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铅锌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迁移特征,以某铅锌冶炼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功能区采集土壤表层及剖面样品,分析土壤中Pb、Cd、Cu、Zn、Cr和Ni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和水溶态含量,解析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态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铅锌冶炼场地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总量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Cd、Pb平均含量分别达背景值的384.0和63.5倍。此外,水溶态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剖面样品分析显示,土壤中重金属浓度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主要与地表硬化和土壤pH有关。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除Cr和Ni属于清洁水平外,冶炼场地不同功能区Pb、Cd、Cu、Zn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不同功能区土壤污染程度由高到低顺序为:厂区林地>大门>生产区>办公区>对照点,其中厂区林地和厂区大门受人工填土、废液、废气、废渣等影响达到强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2.
某铜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测试了青海某铜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Hg、Pb、Cu、Zn、Cr、Ni)含量,研究了对照区土壤似背景值,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污染指数法评价了矿业活动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除废石堆场周边区域极个别的土壤样品As、Pb、Cu、Cd元素超标外,矿业活动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对照区土壤似背景值与青海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相当,不是重金属高背景区。  相似文献   

3.
对某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土壤和稻谷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检测,分析研究了该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布范围以及典型稻谷样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土壤重金属污染集中分布在选矿厂周边,主要污染元素为Cd和Cu,污染程度以轻度污染为主,Cd元素富集程度相对较高;该矿区尾矿库北侧河流上下游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大致相当,尾矿堆放对北侧河流周边土壤重金属累积影响十分轻微;该矿区周边稻谷样品中Cd元素含量均不超标,矿山采选活动并未对矿区周边稻谷食品安全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工固沙植被区土壤酶的活性.[方法]通过采集流沙,自然植被区,1956、1964、1981、1987、1990年人工固沙植被的土壤表层样品(0-5 cm),对各类型土壤的脲酶、蔗糖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固沙年代土壤表层(0-5 cm)酶活性大小依次为自然植被区>1956年人工植被区>1964年人工植被区>1981年人工植被区>1987年人工植被区>流沙区;同一年代回沙植被区,不同地形之间土壤表层(0-5 cm)酶活性大小依次为迎风坡>背风坡.[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提高人工植被固定沙丘工程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洚 《世界有色金属》2022,(14):226-228
随着中国现代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金属矿被开发,也正是由于这些采矿活动形成了中国矿山土壤环境中污染土壤的重金属物质的主要源头,本研究重点阐述了目前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的金属矿所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源头和影响因素做出了剖析,并根据中国目前土地重金属物质恢复的物理性质、生化、物理化工、海洋生物等技术手段及其特征做出了概括。  相似文献   

6.
矿山废弃地分析及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受早期监管无序及开采工艺落后的影响,不仅造成了我国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废弃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潜在威胁.文中分析了矿山废弃地的特征和危害,并全面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理、特点、研究应用现状等,针对植物修复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7.
赤泥作化学改良剂能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对通菜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加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通菜地上部鲜重与干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经过赤泥处理还能使通菜中Cd的含量显著降低,表明赤泥可以有效减少通菜对重金属Cd的吸收.经赤泥处理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pH值显著上升,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年限的野外调查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分析,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演替变化、磷矿废弃地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磷矿废弃地时间的演替,磷矿废弃地植被群落结构相对丰富,均匀度增大,生物多样性提高;酸性磷酸酶、脲酶随着磷矿废弃地时间的演替,上下层含量相对于对照都有所增加;而过氧化氢酶却随着磷矿废弃地时间的演替减小.  相似文献   

