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愿     
已有一些时日未曾向住在老家的父母问候了,听小弟说父亲时常说起我,又问起了我的婚事,于是便给家中拔了个电话。接电话的邻居跑去传话,不一会儿,父亲便来了,气喘嘘嘘的,想必是一路小跑过来的。父亲的声音还是老样子,电话中总有一股令我听起来感到心酸的音调,让我心怀不忍。农村的乡俗,向来以成家为主,立业为辅,所谓“先成家、后立业”。可是很不幸,我和弟弟都没有继承这条老祖的古训。一个农村的孩子别别扭扭地学起了城里人“单身贵族”的流行色来,然而骨子里却保留着乡村的守旧,活脱脱一个四不像的“混血儿”。电话中,父亲照例问了一些我工…  相似文献   

2.
正当冬日的寒风在大地呼啸、肆无忌惮;当冰天、雪地、寒冷和我再次零距离接触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烤火时光。在贵州老家,每到冬天,父亲便会为我们找出放了许久的炉子,然后在里面放入杂草柴火之类的东西点上火,等火燃得很旺时,再往炉子里添入一些早就准备好了的煤块。不大一会儿工夫,这些煤块在柴火的氤氲下,便熊熊燃烧起来。不过此时由于燃烧的  相似文献   

3.
班长“蛤蟆” 此人个头不高,却很敦实。我刚分到队里时,只知道他是一名能言善辩的工人,常和队干们开几句玩笑话,队长们拿他没办法,大伙儿都喊他“蛤蟆”。一次我也跟着别人这样喊他,他说,咱们是老乡,你咋地也这样喊,后来才知道,他老家在盂县和我们五台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因性情耿直,常得罪顶头上司,所以从班长升至组长又降至伙计。队里若逢班组长休息或探亲假时,  相似文献   

4.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嚎叫,猛烈地反抗。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嚎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我和捉你们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故事中的小猪、绵羊和乳牛,尽管生活在同一个畜栏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轨迹。小猪一生安逸,只会被捕捉一次,却终将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绵羊和乳牛虽然经常被捉,时不时要受一些“皮肉之苦”,经受一些磨难,却始终不会危及生命。由此可见,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捉田螺     
高谦 《当代矿工》2010,(4):29-29
去年初春时节,我与女儿回桓台老家小住几日,闲得实在无聊,女儿便怂恿道:“老爸,你带我到西湾捉田螺吧。”我欣然答应。  相似文献   

6.
迷信的岳母     
去年,岳母风风火火地从农村老家赶来,给我拿来了一根红布腰带和两条红裤头,见到我便说:“有人说今年是地球末日,人有大灾大难,穿红、扎红、红红火火就能避灾降邪。”  相似文献   

7.
洗澡     
班长“花乌龟”班长为人很实在,一米八几的个儿头。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分到这个班时,老工人师傅开玩笑地对我说“咱们的班长叫花木魁(即花乌龟的谐音),你就叫他花班长吧!”于是我毕恭毕敬地上前叫了一声“花班长”,结果话还没说完,就让他摆手给甩到一边去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班长他姓刘,二十年前他就当班长,到现在也没有被提拔起来,心里很是有情绪,但工作起来确实非常不错。因其下井时安全帽戴在头上特像乌龟,所以他就得到了“花乌龟”的绰号。副班长“肉头”一听这绰号,就知道此人头特别大。是的,他一米七几的个子,稍胖,头上肉特别多,所以…  相似文献   

8.
白发     
周义 《当代矿工》2005,(7):30-30
老班是在工伤那年退的,屈指算来整整十八个年头了。再见到老班是因为矿上为工伤职工做鉴定、发放政策性补助金。那天,我经过矿大门口时,听到一个苍老但又熟悉的声音在喊我。顺着声音望去,一个头发花白、躯体佝偻、双臂夹拐的老人映入我的眼帘,他不停地朝我招手示意。我端详了好一会儿方才认是老班,赶紧上前握住了他的手。老班听我介绍了矿上的情况,很激动,哀叹过后潸然泪下。望着老班那张被生活磨砺得七棱八角的脸庞,我的心头也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酸楚。老班是上世纪70年代渭南来的“三线”战士,只是响应了那个“支前”的号召,便离家下到了…  相似文献   

9.
牵手     
星期天,我和老公带着儿子回了趟老家,母亲喜不自禁,逢人就说“女儿、女婿和外孙都回来了,这下我们家可热闹了”。看着母亲开心的样子,我感到很惭愧,心里酸酸的,我有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一次接到一个电话,号码陌生,接通后,对方的声音也很陌生。他急切地解释:咱是一个村子里的,我叫×××,小时咱俩还在一起爬过树呢。我从记忆里搜索了半天,终于知道他是谁了。确实,他和我是一个村的,自小在一起玩过,不过小学毕业后,他全家都移居外地了。这次他打电话来,说他父亲想老家想得厉害,却因为身体原因回不  相似文献   

11.
黑白风景     
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男子,他尚未休息,抽着一支烟。男子很热情,问我:“遛遛?”我说:“遛遛。”他给我一支烟,我接过不客气地点上,他说:“到屋里坐坐?”我说“不了。”  相似文献   

12.
漫话夫妻     
杨渺 《当代矿工》2001,(5):55-56
结发妻传 据说,在唐太宗时,有一位名叫贾直言的官员被流放到了南海。临行前,他一想到自己恐难活着回家时,便伤心地对妻子说:“我这一去死活难测,你还是改嫁为好。”妻子一听,泣不成声地说:“夫君爱我多年,为我梳理一下头发,好吗?”于是,贾直言为其妻细心梳理起头发并用丝绳在妻子的头发上扎了个结,又取出  相似文献   

