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分析和探究黄河流域用水结构的变化特征,科学支撑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用水结构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分析了流域及流域内主要省区用水结构演变趋势和特征,并与发达国家用水特征作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的农业用水生态位(0.7~0.78)最大但呈现波动减少趋势,工业用水生态位(0.12~0.15)次之且变化趋势为波动且有所下降,生活用水生态位(0.06~0.08)与城镇公共及生态用水生态位(0.03~0.09)相对较少但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各省区的生态位熵值差异较大,表明流域及各省区间用水结构差异较大。统计年间宁夏、内蒙古及山东的农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流域,陕西、山西、河南及甘肃的工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流域,各省区城镇公共及生态用水的占有率变化剧烈,陕西、山西及河南的生活用水占有率高于全流域。相较于黄河流域,美国的工业用水(0.42~0.52)在用水结构中的优势更加突出,农业用水(0.31~0.44)相对处于劣势地位;两个区域生活用水在用水结构中的地位相对其他的用水类型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陕西省渭河流域用水结构特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该区域七市一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6年的用水数据,利用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用水结构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揭示了各行政区用水结构及其相对于陕西省、全国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七市一区农业用水生态位最高,工业、生活用水生态位次之;行政区间各用水类型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渭南市、榆林市农业用水生态位级别最高,铜川市、延安市工业用水生态位级别最高,西安市在生活用水与城镇公共用水方面级别最高。(2)行政区各用水类型生态位宽度普遍大于陕西省及全国,其中农业用水生态位宽度分别是陕西省与全国的1. 15~2. 62、1. 36~3. 09倍,工业用水生态位宽度分别是陕西省与全国的0. 75~4. 13、0. 86~4. 71倍,反映出区域用水结构处于调整阶段且工、农业用水调整力度大于陕西省及全国平均水平。(3)相较于全国,陕西省农业用水与城镇公共用水处于扩充状态,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处于压缩状态;相较于陕西省,不同行政区各用水类型有扩充也有压缩。运用生态位理论能够全面、直观地反映陕西省渭河流域行政区用水结构的变化,方法简便、实用,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安阳市水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采用生态位、生态熵和耦合协调度等模型,系统分析了安阳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生态位动态演化及其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安阳市工业用水生态位呈现上升趋势且生态熵区域差异明显,农业用水生态位占主导地位且生态熵发展趋势不同,生活用水生态位波动增长而生态熵呈现下降趋势;安阳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态位波动下降、第三产业生态位持续上升,各县市产业结构生态熵变化趋势各异;安阳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处于失调状态,但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农业用水与第一产业、工业用水与第二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下降,生活用水与第三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由严重失调提升为中度失调。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近10年用水结构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1999~2008年福建省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等用水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福建省用水总量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加2.52×108m3;农业用水量及其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工业用水量及其所占比重递增,生活用水量增长缓慢,比重基本不变。用水结构的变化和全省产业结构变化相适应。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节水灌溉面积增加是农业用水减少的主要原因;工业产值的迅速增长和工业结构的调整共同促进了工业用水量的增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平的提高对工业用水具有负驱动作用;人口增长是生活用水逐年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6.
2002年的秋季,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媒体失去了扎龙这个炒作的热点,再没有往日扎龙湿地干涸和失火时的热情。但在2002年10月26日,我们站在为扎龙湿地补水的放水口——黑龙江省中部引嫩工程8干渠的渠首,了解到本年度向扎龙湿地放水的工作结束了,扎龙湿地的明水面积从2001年初的130平方公里,增加到650平方公里以上,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和鹤类栖息地的功能基本恢复时,谁还知道这4亿多立方米优质的Ⅱ类水是从150公里外的嫩江引来的?而远距离输水是要发生大量费用的。  相似文献   

7.
生态用水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杨爱民  唐克旺  王浩  刘小勇 《水利学报》2004,35(12):0039-0045
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界定生态用水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据此,对生态用水、生态需水和生态缺水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并讨论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一套完整的生态用水的分类系统;提出水土保持、植被、城市等河道外生态用水的计算方法;以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延安市为例,对其2001年水土保持生态用水和城市绿地生态用水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8.
