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0)
《复活》是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经典代表作,该部小说从道德视角入手,通过主人公的言行、思想世界的复活、婚姻追求和社会批判等等,反映了主人公们的道德主义世界变化,展现了小说的道德主义思想关怀,表达了作者托尔斯泰真实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对当今中西方道德文明建设具有很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
文章简单的介绍了《飘》这部小说的作者,题目,历史背景。通过对主人公斯嘉丽在四个不同时期人物性格变化,阶段性的去理解整部小说对斯嘉丽独特个性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是二战后美国黑人文学必不可少的作家,其代表作《向苍天呼吁》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黑人文学的典范。小说中细致的人物内心描写渗透着作者本人对黑人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以及对黑人身份问题的探究。小说主人公约翰是一个不断寻找身份认同的黑人少年,本文通过分析约翰成长中经历的迷惘、出走和顿悟过程,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小说,进而探究小说更深刻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在文学中的应用已经达到纯熟的地步。成长小说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意识流在成长小说将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随着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意识流也从混沌到逐渐清晰。当主人公与外界交流以理性思考占主导地位时,意识流性质的描述适当消失。同时,当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顿悟而成长时,意识流则再次充盈于这些顿悟之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
方方小说里的主人公多为女性,男性在作品中只是构成女性命运的因素之一。他们或自私冷漠,或隐身缺席,或退居幕后,虽然方方对男性着墨远少于女性,但男性无形中却充当着男权文化的帮凶,对女性命运进行操纵。文章通过分析方方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揭示女性遭受生存与精神压迫的人生困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4)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文坛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一问世,就获得了广大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好评,被誉为后现代小说永恒的经典。围绕着作者对作品中女主人公萨拉这一形象的精心塑造,不少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女主人公萨拉这一人物形象是对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颠覆,在萨拉反叛传统、自我放逐的背后,是其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男女平等、精神自由的不渝追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7)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对小说《追风筝的人》进行了情态分析。笔者以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为线索,将小说划分为三个阶段,着重分析各个阶段中主要小句的情态系统,揭示了主人公阿米尔对哈桑如何由亲密到背叛,再由愧疚到自赎的心路历程,探讨了小说的成长主题,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4)
志贺直哉作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小说《暗夜行路》作为他的唯一一部长篇私小说,主要叙述了主人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路历程,体现了志贺直哉从"对立的自然观"向"调和的自然观"的转变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思想变化过程剖析了志贺直哉的自然观,并分析了其自然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8)
《爱玛》被当代大多数评论家看作简·奥斯丁六部小说中,最优秀、最能代表她的风格的一部作品。历代专家学者都看到了爱玛所体现的女性意识,而对其女性意识在主人公日趋成熟过程中逐渐消泯的悲剧性却很少注意,我们这里则主要通过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分析来挖掘女性意识瞬间即逝的原因和小说圆满的结局背后的时代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6):23-24
余华的小说能够给人一种真实感,映照着年代的色彩,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并观察着小说主人公的遭遇,他们的幸运或者不幸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基于这种真实感,很多人都认为是社会的悲剧造成了主人公的不幸,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每一个遭遇性的人物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致命的缺陷,不同的人格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和人物本身脱不了干系,悲剧不应完全归咎于社会等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