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地统计学法,通过野外取样测试分析灯塔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土壤含盐量与灌区土壤、地下水位、水质及地形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深度范围内灯塔灌区的土壤含盐量均达到强变异性,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决定着其空间变异格局,盐渍化影响因素多且受地下水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宁夏平罗县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综合治理井渠结合灌区土壤盐碱化为目标,针对宁夏平罗县井渠结合灌区下游灌水难、排水难和盐碱化严重等问题,采用渠灌井排、井沟联合使用等措施,对作物进行适量和适时灌溉,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并监测井渠结合灌溉条件下田间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和水位埋深的变化情况,分析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井渠结合灌溉对降低地下水位效果显著。以黄河水为主要灌溉水源的宁夏银北自流灌区,地下水矿化度变化幅度较小;灌溉后的土壤表层含盐量骤降,0~40 cm土层的盐分变化较大;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矿化度具有较强的线性正相关性,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研究成果对干旱半干旱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盐碱地改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焉耆盆地大量引用地表水灌溉,造成地下水水位大面积上升,引发严重土壤盐碱化的现实状况,设计了5种增加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地表水引水量的方案,并运用数值模拟模型对各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焉耆盆地合理地下生态水位上限是防止地表土壤盐碱化的地下水水位,埋深为3.2 m;下限是防止地表植被退化的水位,埋深为4.5 m。根据不同开采方案的模型预测结果,结合地下水生态水位,并考虑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确定焉耆盆地不引起地表生态环境退化的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为3.8亿m3/a。  相似文献   

4.
根据示范区水改造工程实施2年环境的监测资料,对地下水位动态的变化、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示范区引水量及农业环境变化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盐分是作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但土壤含盐浓度超过作物正常的耐盐力,将会使作物产生生理干旱,扰乱作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作物产量或绝产。本文着重对引黄灌溉对灌区土壤含盐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索土壤含盐量与引水灌溉的关系,研究水盐运动规律,寻求水盐调控更好的新的方法,对引黄灌区的节水改造与盐碱地改良、防治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盐分是作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但土壤含盐浓度超过作物正常的耐盐力,将会使作物产生生理干旱,扰乱作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作物产量或绝产。通过分析引黄灌溉对灌区土壤含盐量的影响,探索土壤含盐量与引水灌溉的关系,研究水盐运动规律,寻求更好调控水盐的新方法,对山东省引黄灌区的节水改造与盐碱地改良、防治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阿克苏市典型农田不同作物灌水量、土壤含盐量以及地下水位进行监测,确定试区内每年各种作物的用水效率和作物产量,从而为农田合理灌溉及用水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新寿 《陕西水利》2013,(6):147-149
通过对引水灌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及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分析预测,论述了黑河引水灌区在引水灌溉后,灌区地下潜水位的变化及土壤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作为陕西泾惠渠灌区的重要水源,对其动态特征的研究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泾惠渠灌区1981-2010年的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Sen斜率估计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动态序列进行年际变化分析;采用滑动T检验法和双向回归突变分析法分析序列突变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影响灌区地下水埋深动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灌区1981-2010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基本呈增加趋势,突变点出现在1994年,1994年之前影响灌区地下水埋深动态的主要因素为蒸发量,1994年之后主要影响因素为蒸发量、地下水开采量和灌渠引水量。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河套灌区局部秋浇条件下农田水盐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河套灌区局部秋浇条件下田间水盐运动的特殊性,选取典型试验区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全面灌溉相比,灌溉区地下水位在局部灌溉后回落更为迅速,灌溉可以达到很好的洗盐保墒效果;而非灌溉区则部分承泄了灌溉区的排水,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含盐量都显著升高,尽管在灌溉结束后其地下水位会随着排水过程而相应回落,但在其上涨过程中却促使盐分向上层土壤运动,从而增加土壤剖面的含盐量。分析还进一步表明,局部灌溉条件下,非灌溉区水盐运动所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灌溉面积所占整个区域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位与土壤盐分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秋两季为积盐高峰期。据此,作者提出必须控制灌溉引水量,以排定灌;大力压缩秋浇定额以及控制作物生育期的灌水定额,务使整个灌溉季节和土壤封冻前地下水埋深在1.5m左右,以抑制灌后土壤返盐。  相似文献   

