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无源光网络用于以太网接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无源光网络(PON)的结构、业务接口、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的工作原理以及管理、帧结构和光路设计,并对EPON提供的业务质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EPON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难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WDM技术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光网络的发展已经从构想逐步走向现实,但就像每一种新的网络概念出现之初那样,它的发展与诸多因素相关,如光传输技术的发展、光网络传输产品的状况、光网络设计思想发展和光层标准研究的新进展等。如何全面地认识光网络并展望它的发展趋势?本文作者从传输技术的发展角度,对提高每信道速率和增加光纤中的复用波长数两种方案进行了讨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进一步产品化,喇曼放大器、OADM、OXC等产品将相继问世,为新一代光传输网络提出了分布式带宽管理的要求,目前已经有部分厂商的设备能够满足该功能。作者还讨论了有关光网络保护及管理通道的几种选择方案,对近一两年内光网络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客观的预测,同时对北电网络的LH 4000和Cross Connect DX等产品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在对光网络技术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展开预测和讨论,这对处于光网络发展初期的我国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都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对VPN需求的不断增加,在智能光网络上构建OVPN将成为VPN技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数据网VPN的基础上引入OVPN的概念,介绍了实现OVPN的两种途径:基于硬件的OVPN和基于ASON的OVPN。重点阐述了在以GMPLS为基础的ASON网络中构建OVPN的参考模型、实现方法、特点等,指出OVPN作为智能光网络的一项重要新业务,必将对光网络从承裁网转变成可运营网络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标准化工作是智能光网络技术最终成功的关键。众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机构都在积极参与智能光网络相应体系结构和协议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方案包括:ODSI、光互联网论坛(QIF)的O-UNI和O-NNI协议,Internet工程任务小组(IFTF)的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和国际电联(ITU-T)提出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本介绍了ITU-T、IETF的OIF等几个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在智能光网络标准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指出对智能光网络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前几年长途骨干网的大量铺设 ,长途光网络市场已迅速趋于饱和 ,如目前中国已铺设的长途光纤网带宽利用率不到1/4。但随着宽带接入、本地数据业务的发展 ,对城域网络带宽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需求 ,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从而成为光通信企业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对如何构建城域光网络目前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各大通信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一种是原来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企业主张采用RPR(弹性分组环)技术 ;另外一些企业主张采用粗波分复用技术 ,孰优孰劣一时难辨 ,电信运营商也不知何去何从。然而以色列的Lightscap… 相似文献
7.
基于GMPLS的自动交换光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讨论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中控制面的问题,首先对ASON的体系结构以及控制平面的接口机制进行了介绍,然后对GMPLS协议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GMPLS在ASON控制平面路由和信令机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人们熟悉的消费电子技术,如个人电脑的内部构造已越来越复杂,而其接口却因简单而越来越精巧,这种趋势在光网中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9.
崔海东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2,(5):76-80
随着IP/MPLS技术的发展,网络控制协议功能不断强大;随着自动光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传送网中已经引入动态交换的概念。在这些基础上,IP与传输网络的更紧密结合成为可能。本论述了IP与传输网络结合的集成模型,并对基于GMPLS的集成模型的实现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全球通信业务模式正在发生巨变 ,通信的概念也已经超越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范畴 ,而扩展到人与数据中心以至数据中心之间的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交换。在过去的几年 ,全球骨干网业务量持续保持指数型增长 ,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在线用户数量的稳步增长、网页数量和内容的增长、应用外包趋势以及电影、体育、音乐在互联网上的展示等。随着技术的发展 ,带宽瓶颈在骨干网领域已基本得到解决。通信设备的容量及接口速度也出现了显著增长。其中单纤容量保持了每年翻番的高速增长态势 ,目前已经达到了1.6Tbit/s;路由器/ATM交换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光纤通信网跨世纪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说明通信业务种类的发展和数据通信业务量急剧增长的情况。