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对提高基坑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对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物的影响有着极大的作用,尤其是深井降水的治理方法,从传统的全封治理逐渐发展到当今的全降、半封半降等治理方法,对促进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以及工程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井点降水与深井降水相结合在无支护基坑工程中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耀东  叶为民  吴颖 《建筑技术》2003,34(2):117-118
某基坑平面尺寸为95m×63m,开挖深度10.9m,南侧60m处为长江防洪大堤,北侧45m左右处为一同期施工的吸水井,采用沉井不排水下沉方式施工。1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建筑场地位于长江大堤内侧,水文受潮汐影响较大。根据当地水文站提供的资料显示,多年平均潮位在1.2~2.4m,一般低潮位在1~4月,高潮位在5~9月,历史最高潮位达4.27m。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为:①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②粉质粘土,灰色、可塑,夹粉砂薄层;③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含少量贝壳碎片。2基坑降水计算2.1边界条…  相似文献   

3.
武汉国贸中心大厦深基坑深井降水及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深井降水的设计、管井布置、施工及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基坑护坡采用灌注桩加桩顶连梁,局部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局部锚杆拉结的综合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4.
付丽  李晶岩 《山西建筑》2011,37(17):74-75
采用实际工程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邻近基坑降水对已有建筑物地基沉降影响规律的研究,研究结菜表明:井群至建筑物角点的距离减小,井点深度增大,单井抽水量增大,渗透系数增大,使基坑周围地下水位降低较大,地面沉降有较大增加。  相似文献   

5.
闫君 《建筑技术开发》2022,49(9):144-146
邻近建筑物越靠近基坑部分受基坑开挖影响越大,基坑开挖后,邻近建筑物结构变形主要表现为沉降和指向基坑的水平位移,结构发生微量倾斜;受到邻近基坑开挖影响,上部结构虽然因支座变位产生内力重分布,但经检算整,整个结构仍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市某地铁换乘站基坑降水工程为例,对降水引起邻近建筑物和室外地面产生下沉和裂缝的问题进行了鉴定与分析,提出了处理意见。并提出防止基坑降水引起邻近建筑物等的沉降事故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某高层建筑,主楼为25层,裙楼为3到6层,位于上海浦东北蔡镇,该工程设置一层地下室,地下室采用整浇2200mm厚度的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并采用预制钢筋混凝  相似文献   

8.
李龙江 《建筑技术》2014,(7):617-619
山东东营地区某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中采用深水井降水方案,经深水井方案比选,对原深井的井身和井口做法进行优化,使其在建筑物使用阶段可用于绿化景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深井降水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工程的地质特点,介绍了深井降水在南通高迪晶城超市工程中的应用。文章提出了基坑的深井设计方案,包括基坑涌水量、单井出水能力及深井个数的计算等;此外,还创新性地探讨了深井闭井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0.
深基坑降水与边坡支护,是当今高层建筑经常遇到的课题,降水与支护方案编制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和工期,还涉及土石方开挖与基础施工的安全,本文介绍的是一个实际工程:基坑降水采用大口径井点降水、基坑支护采用锚喷支护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1.
秦雷  郭德发  王庆 《低温建筑技术》2012,34(1):100-101,115
隧洞的围岩稳定及支护结构安全是保证隧洞安全、实现隧洞功能的关键因素。由围岩加固圈承担主要的外水压力是优化支护结构设计、保证围岩稳定的一种有效方法。建立肯斯瓦特导流泄洪洞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支护措施能明显减少围岩变形、改善应力分布,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娄瑞 《低温建筑技术》2017,39(5):104-106
分析了当前深基坑工程降水和支护技术,针对沿海地区饱和粉砂与粘土互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降水和支护进行创新,提出了沿海地区饱和粉砂与粘土互层地质条件深基坑降水、支护施工技术,采用门型双排灌注桩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增强了支护体系的抗变形能力,抗倾覆能力,止水效果好。止水帷幕加双排灌注桩支护体系降水效果好。通过门型双排桩、水泥土搅拌桩、钢板桩、放坡及多种降水措施的组合运用,使得施工简便、环保、作业高效。  相似文献   