13.
一台照明开关被他改装成多功能电器测试按钮,一台废旧打印机点燃了他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一次偶然的经历激发了他发明创造的灵感.他就是被称为“工人爱迪生”的淮北矿业集团劳动模范、石台矿业公司运输区机电技师何丕新. 差3分,与大学失之交臂 1982年,高考仅以3分之差落榜的何丕新,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选择了留在农村老家务农.9年后,他子承父业,来到了煤矿.  相似文献   

14.
1990年的一天上午,一位儒雅的男子和一位活泼的女孩来到淮南谢一矿.那男子走进我的办公室,亲和的眼睛给了我一道温存,他说:“侬是冯主席吗?打扰了!我们是《当代矿工》杂志的……”浓浓的吴语,这让我感到好奇.他又说:“是你们矿区工会主席给我介绍的,说我们是同乡”.说话间,那女孩便递上两本《当代矿工》杂志.原来,他们是《当代矿工》主编张德君和编辑部记者小李. 我看这份薄薄的杂志本本,并无奇特貌像,很不“起眼”,但见有方毅同志题写的刊名,还有周培源同志的题词,顿时觉得这份杂志绝非“等闲之辈”.张主编似乎从我的表情中看出了我的疑惑,便说:“还有于洪恩部长的创刊词,你一看,就知道这份刊物的光明前途了.更重要的她是专给矿工们阅读的刊物!全国第一份”.我一听这,就“来劲”了,立即为这两位来客泡了安徽名茶“瓜片”.  相似文献   

15.
表兄趣事     
李毅 《当代矿工》2011,(5):25-25
饭后,我常走出屋外,到矿区的街巷里逛一逛。一次,我来到一个书摊,只见书被摆放得整整齐齐,便捡起一本《围城》翻读,忽然有人拍我的肩膀,转身一瞧,原来是表兄墨源。表兄挺有学问,豁达又有豪气,说话温和,富有幽默感。一次,他妻子到城里给他买了“增发宝”,他用了三个疗程不见效果,气得两眼冒红。谁知半年后,他宽阔平滑的头顶上真的长出几根绒发来。一日,妻子拍他的头项,他高声呼道:“别拍,千万别使劲拍,拍掉了就麻烦了,我还留着它作纪念呢。”  相似文献   

16.
韩艳 《当代矿工》2004,(2):59-59
我家住农村,父亲在煤矿干了大半辈子。原矿务局为解决一些井下老工人的子女就业,十八岁不到,我就被招工到某煤矿掘进队工作。刚跳出农门的我,一切感觉都是那么新鲜。 工作不到半年,一天傍晚,队上徐书记将我叫到办公室,他问我今年多大了。我说:“19岁差一点”。“有女朋友没有?”我满脸通红头朝下,吱吱嗜晤:“我还小”“我想给  相似文献   

17.
心灵的诠释     
宇子 《当代矿工》2006,(11):31-31
在我的心里,9月15日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可一直没有什么刻意的理由,暂且就纪念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吧,为了阿妈,也为了心中的记忆。记得小时候在山沟里,母亲教我写字——“大山”“醒”和“睡”,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有了一种向往,朦朦胧胧地感觉山的那一边一定很神秘,连做梦都想出去看看,即使是对它的意义不是很理解。无数次在梦境中勾勒出被大山隔开了的那一边的世界,无数次在梦境中感受着城市里有太阳的晴朗的天和有月亮的宁静的夜。我那时候想,这是一件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啊!后来,在意志和任性的作用下,终于有一天,我走出了这座山,来到了…  相似文献   

18.
同煤情愫     
原洋 《当代矿工》2009,(11):48-48
小时候我问妈妈:“为什么你要把我生在矿上,而不把我生在城市里呢?”因为那时妈妈的很多同学都住在市里。妈妈笑着说“我没把你生在农村就很不错了。”结婚以后,我又对他说:“看看,嫁给你,住在山下,一出门就刮一脸土。”他说:“多亏你住在山下,没住在山上,要住在山上,一出门能刮两脸土。”  相似文献   

19.
那还是在采煤一线的时候,有一次我从铜川到西安,再乘班车回乾县老家,车刚一出市区,一路颠簸的我便昏昏欲睡. 过了一会儿,一声声沉重的脚步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顺声望去,是一位上车的乘客在找座位,看上去大约有二十多岁的样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像是个傻子.因为他的脚有毛病,走路时才发出那样的声音.他一手拿着一个饮料筒,一手拿着一个馍,一副沿街乞讨的模样,特别吸引人的视线.  相似文献   

20.
难忘军营     
汪晓佳 《当代矿工》2006,(10):29-29
当我的闺中好友听说我找了个中学化学老师做男友时,就开始劝我了:当老师的老公找不得,一是钱不多挣,还顾不了家;二是老师大都多些“夫子气”,在现在的社会上吃不开。她还煞有介事地说,若两人婚后感情不和,被硫酸毁容的可能性很大哟,人家可是很容易就能从试验室拿到浓硫酸的呀!尽管如此,我还是和化学老师走进了婚姻殿堂。结婚后,女友的忠告被应验,我很快就由婚前的“公主”变成婚后的“女仆”,不知不觉中,家务活儿全让我给承包了。因为当老师太辛苦了,而老公又是初三毕业班的老师,经常是早上我刚刚起床他已离家去了学校,晚上我将饭菜端上桌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