再简述光纤线路扩大容量和延长距离所需的波分多路与光纤放大器技术以及光纤类型和特性的相应选择。接着,估测通信网体制将从传统电话网进化为以分组为基的核心网,又将从电通信网进化至光通信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新世纪有线、无线电视台在制作、传输、管理方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一些方针、策略,并且对电视台的采、编、录、播一体化的信息综合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已经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以移动通信为基础的个人通信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20世纪末,我国移动通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已超过1亿户,在网用户已近8 000万户,从规模和网上用户数计算均已达世界第二位。 中国联通作为我国新兴的经营各种电信基本业务的运营公司,确定了“两新两高一综合”(即:新网络、新机制、高技术、高增长、综合业务)的发展战略,移动通信则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1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的现状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经过6年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的GSM网。截止到2000年底,覆盖全国280个本地网,覆盖全部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交通干线和重点旅游区。目前网络规模已达3 000万户,全网移动交换局480多个、基站超过3万个;载波13万个以上,无线信道100万个以上。网上用户超过1 850万户(其中预付费用户约为200万户)。已开通30多个国家的40多个运营商的国际漫游业务。在开展话音业务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种新业务。目前已开通基于移动交换网的主叫号码显示、呼叫转移、呼叫等待等功能,开通基于短消息平台的信息点播、移动秘书、天气预报、交通信息服务、手机银行、GPS定位等业务,开通基于移动智能网的预付费业务,开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WAP业务及移动IP电话业务。同时积极进行GPRS的实验,在深圳开通我国第一个GPRS系统,实现了手机购物等新颖服务。同时下大力加强了信令网、汇接网等系统的建设,加强了互连互通系统的建设,基本建成了一个覆盖广阔,支撑可靠、业务丰富的具有规模效益的GSM网。 相似文献
14.
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多是指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安全,而传统的由语音和数据通信网络组成的电信网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安全问题(特别是物理层之上各层的安全问题)并不是很突出,但这一切都随着传统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IP为基础协议、以分组交换为基本形式的下一代网络的网络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自由、开放的网络观念也逐步深入人心。但随着电信基础设施演进的深入,电信网已经开始必须面对以往只是在因特网上才会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为此,我刊特邀请中国互联网协会白硕先生担任我刊特邀总策划,对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首先介绍了传统的IP网中涉及的网络安全问题,比如电信运营的IP网络的安全问题、常见的网络安全攻防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应急技术以及IDC的安全实现办法等;然后从电信网络的角度出发对电信行业的风险评估、如何建设安全的新电信网络和新的电信业务加以讲解。力图通过对现有因特网(IP网)中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从而对未来新电信网络安全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个借鉴。由于电信网络安全相对其他电信技术而言,还是一个新的内容,故在本次专辑中我刊没有要求专家作者对一些技术细节进行介绍,更多的是从概念和体系上来建立起电信网 相似文献
15.
16.
网络对抗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各国开始加大对该领域的投资和研究步伐。近年来,网络对抗理论与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军事和民用信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对抗能力,不仅是各国争夺制信息权的竞争焦点,也是获取信息优势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的典型代表,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正在成为未来超越摩尔定律所依靠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射频(RF)GaN技术,在电信和国防两大主要应用增长行业,尤其是军用领域对先进雷达和通信系统不断增加的需求,推动了RF GaN器件向更高频率、更大功率和更高可靠性发展。文章梳理了在该领域中GaN RF/微波HEMT、毫米波晶体管和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GaN器件空间应用可靠性和抗辐射加固等技术发展的脉络。在功率电子方面,对高效、绿色和智能化能源的需求拉动GaN功率电子、电源变换器向快速充电、高效和小型化方向发展。简述了应用于纯电动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EV/HEV)、工业制造、电信基础设施等场合的GaN功率器件的研发进展和商用情况。在数字计算特别是量子计算前沿,GaN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介绍了GaN计算和低温电子技术研究的几个亮点。总而言之,对GaN技术发展几大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作了概括性描述,勾画出技术发展的粗略线条。 相似文献
18.
19.
传送网融合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未来传送网中的一些融合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控制平面的融合技术包括智能光网络的演进结构和GMPLS对不同传送技术的支持,传送平面的融合技术包括"传送MPLS"和"下一代MSTP". 相似文献
20.
Peter Beckedahl Aseem Wahi 《变频器世界》2005,(6):6-8
本文论述了新型IGBT模块的需求和发展状况,介绍了SEMIX新型模块系列和SEMIX产品开发平台,并给出了相应的图片和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