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油酸环氧酯、苯三唑脂肪胺盐、磷酸酯胺盐、非活性硫化脂肪酸酯、硼化酰胺类油酸酯减摩剂与聚醚油的相容性及其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磷酸酯胺盐、油酸环氧酯和硼化酰胺类油酸酯与聚醚油的相容性良好,而苯三唑脂肪胺盐和非活性硫化脂肪酸酯与聚醚油的相容性较差;磷酸酯胺盐对聚醚油具有良好的减摩效果以及承载能力,引入磷酸酯胺盐后的新配方产品相较于原配方产品,在承载能力、减摩性能以及摩擦因数、牵引系数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不同添加剂在生物可降解基础油中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硫化脂肪酸酯、酚型抗氧剂在不同生物可降解基础油中的性能,包括生物可降解性、极压抗磨性、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硫化脂肪酸酯的生物可降解性高于酚型抗氧剂;硫化脂肪酸酯加入三羟甲基丙烷酯和矿物油HVI 150SN中,随油品中活性硫含量的增高,抗磨性能下降;硫化脂肪酸酯加入葵花籽油和低芥酸菜籽油中,随油品中活性硫含量的升高,抗磨性能提高;硫化脂肪酸酯加入不同的基础油中,随油品中活性硫含量的升高,油品的承载能力增强;酚型抗氧剂和含硫抗氧剂复合,可以明显提高生物可降解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在不同的酚型抗氧剂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抗氧化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以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1,3-丁二醇、季戊四醇与棉籽油生物柴油反应合成了5种脂肪酸酯型柴油抗磨剂,考察了所合成柴油抗磨剂的酸值、凝点、抗磨性能,探讨了抗磨剂改善柴油抗磨性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1,3-丁二醇合成的脂肪酸酯型柴油抗磨剂d的酸值和凝点较低,抗磨性能最好,校正磨斑直径WS1.4值为296μm;脂肪酸酯型柴油抗磨剂中分子间的协同作用加强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可增加吸附膜的致密性,从而提高了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季戊四醇酯的高温性能,合成了苯甲酸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研究了苯甲酸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与脂肪酸(C5酸~C10酸的混合酸)季戊四醇酯相比,高温(200℃)氧化后,苯甲酸脂肪酸季戊四醇酯40℃运动黏度的变化率低~14个百分点,酸值增加值低0.86 mg/g;热分析表明,苯甲酸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起始氧化温度有明显地提高;四球试验表明,苯甲酸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提高了~14%。说明了苯甲酸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润滑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脂肪酸季戊四醇酯。  相似文献   

5.
李久盛  鲁倩  张立  李铭 《润滑油》2007,22(3):49-51
合成了一类具有脂肪酸酯分子结构的无灰防锈添加剂RHY702,并对其油溶性、防锈性和对基础油的抗乳化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这类防锈剂在大庆加氢基础油中具有良好的溶解稳定性和优异的防锈性能,而且对基础油的抗乳化性能无不良影响。另外,在不锈钢轧制液配方中进行了防锈剂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季浩忠 《高桥石化》2000,15(6):44-46
研究了以酯化法和乙氧基化法制备聚乙二醇脂肪酸酯产品的工艺特点、产品特性和用途,重点介绍了在工业生产中的酯化法工艺及聚乙二醇脂肪酸双酯的重要开发价值,聚乙二醇脂肪聚酯作为较便宜的低泡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的用途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7.
季戊四醇酯基础油低温性能与原料酸组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敏 《润滑油》1999,14(6):56-58
研究了季戊四醇酯基础油的低温性能与原料脂肪酸碳原子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合成的酯其低温性能较好,而由偶数碳原子脂肪酸合成的酯低温性能较差。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偶数碳原子数脂肪酸的晶体结构对称性较高,晶体结合得较为紧密,因此生成酯的熔点较高,低温流动性较差;而奇数碳原子数脂肪酸的对称性较差,晶体结合得不密集,因此酯的低温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类具有脂肪酸酯分子结构的无灰防锈添加剂,并对其油溶性、防锈性和对基础油的抗乳化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这类防锈剂在大庆加氢基础油中具有良好的溶解稳定性和优异的防锈性能,而且对基础油的抗乳化性能无不良影响。另外,在不锈钢轧制液配方中进行了防锈剂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脂肪酸型柴油抗磨剂的性能不足,以丁二酸酐与7-辛烯-1-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丁二酸单酯柴油抗磨剂;优化了反应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得到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高频往复试验表征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润滑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丁二酸单酯的加剂质量分数仅为150μg/g时即可满足柴油抗磨要求(高频往复试验钢球磨斑直径不大于420μm),加剂量比脂肪酸型抗磨剂降低40%;而且,以合成的丁二酸单酯为柴油抗磨剂,对柴油其他理化性能的影响很小,柴油满足国Ⅵ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综述了目前聚合酯的主要结构类别、性能特点及其作用机理,以及不同类型聚合酯在金属加工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展望。缩聚型聚合酯由于可以在制备过程中灵活调控酸值,使用时再与少量碱中和后即能方便地引入金属加工液体系,因而在金属加工液中的应用较共聚型聚合酯更为普遍。