13.
结合真空预压工程实例,分析了真空预压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及所需采取的防护措施。提出了采用打设水泥搅拌桩、堆载和回灌水三种防护措施结合来降低真空预压对周边建筑物环境的影响。当水泥搅拌桩未形成有效防护时,堆载和回灌水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真空预压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姜峰  方佳  陈子毅  王宇  张波 《工业建筑》2012,42(3):88-92,116
通过对河南某场地进行冲击钻孔施工时产生的振动进行的现场测试,以评价其对周边建筑的影响。主要测试项目包括:地表加速度、深部土层加速度及土层的分层沉降。分析不同数目钻机同时施工时引起的振动在土层中的衰减规律以及波的传播规律、振动导致的建筑物周边地层的沉降,并提出保障建筑物安全的工程措施。研究表明:冲击钻孔时,地基会产生较大的振动,这种振动在地表和地层内部衰减较快;冲击振动产生的振动波主要以面波和剪切波两种途径传播;在周边建筑地表粉土层,振动的频率相对较低。采取隔孔打桩,并控制同时施工数量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沿空留巷技术在薄、中厚煤层中应用较多,但在3m以上较大采高工作面中应用极少,究其主要原因是已往建立的沿空留巷力学模型欠妥、巷内与巷旁支护方式不合理。从如何提高岩层的自我承载能力入手,提出了一种主动的巷旁加强支护方式——巷旁采用锚索加强支护,巷内采用锚杆支护。建立了考虑巷帮煤体承载作用和巷旁锚索加强作用的沿空留巷力学模型,并分析了巷内锚杆支护和巷旁锚索加强支护的作用机理。利用理论分析所得结论,对淮北朱庄矿3625较大采高工作面风巷进行巷旁支护设计及工程实践。研究成果为较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富溪偏压连拱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变形和受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铜黄高速公路汤屯段富溪偏压连拱隧道,长623m,洞口段围岩为全风化变质砂岩,呈散体结构,不能自稳。洞口段左侧埋深较右侧大,存在明显的偏压。隧道施工采用三导洞法进行,施工期间对洞口段三导洞、正洞的多个断面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得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特点。监测结果表明:中导洞形成后,浅埋侧导洞先行施工,其围岩变形较深埋侧导洞要大;正洞施工期间,深埋侧拱顶下沉较浅埋侧大,深埋侧水平收敛呈扩张趋势,浅埋侧水平收敛呈收缩趋势,中隔墙呈向浅埋侧偏移趋势;无论初期支护还是二次衬砌,其围岩压力、混凝土内应力均是深埋侧大,由于整体衬砌有向浅埋侧运动趋势,钢支撑所受应力在浅埋侧较大。分析结果对富溪偏压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对类似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鑫  吕西林 《工业建筑》2006,36(3):59-62
腹板柱复合空腹桁架转换结构(以下简称腹板柱转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通过在框架梁间的适当位置设置腹板柱,使梁上出现多个弯矩峰值点,同时弯矩峰值也大大降低,从而优化结构的内力分布。通过模型试验对腹板柱转换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结构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屈服机理、承载力、滞回特性、位移延性,得出该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并对该结构形式提出了设计建议。该结构已应用于建筑物外套框架增层工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工业建筑》2015,(11):157-161
对于上部大跨空间桁架与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考虑上下部结构间的协同工作很有必要。考虑到计算的经济性,当下部支承结构体量比上部结构大很多时,能否仅选取部分支承结构来分析协同工作效应还有待研究。以武汉银河汇工程为算例,通过选取不同界限内的支承结构建立不同的结构模型,分析其对上部大跨空间桁架与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体系协同工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仅选取部分支承结构考虑协同工作效应具有可行性,但部分支承结构模型与全部支承结构模型的计算结果还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深基坑边坡支护与降水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百平 《工业建筑》2006,36(Z1):768-772
结合多种基坑边坡支护与降水方法的特点,通过各方案的比较,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能稳固基坑边坡,消除地下水对基坑的威胁,而且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构造因素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承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长明  梅源  王雪艳  闫鑫 《建筑技术》2009,40(2):143-146
以前人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及模板支架的研究为基础,通过现场调研并借助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模型,分析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纵距、横距、步距、扫地杆高度、竖直杆伸出顶端长度、水平加强层间距等构造因素在体系几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对其稳定承载力的影响机理。根据分析计算结果,提出高支模体系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