9.
典型金属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助推我国金属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与治理,促进植物筛选、配置技术在矿区生态构建中的应用,对国内外金属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总结、比较,指出我国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所面临的问题,简要概述矿区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改良方法与过程,重点阐述金属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中植物选择的原则、植物的种类以及配置原则,并对矿区生态修复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收集了我国32个铅锌冶炼厂周边共1 551个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检测数据,从全国尺度范围分析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土壤中铅、锌、镉、砷、镍、铬、铜、汞的平均值分别为396.35、605.15、13.91、27.07、28.66、79.38、59.73和0.42 mg/kg,含量范围分别为9.33~9 280、23.29~25 238、0.032~556.9、0.7~422、0.25~357.8、5~584.7、4.51~2 027.5、0.007~7.9 mg/kg,以《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的第一类用地标准值为参考,铅、镉、砷、镍最大超标倍数依次为22.2、28.8、20.1和2.39倍。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主要受大气沉降、方位、风向、距离梯度、地形和地域界限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大气沉降,不规范的废渣堆存也会造成堆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1.
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修复土壤铅污染修复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Pb处理下黑麦草、黑心菊与拟青霉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联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拟青霉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均能促进Pb胁迫下黑心菊和黑麦草的生长,缓解Pb对植物的毒害,对植株的促生作用有胁迫诱导的特性。当土壤中外源添加Pb浓度为1500mg/kg时,拟青霉菌能显著提高黑心菊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有效促进植株对Pb的吸收,增加Pb向地上部分的转移。两种菌株均能够促进黑麦草生长,显著提高黑麦草对Pb的富集能力,将Pb固持在植株根部,有效抑制Pb向植株地上部迁移,两种菌株同时接种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2.
以废弃铬渣厂及其周边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5个区域土壤样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了表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质(SOM)、总磷(TP)、速效磷(AP)、速效氮(AN)和铵态氮(NH4+-N)含量均在下游最高、车间最低。门水平上,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和Chloroflexi为优势菌种;纲水平上,Alph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Vicinamibacteria、Gemmaproteobacteria和Chloroflexi为优势菌种。总体来看,在重金属与土壤环境因子共同作用下,微生物丰度更倾向于受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TP、硝态氮(NO3+-N)和大多数重金属元素是微生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Actinobacteria与大多数重金属具有趋同性,对重金属耐受能力最强;金属元素Pb对细菌的生长繁衍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即金属元素的不同对土壤细菌类群的影响有差异。综上,废弃厂区修复治理过程中应考虑营养元素的投入与优势菌种的选择。本文研究加深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了解,为废弃铬渣厂受污染的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某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检测了某铅锌矿区水、土壤、尾矿、废石等样品重金属元素含量,追踪调查了尾矿库、排土场下游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分布范围,并对重金属元素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铅锌矿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差,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集中分布在尾矿库和排土场下游地块;铅锌矿区主要污染元素为Cd、Cu、Pb、Zn、As,污染程度以轻度-中度污染为主;尾矿库下游重金属元素Cu、Pb、Zn、As污染分布在1 600m内;排土场重金属污染范围主要集中在下游400m内。土壤样品Cu、Pb、Zn与As、Cd元素呈显著正相关性,Cu、Pb、Zn、As、Cd元素来自同一源头,可能源自尾矿、废石等固体废物;Hg、Cr、Ni元素来自另一源头,与矿业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14.
以南方典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集中区为研究对象,对冶炼企业厂界内表层土壤中Cd、Pb、As、Zn、Hg、Cu、Cr(Ⅵ)、Ni八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模型对冶炼厂的生产区、储存区、废水治理区、固废贮存区或处置区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冶炼厂内土壤受到Cd、Pb、As、Zn四种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冶炼厂内土壤总体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Cd、As、Zn是主要生态危害元素;同时As存在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Pb存在非致癌风险;厂内污染主要集中在生产区和废水治理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程潮铁矿尾矿库及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镉、砷、铅、铬、铜、镍和锌)的生态风险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单因子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尾矿库土壤As和Cu的污染问题突出,超标率分别为33.3%和41.7%,其它重金属在少数点位超标;农田土壤仅重金属Cd超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结果表明,16.7%的尾矿位点处于中度污染水平,25%的尾矿位点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农田土壤整体上较清洁。尾矿土壤中41.7%的Cu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41.7%的土壤Cu属于中度~强污染地质累积风险,少数位点由于Cd和As含量较高,达到较高等级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地质累积风险。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Cd,局部地区达到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和地质累积风险。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和Cr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较为突出,整体而言,尾矿区有33.3%的位点存在致癌风险,所有土壤的非致癌风险等级低,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较低。由于少数位点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仍需加强该尾矿及其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6.
对贵州省某锰矿区剖面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其中Cu、Zn、Cr、Mn、Pb和Cd含量,并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分析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利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及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壤中Cd、Cr、Cu、Zn、Pb和Mn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63、126.39、48.95、751.8、37.28和4 992.88 mg/kg,均高于贵州土壤背景值。从土壤重金属垂向分布来看,由于矿区土壤受到较多人为影响,导致土壤垂向重金属元素含量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2)不同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布差异较大,Cd的主要赋存形态为弱酸溶态,Pb、Mn均以可还原态为主,Cr、Zn和Cu均以残渣态为主,其中Cd、Cu元素有效态均表现出在表层富集的特征。3)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Cd有较高的污染风险,土壤Cu、Mn、Zn、Pb和Cr以中低风险为主。不同剖面深度土壤Cd和Cu生物有效形态组分污染风险均呈由浅至深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