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当前僵尸网络向P2P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对P2P僵尸网络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P2P僵尸网络检测技术。对于某个被监视的网络,关注其内部每台主机的通信行为和网络恶意活动。把这些通信行为和网络恶意活动分类,找出具有相似或相关通信和网络恶意行为的主机。根据我们对定义的理解,这些主机就属于某个P2P僵尸网络。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僵尸网络向P2P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对P2P僵尸网络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P2P僵尸网络检测技术。对于某个被监视的网络,关注其内部每台主机的通信行为和网络恶意活动。把这些通信行为和网络恶意活动分类,找出具有相似或相关通信和网络恶意行为的主机。根据我们对定义的理解,这些主机就属于某个P2P僵尸网络。  相似文献   

3.
僵尸网络作为目前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之一,正朝着P2P等分布式结构发展。迄今为止,用于检测并减轻僵尸网络效应的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基于网络的方法和基于主机的方法。分析了已有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层的P2P僵尸网络检测方法 ,并对这种僵尸网络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对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实践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钱权  萧超杰  张瑞 《软件学报》2012,23(12):3161-3174
依赖结构化对等网传播的P2P僵尸是未来互联网面临的重要威胁.详细分析了两种典型的结构化P2P协议Chord和Kademlia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使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结构化P2P僵尸网络的传播模型.该模型将Kademlia,Chord协议与双因子免疫机制、主机在线率等因素相结合,较为全面地研究了两种典型的结构化P2P网络中僵尸的传播机理,并使用软件仿真的方法模拟了节点超过百万时,结构化P2P网络中僵尸的传播行为,通过软件仿真得出的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Kademlia和Chord两种结构化P2P网络,僵尸传播无论是双因子免疫模型还是结合双因子与主机在线率的模型,理论模型与仿真结果都非常吻合,体现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僵尸的检测与防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半分布式P2P僵尸网络的伪蜜罐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静  谭良 《计算机工程》2010,36(14):111-113
在攻击与防御的博弈中,半分布式P2P僵尸网络随着P2P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僵尸网络最主要的形式。为此,描述攻击者组建的半分布式P2P僵尸网络的构建原理和增长模型,提出蜜罐与流量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伪蜜罐”检测模型,即在主机出现网络异常时,关闭已知程序和服务,使主机向蜜罐身份靠近,并用流量分析技术检测的一种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半分布式P2P僵尸网络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僵尸网络已经成为当前最为严重的网络威胁之一,其中P2P僵尸网络得到迅速发展,其自身的通信特征给检测带来巨大的挑战.针对P2P僵尸网络检测技术的研究已经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提出一种P2P僵尸网络在线检测方法,首先采用信息熵技术发现网络流量中的异常点,然后通过分析P2P僵尸网络中主机的行为异常,利用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技术,从正常的网络流量数据中识别出可疑P2P僵尸主机,同时根据僵尸主机通信模式的相似性进行最终确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P2P僵尸网络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7.
僵尸网络是近年来网络安全最严重的威胁之一.P2P僵尸网络是在传统僵尸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命令与控制机制具有隐蔽性和健壮性,使检测和防范变得更加困难.本文对P2P僵尸网络的构建、命令与控制机制、检测与反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Botnet(僵尸网络)是由bot(僵尸主机)组成的可通信、可被攻击者控制的网络,而P2P botnet是一种利用P2P技术构建控制信道的僵尸网络.对比于以往具有明显追踪特征的P2P botnet而言,一种基于双层架构的P2P botnet在控制感染主机方面采用了更加隐蔽和灵活的方式,使追踪难度增大.通过模拟实验对基于这种通信控制模型的僵尸网络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与追踪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传统安全技术不能对P2P环境下的僵尸网络进行有效防御的问题,在P2P僵尸网络病毒的一般性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域的P2P僵尸网络的防御体系,并提出了利用僵局网络通信数据流特征向量的相似度分析解决因僵尸结点过少,无法检测出IP聚焦而无法识别僵尸结点的问题.该防御体系采用层次化结构,按P2P网络的逻辑地址段划分域,在城内采用将主机恶意行为与P2P流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判别僵尸网络的通信数据流并提取特征向量.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性能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Peer-list的混合型P2P僵尸网络代表了一类高级僵尸网络形态,这种僵尸网络的优势是可抵抗传统P2P僵尸网络易受的索引污染(Index Poisoning)攻击和女巫(Sybil)攻击,然而却引入了新的问题——易受Peer-list污染攻击。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混合P2P僵尸网络设计模型,在僵尸网络构建和Peer-list更新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引入信誉机制,使得Peer-list污染攻击难以发挥作用。实验证明该模型具备很强的抗污染能力和很高的健壮性,因此对网络安全防御造成了新的威胁。最后,我们提出了若干可行的防御方法。本文旨在增加防御者对高级僵尸网络的理解,以促进更有效的网络防御。  相似文献   