12.
对1991—2008年宁夏灌区引、退水规律,以及冬灌退水对宁蒙河段防凌调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灌区退水过程滞后于引水过程,但变化与引水趋势相似,集中在5—8月和11月份,这两个时段退水量占年总退水量的94%,灌区退水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和蒸发量相关。对冬灌退水规律分析发现,退水对黄河宁蒙河段持续流凌10~15d的凌情影响不大,但对11月上中旬强冷空气降温造成流凌后迅速封河的凌情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13.
灌区地下水控制埋深与利用量对洗盐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灌区地下水位调控可增加作物对浅层地下水的利用量,但当地下水含盐量较高时,作物对其利用会加快盐分在根区的累积速度,进而影响灌溉淋洗制度。本文根据农田水盐平衡的基本原理,考虑不同埋深的浅层地下水利用条件下根区土壤盐分的累积过程,建立了土壤盐分淋洗周期的理论模型,并根据两组试验数据进行了应用分析。计算结果显示,位于半干旱区的研究区,地下水含盐量4.43 g/L,埋深维持在1 m和1.5 m时,多年平均降雨条件下,棉花生长期内需要排水洗盐的周期分别为100 d和140 d;埋深大于2 m时,淋洗周期超过了生长期。另一研究区位于干旱区,滴灌棉田地下水埋深为1.5 m时,用含盐量为2.81 g/L的微咸水进行滴灌,棉花生长期内需要排水淋洗的时间为78 d左右。因此,即使在灌区水位调控抬高地下水位后,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根区土壤盐分的增长过程仍然相对缓慢,为灌区制定淋洗制度提供了时间窗口。  相似文献   

14.
1 灌区概况 位山灌区始建于1958年,曾因地下水位抬升使灌区内土壤碱化严重,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灌区设计引水流量240m~3/s,控制东阿、茌平、东昌府、阳谷、冠县、临清、高唐、经济技术开放开发试验区等8县市(区)的大部或  相似文献   

15.
作者应用地质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在山东簸箕李引黄灌区开展大尺度区域水土特性参数时空变异性的研究,描述农田排水、地下水、表层土壤中含盐量的空间与时间变化分布趋势和特征,分析其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循环年内,研究区域的水土特性参数之间具有相近的空间变异分布状态和特点,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变异分布趋势与特征。农田排水和表层土壤的含盐量随季节变化的分布状态在灌区上、下游相对稳定,在中游却变化明显;地下水的盐分浓度在整个灌区的分布状况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异性。在春季至初夏时段内,农田排水中含盐量的增加似乎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小,而对表层土壤积盐状况影响较大。研究成果为灌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与农田水土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燕 《人民长江》2010,41(8):100-103
泾惠渠是我国典型的大型井渠双灌灌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下水位持续大幅下降。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引起灌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指出地表引水灌溉量大幅减少导致地下水长期采补失衡,大量的地下水含水地层被超采疏干,是造成灌区地下水位持续大幅下降的最直接原因。此外,90年代以来的降水减少、蒸发增大以及相应地质因素的改变也对地下水位下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合灌区的实际水资源现状条件,提出加大地表水灌溉水量,适时适地地对灌区地下水进行人工涵养是有效缓解灌区地下水位下降、保障灌溉水资源供水安全、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土壤盐碱化评价及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下游地区土壤盐碱化潜势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在高漫滩、决口扇等地,潜势指数较小,饱气带岩性以沙土为主,发生土壤盐碱化危害的可能性较小;在低漫滩、背河洼地,潜势指数较大,饱气带岩性主要为粉土、粉质黏土,地下水位埋深小于4 m,发生盐碱化的可能性较大.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小,表层土壤含盐量最大;气象因素对该区土壤盐碱化影响的明显深度分界点为0.7 m.该区盐碱化危害的主要因子是Na2SO4、NaCl 和NaHCO3等.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改良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对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有着悠久历史,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的过程。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由矿化度较高的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的,因此预防灌区土壤发生盐碱化,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且应采取水利、农业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民珠江》2021,42(5)
为研究干旱绿洲灌区的径流变化规律,采用1955—2017年的中国大气同化数据集(CMADS)、传统水文气象站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数字高程数据,构建了基于SWAT的焉耆盆地分布式水文模型。并应用SUFI-2(Sequential Uncertainty Fitting)算法分析参数的敏感性,使用SWAT-CUP(SWAT Calibration Uncertainty Procedures)软件对影响径流模拟结果的几个重要参数进率定,利用1991—2017年的实测径流量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新疆焉耆盆地长时间尺度下径流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什系数NES均在0.82以上,皮尔逊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6和0.90,相对误差■小于10,由此表明该SWAT模型在焉耆盆地的适应性良好。基于此,模拟了RCP4.5和RCP8.5情景下焉耆盆地从现状年到2100年的径流变化,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的降水量变化对焉耆盆地的径流量影响显著,即在降水量增加20%,温度升高2℃时,径流量较现状年增加了26.53%。  相似文献   

20.
渠道防渗与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渠道防渗措施对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两者总体上成正比关系:针对某一灌区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更快地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要作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井渠结合灌区及不同的区域,应根据机井密度、地下水位、渠道引水量及当地降水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其适宜防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