随着研发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聚合酯作为一类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而且低毒、与传统硫磷剂有良好协同作用的新型润滑材料,可以部分取代配方中的氯系添加剂,提高配方的环境友好性。在如今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和大力倡导绿色加工的新形势下,聚合酯作为一种金属加工液润滑添加剂的新选择势必会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高频往复试验机评价加氢柴油润滑性能,考察了抗磨剂XL-66、抗磨剂DL-4940、国外抗磨剂F-01和自制抗磨剂Z-01对加氢柴油抗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抗磨剂添加量大于200ug/g时,可以使加氢柴油的磨痕直径从689um下降到460um以下,可满足轻柴油GB/T19147-2000的要求。采用色谱-质谱联用、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表明,国外抗磨剂F-01以极性芳环物质提高加氢柴油抗磨性能;自制抗磨剂Z—01主要从支化度较低的长链酯、醇以及醇之间多聚等增强分子的极性来提高加氢柴油抗磨性能;国内抗磨剂XL-66,DL-4940以支化度较低的长碳链羧酸、酯等极性物质提高加氢柴油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几个不同抗磨剂方案的发动机油样品,在SRV-4型摩擦试验机进行了模拟试验评价,并利用SEM对磨斑形貌进行了分析,还进行了模拟发动机试验和标准TU3M发动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ZDDP方案、不同抗磨剂用量的样品在抗磨性能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SRV摩擦试验机上的模拟评价结果与模拟发动机试验和标准TU3M发动机试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初步表明采用SRV试验机来评价边界润滑下油品抗磨损性能的可行性。此外,还对模拟试验结果与发动机试验结果之间的对应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物柴油对低硫柴油润滑性的增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菜籽油、大豆油以及芸香籽油制备了多种脂肪酸低碳醇酯即生物柴油,用高频往复试验机法(HFRR)考察了生物柴油对低硫柴油润滑性的增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对低硫柴油润滑性有增进作用,但添加质量分数在0.2%以下时效果不明显;柴油组分不同,对生物柴油的感受性也不同:对于馏分较重、粘度较大的柴油,生物柴油的添加量只需超过2.0%其润滑性就能满足标准要求(磨斑直径不大于460/μm);而对于馏分较轻、粘度较小的柴油,需添加4.0%~5.0%才能使其润滑性满足要求;生物柴油的烷氧基链长对其润滑性没有明显影响,而甘油单酸酯或游离脂肪酸等杂质能够显著提高其润滑性;以不同植物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较低的添加比例下对低硫柴油的润滑性没有明显的不同,超过2.0%以后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4.
在60 ℃恒温条件下,以油酸和三乙醇胺质量比为1.8的合成产品为添加剂,制备全合成切削液。通过安定性试验、四球机试验、腐蚀防锈试验及现场切削加工进行全合成切削液的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切削液最高油膜强度为784 N,试验钢球磨斑直径为0.540 mm,单片防锈试验时间达96 h;调制水温对切削液的透明度、稳定性和极压性能影响明显,而对腐蚀防锈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室内研制出可携砂交联酸酸液体系,根据携砂酸压工艺在耐温、抗剪切及携砂方面的要求,分别针对交联酸酸液体系的流变性、减阻性、单砂体颗粒沉降性等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塔河油田工区胶凝酸体系进行对比。室内试验与现场应用表明,研制的交联酸酸液体系适应于现场携砂酸压的具体要求,交联酸携砂工艺在塔河油田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常用脂肪酸类和脂肪酸酯类柴油润滑性改进剂的使用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对进口与国产润滑性改进剂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脂肪酸还是脂肪酸酯润滑性改进剂用柴油稀释后的添加效果好于原剂,润滑性改性剂与基础柴油体积比为1∶1时,其磨痕直径比直接添加原剂下降12~16μm;润滑性改性剂与基础柴油体积比为1∶2时,其磨痕直径比直接添加原剂下降18~39μm。水的存在会降低润滑性改进剂的使用效果,使用脂肪酸酯类润滑性改进剂时,控制柴油中含水量(质量分数)不大于0.02%,否则出现浑浊现象。脂肪酸类和脂肪酸酯类润滑性改进剂与硝酸酯类十六烷值改进剂和防静电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17.
以醋酸为转化剂,实现了无定形磺酸钙清净剂T106D的晶型(方解石)转化,所得结晶型磺酸钙产品理化性质稳定、油溶性好。并借助FT-IR、TEM、激光粒度仪等表征了产品的外观形貌和粒径尺寸。同时,以Fall-Ball和SRV试验机测试了产品抗磨性能,结果显示,该产品有较强的抗磨减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ZDDP。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71个基础油和121个汽轮机油的粘度与空气释放值的关系,并考察了水分、防锈剂、抗磨剂、破乳剂及抗泡剂等表面活性添加剂对Ⅰ类基础油和Ⅱ类基础油的空气释放值的影响,设计了强化氧化试验,考察了汽轮机油的氧化对空气释放性能的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空气释放值与粘度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抗泡剂对空气释放性有显著的影响,水分、防锈剂、抗磨剂和破乳剂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氧化程度加深,汽轮机油的空气释放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发展重型车满足货运重载化需求的必要性及重载化运输对燃料油及润滑油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大功率发动机可以使用密度较高的柴油,发动机油应具有优异的高温积炭清洗性能、酸中和能力及抗磨性能,同时还要利于环保,其他系统用油应具有更好的抗磨性能及氧化安定性,并简要介绍了重载车辆润滑、燃料及冷却系统的相关保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