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为了解决恒源煤业151303综掘巷道原通风方式下掘进迎头粉尘浓度过高的问题,拟采用抽、压组合的通风系统来降低迎头煤尘浓度,并进对风筒的布置参数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压风筒筒口距离掘进迎头13m时,抽风筒固定于综掘机距迎头4m的位置处的除尘效果最佳。现场实测发现在采取了合理的综合降尘措施后,掘进工作面煤尘浓度下降了约89%,可以满足正常安全的掘进此巷道。  相似文献   

2.
针对综掘工作面产尘量大,降尘效率不佳等问题,基于气固两相流原理、流体力学,研究长压短抽分流压风除尘系统的最佳匹配参数。以羊场湾Ⅱ020605综掘面为研究背景,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研究长压短抽分流控尘时巷道内部粉尘分布和运移规律,对比分析了轴径向压风比、附壁风筒位置、整流风筒位置对粉尘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羊场湾Ⅱ020605综掘面,在轴径向压风比为1∶3,附壁风筒距迎头11~13 m,整流风筒距迎头6~8 m时,能够有效地控制粉尘扩散,极大降低巷道粉尘质量浓度,综合降尘效率超过92%,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煤矿井下大风量双压风筒综掘巷道具有产尘强度大、粉尘分散度高、巷道风速大等特点,严重威胁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为降低大风量综掘巷道粉尘浓度,基于CF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双压风筒综掘巷道物理结构,采用DPM模型,重点研究了单抽双压式通风下抽风筒入风口与巷道迎头之间的距离对掘进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的影响,分析了大风量双压风筒下长压短抽通风方式对司机位置作业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双压风筒出口距巷道迎头为4、5 m,压入风量为1 200 m3/min条件下,当抽风筒入口与巷道迎头之间的距离为8 m时,司机位置粉尘浓度为30~90 mg/m3,作业环境最佳。  相似文献   

4.
徐福建 《现代矿业》2015,(3):140-141
分析了裴沟煤矿31051综掘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确定采用前抽后压式通风方式,并对其通风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经现场试验,测定压抽风筒口距迎头不同距离时抽风口后5 m的粉尘浓度,得出压入式风筒口距迎头25 m,抽出式风筒口距迎头4 m时,除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野川煤业有限公司3202胶带顺槽掘进巷道迎头及巷道后方的粉尘浓度,采用数值模拟分析该巷道掘进时风流及粉尘的运移规律,设计了掘进迎头高压喷雾降尘系统和皮带喷雾降尘系统。现场应用所设计降尘系统后综掘机司机位置处呼尘浓度控制在38.5 mg/m^3,降尘率高达80%,并且巷道内刮板转载点和运输转载点的降尘率同样高达80%,能够保证巷道正常掘进。  相似文献   

6.
综掘面粉尘场数值模拟及除尘系统研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矿井综掘工作面高浓度粉尘问题,结合矿井综掘工作面产尘特点,在对综掘工作面通风系统进行流场分析后,利用FLUENT软件,对综掘工作面粉尘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粉尘浓度分布规律,依据湿式振旋除尘原理,设计了综掘工作面附壁风筒封闭式除尘系统,并在枣庄矿业集团高庄煤矿3上1101轨道巷综掘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矿井综掘工作面的全尘和呼尘的平均降尘率为93.0%和92.3%,取得了理想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愿愿 《煤》2024,(4):44-46+50
为解决建新煤矿综掘工作面粉尘量过大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工程类比、工业实践等方法进行多级除尘系统研究,设计引入抽、压组合式通风除尘技术,设计4209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具体通风参数,并对综掘机内、外喷雾,湿式全断面捕尘帘,转载点喷雾等降尘措施进行设计。多级除尘系统在4209综掘面进行工业应用后,总体除尘效率在85%以上,综掘机司机处、捕尘帘后方降尘效率更是达到了95%以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马胜利  张凯铭  张恒  张强 《煤炭工程》2020,52(12):80-84
以陕西省铜川市玉华煤矿2410综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量与模拟仿真,研究了单一压入式与压、抽〖DK〗(用湿式振弦除尘风机〖DK〗(简称除尘风机〖DK〗)〖DK〗)组合式两种通风方式下风流场和粉尘场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工况下〖DK〗(压风口距迎头面距离变化〖DK〗)对除尘效果的影响。依据现场数据建立了综掘面三维几何模型,应用Fluent软件对其不同工况下风流场和粉尘场进行仿真分析,并对比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仿真与实测结果均表明,采用压、抽〖DK〗(用除尘风机〖DK〗)组合式通风方式,由于湿式振弦除尘风机良好的除尘效果,使得迎头面及巷道粉尘浓度显著降低,相较于单一压入式通风方式粉尘浓度降低了60%以上。文中还研究了压、抽〖DK〗(用除尘风机〖DK〗)组合式通风中压风口距迎头面距离的合理区间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凉水井煤矿综掘工作面产生粉尘的实际情况,改进了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的方法,在原有局部通风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集尘罩、负压风筒、除尘器、附壁风筒,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该矿掘进工作面生产条件的通风除尘系统,经实测,采用长压短抽的方法后掘进工作面生产时总粉尘浓度降尘率达92. 5%以上,降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迪 《煤矿机械》2023,(5):138-139
针对综掘工作面迎头粉尘无序扩散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伞状气幕装置,采用3级斜向出风的结构形成多级伞形气幕阻止粉尘的扩散。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有、无伞状气幕装置情况下的综掘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伞状气幕对迎头粉尘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高浓度粉尘被压制在迎头20 m范围内。通过现场应用,综掘工作面的降尘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深井开采中通风系统普遍存在的通风不足问题,提出了深井环境下应用基于大风流综合净化技术的可控循环通风系统。分析了可控循环通风的技术特性,设计了大风流综合净化方案,将其应用于承德某铜矿,对实际风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建立了对比加权综合标度指数评价模型,对循环风质进行了安全等级评定,最后进行了节能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可控循环通风系统增加了井下的有效风量,矿井空气质量等级为II级,属于“较安全”的级别。基于大风流综合净化技术的可控循环通风系统可较好地实现净化降尘、增风降温、节能降耗的目标,极大地改善了矿井气候条件和井下作业环境,是一种经济合理地解决通风不足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凌峰涛  杨俊磊 《现代矿业》2020,36(11):233-234
为了解决红柳林煤矿44205回风通道(岩巷段)综掘工作面掘进粉尘污染及通风问题,基于44205回风通道综掘工作面生产工艺、位置等的考虑,提出采用抽出式通风,并对影响除尘效果的抽风量及抽风口与迎头的距离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优选出型号为FBCD№9.0/2×30的抽出式风机,并使用直径为800 mm的负压伸缩风筒进行通风除尘。通过应用表明:在抽风口与迎头距离在3 m以内时,司机位置处全尘与呼尘最高分别仅为1.3 mg/m3和0.7 mg/m3,显著改善了工作面的生产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井下输送带运煤系统产尘点和产尘原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粉尘源头治理、分点分制的防治原则,制定并实施了通风抑尘、转载点触控手动喷雾防尘、电磁阀水幕捕尘、除尘风机湿尘除尘、回行输送带可调式喷雾洗尘、清理器清除煤泥及输送带运煤系统定期洒水降尘等综合防尘措施,使输送带运煤系统粉尘质量浓度由35-45mg/m3降至5-6mg/m3,降尘效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受控循环通风技术可以应用于低瓦斯煤矿,而非煤具有低瓦斯或无瓦斯的特性,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能对循环风中的粉尘进行有效净化,就可以充分发挥其系统优越性。在应用该项技术的过程中,通常考虑循环工作面污染物为连续产生,循环通风系统中有净化器情况下的降尘措施,如凿岩、连续放矿、连续出矿。通过研究循环系统内粉尘粒径与高压喷雾粒径间的匹配关系,提出喷嘴迎风向下45°、喷嘴直径1.0 mm、喷水水压7.5 MPa、喷嘴间距0.5 m的布置形式,可以使粒径为10μm以下的粉尘降尘率达到90%,这可以满足循环风的降尘要求。  相似文献   