11.
谢静  谭良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0):3925-3928
Botnet近来已经是网络安全中最为严重的威胁之一,过去出现的Botnet大多数是基于IRC机制,检测方法也大都是针对这种类型的。随着P2P技术的广泛应用,半分布式P2P Botnet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攻击手段。由于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servent bot的分布范围大、网络直径宽而冗余度小,造成的危害已越来越大,对半分布式的Botnet的检测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阐述了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定义、功能结构与工作机制,重点分析了目前半分布式P2P Botnet几种流行的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对  相似文献   

12.
僵尸网络是一种从传统恶意代码进化而来的新型攻击方式,已成为Internet安全的一个重大威胁。建立僵尸网络的传播模型已成为研究僵尸程序传播特性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当前建立的僵尸网络传播模型均是基于随机网络理论的,而实际的Internet是一个具有无尺度特性的复杂网络,因此,这些主流传播模型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僵尸程序在Internet的传播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尺度网络结构的僵尸网络传播模型,根据Internet的实际情况,结合网络流量阻塞这一Internet中的常态现象,重点考虑了真实Internet中节点的增长性和择优连接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符合真实Internet网络中僵尸程序的传播规律和感染特性,而且能够反映出网络中出现拥塞时僵尸程序的感染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P2P Botnet的分析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net是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方式,它为攻击者提供了灵活高效的命令与控制机制,对Internet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该文概要介绍了Botnet技术,分析了基于P2P技术的Botnet的特点,并对一种新型P2P Botnet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对新型P2P Botnet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集中式僵尸网络相比,P2P僵尸网络鲁棒性更好、拓扑结构更复杂,因此更难防御。针对上述情况,将P2P网络按拓扑结构分为4类,即中心化拓扑、全分布式非结构化拓扑、全分布式结构化拓扑和半分布式拓扑。对4类P2P技术从流量、消息传播速度和网络鲁棒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和实验验证,并指出以半分布式结构为代表的新型P2P网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是未来僵尸网络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控制服务器是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bot程序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基于Socket非阻塞模式的select模型,设计并实现了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控制服务器.详细介绍了控制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各模块之间的运行关系,阐述了控制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及相关的关键数据结构.从僵尸网络的资源占用、传递速度和控制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的IRC Botnet、全分布式P2P Botnet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控制服务器不管是功能还是性能,均满足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欧阳晨星  谭良  朱贵琼 《计算机工程》2012,38(5):126-128,132
主流传播模型不能准确反映僵尸程序在Internet中的传播特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尺度网络结构的僵尸网络传播模型。该模型考虑了Internet网络的增长特性和择优连接特性,能够反映实际网络中的无尺度特性,更符合真实Internet网络中僵尸程序的传播规律和感染特性。  相似文献   

17.
P2P网络是一个动态网络,静态模型并不适用于构造P2P网络。针对目前的动态模型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不同的网络特征,提出一种新的小世界P2P网络的动态构造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构造参数调节网络的平均度数、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仿真实验表明,随网络规模扩大网络持续维持良好的小世界特征,且构造参数能够有效地调节网络的小世界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P2P协议的僵尸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僵尸网络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最为关注的危害之一。日前,使用P2P协议的僵尸网络逐渐兴起。在分析Slapper蠕虫的基础上,研究了P2P僵尸网络的拓扑结构、功能结构与控制机制,并指出了P2P僵尸网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P2P僵尸网络(Botnet)的控制机制与行为特性,研究了半分布式P2P Botnet中bot程序的体系结构,设计了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命令与控制机制,包含命令的发布、传播、执行和信息的反馈。从僵尸网络的平均直径和网络连接度,与Peacomm和lcbot两种僵尸网络做了比较,分析了半分布式P2P Botnet命令与控制机制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半分布P2P Botnet命令与控制机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良好的韧性,符合新型P2P Botnet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UDP打洞的NAT穿越技术一般需要架设专用中央服务器Ⅲ,该方法在扩展性、可靠性、灵活性和性能上都存在局限性.通过对天网Maze[2]P2P节点的网络属性分析,动态选举合适节点替代专用服务器来完成节点在不同内网之间的穿透,形成一种可扩展网络[3].从而提出了在纯P2P模式解决NAT穿越的构架,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和失效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