借鉴政治经济学中基尼系数的基本概念,构建了一套区域用水结构及公平性的量化分析方法。以河南省2007—2016年用水情况为例,分析了农业、工业、生活与环境综合用水结构变化,并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4方面提出了综合用水公平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各地市用水结构变化趋于均衡,将有利于粮食安全保障、经济协同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综合用水公平系数从2012年以来呈现出逐渐增大趋势,已接近差异性较大区间,应当引起重视。分析结果与河南省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提出的区域用水结构及公平性量化分析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小型水利设施由国家和乡(镇)、村集体统一建设和管理.所有权、经营权等各项产权权能均集中于国家和乡(镇)、村集体的“大一统”产权制度与农村经济体制和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其产权制度的一些主要功能已难以有效发挥,“公水私地”矛盾突出,导致农村水利经营管理不善、设施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水利的发展。为了解决水利设施管理难、农业水费征收难、水利设施投入难问题,在水利部门的领导下,2001年11月上杭县通贤乡通贤村参照“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法中的结构分析理论,建立流域用水生态网络分析模型,针对淮河流域河南、湖北、安徽和江苏4个二级水资源区,进行用水系统生态网络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TST值呈逐年递减趋势,表明淮河流域用水系统的总通量呈逐渐减小特征,江苏地区的TST值仅为其它3个地区的50%左右;②A、R、O变化趋势一致,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3个方面着手,构建福建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福建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有相当规模,城市水资源的供给需求是有一定保障的,城市水资源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分区城市中,厦门市与漳州市城市水资源状况较为紧张,厦门市未来城市水资源形式不容乐观。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城市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水利投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福建省"八五"、"九五"期间水利投入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相关分析、弹性分析、贡献率分析和拉动效率分析的角度,进一步研究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产出的贡献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关系密切,水利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但水利投资偏低,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水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福建省水环境特征和影响水环境演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系统阐述水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水环境破坏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得出结论:福建生态环境突出,是我国11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生态环境特殊脆弱性使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保育和重建成为本省水环境安全和稳定的中心环节;福建水环境总体较好,主要水系水质多数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最后指出水环境形势严峻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福建省从2004年大范围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各地水利部门重视建后管理工作,按照供水工程特点、资金筹集方式和受益情况,采取专管、群管、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分级管理、自管等模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管理,较好地保障了工程的良性运行。但在运行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福建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提出了加强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能志 《中国水利》2006,(21):45-47
通过对福建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的水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福建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指标,并研究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促进水利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2001-2010近10年来陕西省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的结构变化,并引入信息熵的方法对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阐述了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分析表明:陕西省用水总量近十年来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年均增加0.61亿m3;农业用水量和比重都在下降;工业用水总量变化较缓;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呈持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依据虚拟水的计量分析方法,对2005年河北省单一农产品虚拟水量和动物产品的虚拟水量进行了计算,得出河北省2005年城乡居民消费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为484.72亿m3,为实体水利用量的2.3倍;5种动物产品虚拟水总含量为121.17亿m3,单位产品虚拟水含量平均值为2 597.60 m3/t,9种农产品虚拟水总含量为363.55亿m3,单位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平均值为648.44 m3/t,具有较大的虚拟水应用潜力。依据2005年河北省的虚拟水、用水量及用水结构,分析了虚拟水战略对河北省的影响及其发展潜力。认为对于河北省这样的缺水地区,运用虚拟水手段可有效解决实体水调用的工程费用问题。建议密切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药业,适当从邻省调入粮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河北省用水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规律,采用信息熵理论分析河北省及各地市2001-2018年的用水结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1-2018年河北省各地市用水结构信息熵值由0.68上升至1.00,反映出各地市用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均衡性在不断增强;时间尺度上,各地市信息熵值分为“高、中、低”3个梯队,梯队之间的差异呈现逐渐扩大的演变趋势,2018年各梯队信息熵值的差异均在0.12以上;空间尺度上,全省信息熵值由环渤海地区向内陆、环京津地区向冀南地区均呈现逐渐减小的渐变型分布规律。上述时空演变特征反映了河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对用水结构变化的映射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河北省各地市未来产业优化布局和用水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