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0)
长期的中学作文教学重"实"避"虚"的训练倾向,导致虚构与想象总是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位置。虚构性写作中虚构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更好地为表现主题、反映现实服务,也可以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现力的成长提供一方土壤。为此,探索出四种引导学生进行虚构性写作的方法:主观复现法、细节虚构法、部分虚构法、完全虚构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4)
1818年出版的英国小说《弗兰肯斯坦》直到21世纪仍是英语世界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题材作品,躲在幽闭密室造出恐怖怪物的同名主人公至今仍是文学研究领域论述最多的科学意象,这与现当代西方对科学的依赖和尊崇形成颇有意味的反差。通过重读19世纪科学小说,将小说中的系列"疯狂科学家"所背负的种种"罪责"放置于19世纪英国的智识语境和社会意识形态背景下考察,分析19世纪现代科学独立所导致的英国知识—社会权力变局给文学家们带来的思考和焦虑,讨论"疯狂科学家"这一文学形象虚构作为一种思想辩论手法和知识—权力建构活动对社会观念的塑造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6,(3)
从文本间性出发,试图对王澍博士论文《虚构城市》进行细致的叙事学形式分析。这种分析以共时性的相似性替代历时性的统一逻辑,将注意力从一维的文本语义表述转向二维的文本时空体验,从而使对《虚构城市》中的断裂和连续、多义和统一、象征和类比、中介和片段、逻辑和异化、对话和独白、信息和体验、语义和象形等多个层次的形式特征的精确讨论成为可能,进而指出文本中小说结构性和论文解构性并存的格局虚构。  相似文献   

4.
走向虚构之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澍 《时代建筑》2003,(5):40-43
本文通过—份“从一座房子到一座虚构之城”的试卷的命题过程,叙述了作者对建筑及建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并具体地介绍了一个课程的实倒。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
《情人》是法国作家杜拉斯的代表作,但是从它问世至今,关于这部作品的属性一直存在着争论。国内学术界通常将其归入小说的类别。但是作者本人拒绝承认《情人》的小说性,在文本中我们也找到了很多回忆录的特质,并且在法国这部作品一开始是被当作自传来传播的。借助于法国理论界普遍接受的"自传的准则",我们从文本写作的方式角度论证《情人》的自传特性。然而,随着对杜拉斯过往生活轨迹的不断探寻,《情人》的真实性同样受到了质疑,而虚构的客观存在,随着历史学家的考证也最终被证实。对于这样一部回忆和想像并存,真实和虚构交织的作品,我们或许能够借用法国评论界的一些新理念,来更清晰地界定《情人》的文本属性,即"自传式虚构"。  相似文献   

6.
权力视角下的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是权力的隐喻和象征,空间的塑造遵循着权力的逻辑.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不仅是计划调控或市场调节的过程,更是一个权力运作的过程.我国当前的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虽以代议制民主的权力格局和日趋成熟的法团主义权力格局为主体,但仍存在着公共利益难以表达、公共空间被异化,以及城市规划成为支配性权力组织用以维护和扩大其利益的工具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
山西士人于成龙生前是深受康熙褒赞的模范官员,死后留下了"天下第一廉吏"的美名。今人多视其为清官,忽略了"廉吏"也是清初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产物。作为汉族士人,他因社会现实和家乡之情的考量而仕清,这是一个充满"政治治理"性格的决定。其后"忠孝难以两全"困境化解的过程,体现了皇权与士人的密切互动。谕祭和祠祀使他的生平成为建构社会礼制的力量。个人选择、政治权力、社会力量,将"廉吏"塑造成为一个政治化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1)
非虚构写作发展至今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作为处于新闻和文学之间的一种写作方式,它一方面具备了新闻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运用了文学的写作方式。在这其中,人的情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为例,探究非虚构写作平台的情感传播机制,阐述情感在非虚构写作的创作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鲁政  朱仙竹 《城市建筑》2022,(2):121-125,138
以记述市井生活为目标的城市绘本,通过自下而上的视角,将日常图景以超越纪实性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在引导大众突破以往"城市名片"审美的同时,激发读者对当下空间和社会的反思.本文选取《一点儿北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图像叙事学的视觉结构分析方法,从图像的空间形式组织和图像自身内容的内涵上,探求城市绘本"虚构"策略背后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自我形象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是个体对自我总体的评价和看法。幼儿的美术作品展现着幼儿的自我形象,其创作过程也是幼儿增强自我力量、发展自我体验的过程。适宜的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是促进幼儿自我形象塑造与完善的有效途径,所以教育者要通过支持性的评价、多元化的评价、多主体的评价以及过程性的评价等方式,给予幼儿适宜、有效的评价,帮助幼儿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