15.
邹常富 《现代矿业》2020,36(5):198-201
针对输煤暗道的生产工艺现状,提出了采用通风与密闭抽尘净化技术,结合转载落料点密闭干雾降尘等技术措施,实现了输煤暗道内粉尘的的综合治理,通过粉尘浓度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对输煤暗道通风除尘系统的远程连续监测监控,输煤暗道转载点下风侧5 m作业人员通行的位置总粉尘浓度由380.8 mg/m3降至19.8 mg/m3,降尘效率达94.8%,呼吸性粉尘浓度从96.7 mg/m3降至8.4 mg/m3,降尘效率达91.3%,降尘效果较好,有效地解决了输煤暗道及其转载落料点的粉尘污染问题,为输煤暗道内的粉尘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heading face, establish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single-phase air flow with k-? two equations model, and have established k-?-??-k p mathematic model to solve two-phase flow of gas and particles in dust space with eulerian-eulerian method and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 Numerical solution of gas-particle two-phase flow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collocated grid SIMPLE algorithm. Moreove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ust concentration in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Fluent software. Finally, when in forced-exhaust ventilation circumstance, drawer type fan drum have less dust absorption, and most of dust spread to the other site; the dust concentration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distance from tunneling head, and the dust concentration has already diffused to decrease below 102 mg/m3 at the position of x=12 m. Dust are more focused on relative side(in the range about y from 0 to 2 meter) of roadway space of press-ventilated fan drum, especially between tunneling place and drawer type fan drum; the roadway with road header have a higher dust concentration. These conclusions provide reliable theory basis for the dust prevention in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heading face.  相似文献   

17.
针对岩巷综掘工作面降尘难度大的问题,研究综合法防尘的效果,通过对综合防尘措施的耦合研究和分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掘进工作面高效除尘系统,并通过在天山煤电公司相关煤矿的现场应用验证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综合防尘措施后,综掘司机侧全尘降尘率99.9%,呼尘降尘率99.8%,回风侧全尘降尘率97.9%,呼尘降尘率96%,降尘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王凯凯  司文  王江峰 《中州煤炭》2020,(8):72-75,80
为了降低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采用长压短抽式的通风方式进行有效控尘。针对园子沟煤矿综掘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对不同压抽流量比下综掘工作面风流流场及粉尘扩散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对于长压短抽式通风除尘,当压抽比小于1.1时,除尘效率随压抽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压抽比大于1.1后,除尘效率随压抽比的增大而减少;当压抽比为1.1时,除尘效率最高,为84%。  相似文献   

19.
郑煤集团裴沟煤矿综采工作面全尘浓度较高,该矿根据防降尘原理,在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及运输路线沿途,对原综合防降尘技术体系进行改造、优化。改造后的系统可操作性好,实用性较强,极大地提高了降尘率,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