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145-146
传统古筝音乐对现代筝曲的创作影响很大,文章重点分析赵玉斋的《庆丰年》和周延甲的《秦桑曲》等现代原创筝曲,梳理总结一些新创筝曲优秀作品在继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的经验,以筝曲的创作方法和筝曲创作形态及作者队伍来对现代筝曲的类型进行划分,提出重视对古筝艺术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不断开拓新源,丰富古筝曲库。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
陕西古"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发源地,筝因是秦人智慧的创造,所以有称之为"秦筝"。陕西筝源自陕西——中国筝的发源地。但现在"真秦之声"的筝乐却几乎近于绝响,只有在榆林地区才用筝作为伴奏乐器,跟扬琴、琵琶、三弦一起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出现。著名秦筝理论家、教育家曹正先生说,这就是"秦筝的余绪"。筝在榆林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榆林地处偏僻,文化比较落后,筝的技艺还停留在古法弹奏上,右手主要用大食两指,左手滑颤音很少,这正是筝的最早奏法。筝在陕西地区已渐渐失传,其传谱传人都无资料可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7)
作为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和倡导者,川端康成曾积极实践新感觉派的理论主张,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本文主要探讨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对新感觉派艺术手法的熟练运用,和他对新感觉派理论的思考与创新,以及他在卓越的小说艺术中体现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6)
《望秦川》这首筝与钢琴的现代作品,以唱腔粗犷、慷慨,音调古朴、悲壮的同州梆子音乐为素材,通过对故人的缅怀与人生往事的回忆,表达作者对恩师李婉芬教授的深切缅怀之情。本文试图通过对《望秦川》演奏技法以及艺术表现的分析,去探索和理解具有陕西地方戏曲音乐风格筝曲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望秦川》所表现出独特的陕西音乐风格,有着慷慨激越、深情委婉、细腻绵长的旋律进行特点和感情色彩,进一步表现悲怆而又富有深情的音调特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5)
《琴筝和鸣》是美国音乐家雅尼专门为蛇年春晚创作的乐曲,他非常巧妙地把自己的两部代表作《圣托里尼》、《夜莺》和中国作曲家聂耳的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结合在一起,运用钢琴和古筝两种乐器,使中西合璧,琴筝和鸣,给中国观众带来视听的盛宴。本文作者通过赏析这首作品,让中国观众了解雅尼的音乐风格,了解雅尼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
空间的隐喻性是由社会意识和人类的感知决定的。李安电影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空间是角色内心冲突、权力和生存欲望激烈对抗的场所。本地治里、沧海孤舟和食人岛三个隐喻性空间设置,呈现了少年派探寻、审视信仰的人生漂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
食货派的学术研究,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及海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食货派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科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食货派的"魏晋封建说"成为中国社会史分期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学说。他们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化为了现代学术的一部分,被学者频频引用。《食货》半月刊与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是台湾《食货》月刊复刊的渊源。从食货派绵远的学脉谱系中,食货派学人何兹全和沈任远的学术成就也成为了一道淡雅的风景。食货派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6)
<正>周望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民乐系弹拨教研二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筝派重要代表人物。自幼受教于陕西秦筝流派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周延甲教授。1979年首次录制发行《秦桑曲》(中国唱片社出版),并在国内多场重要音乐会上演奏这一著名陕西流派代表作品。在1982年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比赛中,荣获最高奖,成为振兴陕西筝派的先声,从而奠定了秦筝未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5,(12)
建筑设计会受到很多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影响,风格派艺术在上世纪的建筑发展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同时对整个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对风格派艺术的应用加以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风格派艺术语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在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阔别银幕4年之久的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入围提名11个奖项,最终夺下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电影原创配乐以及最佳摄影奖4项大奖。"李安热"再次席卷而来。自开画以来,这部影片不仅在各大网站的评分上遥遥领先,对于电影中故事真相的解读,更让网友们津津乐道。在口碑效应的推动下,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已然形成一场持续的社会效应。而在"少年派"经久不衰的层层热潮背后,影片究竟借助了哪些手段去感动观众呢?在本文中,笔者将借助雨果·明斯特伯格的电影心理学理论,对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持续热爆全球这一现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