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1)
《海边的卡夫卡》采用双线推进的叙事模式讲述了少年卡夫卡精神聚敛成形的过程。奇数章的主人公为第一人称的田村卡夫卡,偶数章的主人公则是全知叙述视角下的中田聪。一直以来,村上文学的研究者们都只是将中田看作是卡夫卡的分身,并未对中田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有过多触及。为了更好地丰富作品的人物形象及其特征,本文试图从义素分析法解读作为小说主人公之一的中田聪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
<正>在今天,如果还说卡夫卡是20世纪文学奠基人的话,恐怕已是令人生厌的老生常谈了。但感觉这一说法生厌的人,似乎又常常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卡夫卡一辈子都没有摆脱"工人工伤保险公司"小职员身份。这一身份在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终其一生,卡夫卡不过是一个业余写作者。因此问题的核心就变成,写作究竟有无职业与业余之分?把问题延伸一下,对一个写作者来说,写作于他(她),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1913年11月27日的日记中,卡夫卡写有这么一句话,"我感到的是自己的孤立无援,像个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正>读过卡夫卡作品的人,总会从他的字里行间,读到诸如孤独、恐惧、绝望、威胁、谎言、审判、衰落、毁灭、死亡等字眼,这些文字像暗夜的幽灵一样游荡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构成了他作品的全部主题。为什么会这样?怎样解读卡夫卡?也许是到了一定年龄,让我的眼界越过了浪漫和狭窄,越过了浮夸和荣耀,更能怀着手足之情来理解卡夫卡了。在卡夫卡短暂的四十年里,似乎从来没有看到他生活的明丽,或者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6)
井伏鳟二作为日本有名的文学者,其作品不仅质高,量也非常多。因此,许多文学者被他的魅力所吸引,积极研究他的作品。然而,迄今为止,以初期作品《屋顶上的沙丸》为中心,关于井伏的"感伤文学"的幽默、滑稽与抒情、诗情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笔者所调查的资料的范围内,却几乎无人论及。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
"孩子只能在家庭之外受教育,而不能由父母施加。"这是卡夫卡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他36岁的那一年,他鼓足勇气给父亲写了一封非常长的信,通过这封信,卡夫卡将自己这些年来对父亲的看法,以及小时候的回忆都和盘托出。这封信可以说是研究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孩子的成长等一系列话题的经典文本。里面牵涉了诸多与现代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从家庭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以及孩童教育等角度分析卡夫卡父亲的形象,以及对孩童时期卡夫卡的教育方式等来扼要的阐述父亲对卡夫卡成长,生活和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
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是最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卡夫卡的创作不仅深刻地反映出"现代人的困惑",反映出他们的异化、恐惧、危机、孤独的切身感受,而且以其精湛的艺术,对现代西方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他被尊奉为"现代主义文学之父"。《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作者在悲哀的情绪流露中,完成对人和现实的审视。本文通过表现主义分析《变形记》中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人的软弱和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荒诞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6)
《变形记》作为著名作家卡夫卡的经典代表之作,这部作品一直备受广大读者与研究学者的喜爱及关注,成为了一部容纳了包罗万象的文学作品研究蓝本。卡夫卡在创作《变形记》时因融入了过多关于他自身的真实生活写照及情感体验,包括他对父亲的情感倾诉、其自身的生活感悟等,于是乎这部作品便具有了鲜明的自传性色彩。在此,本文将深入分析与解读《变形记》中的"父亲"与"我",阐释《变形记》与"父亲"、与卡夫卡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
卡夫卡的小说,深刻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揭示出了现代西方社会制度、法律、金钱、机器等"物的力量"控制人,把人变成"物"或"非人",使人失去了人的本质的现实。《变形记》是卡夫卡最重要的短篇小说,是一部揭露异化现象、极具荒诞色彩的重要代表作,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鲜明色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4)
在卡夫卡短暂的一生当中,虽然创作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是却成为了经典佳作,而《失踪者》是卡夫卡尤为得意的一部作品。在作品当中,作者运用了细致的文笔将一个异乡者、漂泊者表现的生动又形象,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卡尔.罗斯曼在美国的种种经历,且对主人公在美国孤独、忧愁的内心感受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其中的人物形象被塑造的细腻且精巧,这一点,在人物遇到各种事情,而内心产生的波动变化方面尤为突出。整部作品当中,情节坎坷,且曲折离奇,极富表现张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舒曼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其作品以钢琴曲和歌曲居多,他具备十分扎实的文学功底,在钢琴作品中能够充分展现出来,常表达人和事物在心中激起的反响,他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杰出的代表之一。在舒曼的作品中具有双重性格特征,分别展现出激情和忧郁的两面性格,但是这种双重性格特征形成于他的音乐作品中并非无意识的,而与他自身的思想情感有很大的关系,也是其音乐作品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本文就舒曼钢琴音乐中的双重性格特征开展讨论,分析舒曼钢琴音乐之间存在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