常的行为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急速发展,部分街道逐渐演变成了以机动车交通为主、功能单一和品质欠缺的公共空间.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来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打造一个宜乐宜游的活力场所,也为其他街道空间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大马路大街坊"现象,表现为小尺度道路和街坊特征的高密度方格路网与街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此,对高密度方格路网与街道的发展演变进行回顾,归纳出其所体现的连接性(connectivity)、步行性(walkability)和社会性(sociability)的价值和形式特征.进一步指出Radburn模式对"大马路大街坊"现象的影响并分析高密度方格路网和街道形式在我国的适用性.同时强调路网形式和街道应该成为城市设计方法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组织框架和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其中蕴涵了从"车本"向"人本"理念和从交通工程方法向城市设计方法的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4.
街道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活动场所。当前,通过"车本位"设计理念设计的城市街道有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交通拥挤、不安全、步行空间狭小、舒适性、景观性不足,直接导致了街道的活力不足,街道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何实现街道的安全、人性以及舒适性成为了城市规划及建设者的共同目标。笔者通过对西方国家近年来"完整街道"设计理念的研究、分析,并结合设计过程中的实际案例,提出道路改造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以期望可以为相关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空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通过对"非正式"空间的关注,可以更好的对城市功能进行修补,重新构建一种和谐的社会网络。文章从小镇现存的"非正式"空间出发,以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方式,对"非正式"空间进行分类,发现"非正式"空间增添了街道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例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并针对典型的非机动车的停车问题,从而分析和提出改造方案。"非正式"空间反应了城市居民的自我需求,因而处理好"非正式"空间的矛盾与提高社区生活的品质与活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街道是重要的公共空间,但寒地城市街道在冬季常出现季节性的活力缺失.增加驻留活动是提升户外空间活力的有效方式.文章以哈尔滨红博广场区域街道为例,在冬夏两季以全景影像记录行人驻留活动轨迹并计算其步行速度,得出街道驻留活动的强弱.构建寒地街道微观建成环境要素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微观建成环境要素对行人驻留活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寒地街道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洁的街道环境能够营造良好的城市秩序,为城市带来生机与活力。我们小组选择成府路,西起中关村东路、东至展春园西路,长约0.63千米的路段作为设计范围。通过前期调研、后期整理和总结,提出"城市阳台"的设计概念,改善该路段环境存在的问题。解读现状小组通过拍照、手绘等记录方式对现状街道环境进行信息采集,总结街道的区位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陆  焦颖慧 《四川建筑》2010,30(1):66-68
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一直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街道是其中一个构架性的要素。以成都武候祠大街改造工程为例,从设计定位、空间尺度、空间界面、空间节奏、景观设计几个方面来研究非步行街道作为有活力的城市开放空间具有怎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街道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在街道城市主义的影响下,以武汉市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展开对街道活力的量化研究。通过分析武汉市兴趣点数据的分布模式、密度等空间规律,将城市街道功能划分为生活型街道、商业型街道和景观休闲型街道,同时对应街道的自身条件、周边开发情况、街道功能等要素展开回归分析,发现街道功能密度、功能混合度和街道周边开发强度因素显著影响街道活力的形成,街道空间的自身要素如路网密度、街道宽度等也对街道空间活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健  赵茹丰  吕元 《城市住宅》2021,28(2):92-95
研究深入分析城市街道在城市发展触媒影响下的街道功能、行为心理及文化情感诉求的变化,针对性地提出与其相适应的街道空间人本化设计策略,以期对营造特色、活力、人本的街道空间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