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煤矿机械》2021,42(3):145-148
为提高采煤机截煤产尘的治理效果,针对采煤机机面及上风侧摇臂根部的高浓度含尘气流,依据水雾活塞的机理,设计喷雾引射管,组成喷雾引射除尘器。分析得出影响喷管引射风量的主要因素有喷雾压力、喷嘴类型、喉管直径和喉管长度。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喷管引射风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喉管直径的增大,喷嘴类型成为喷管引射风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引射风量随喉管直径变大而出现跃升;同类型喷管,喉管长度对引射风量的影响不大;喉管直径宜采用?200 mm或?300 mm,喷嘴选择SD314,喷雾压力选择8 MPa。现场应用表明,采煤机司机下风侧10 m、20 m处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明显降低,降尘效率大于65.2%,工作面作业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由于采掘工作面的喷雾受水压影响,特别是喷雾费用高、可靠性差、容易堵塞喷嘴和对呼吸性粉尘扑捉能力弱的情况,研究了工作面高压风流引射喷雾降尘技术。通过井下试验应用,并对使用效果进行测定,证实该技术是一整套效果好、适用性强的条缝型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技术。  相似文献   

3.
针对降柱移架产尘特点,基于负压诱导技术,研制了一种新型架间喷雾引射降尘装置,并通过正交试验,综合液气比与引射风量2个指标,对架间喷雾引射降尘装置的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喷嘴孔径、喷管直径是液气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喷雾压力对其影响不明显;喷嘴孔径1.2 mm、喷管直径150 mm、喷雾压力8 MPa为该降尘装置的最优参数。现场应用表明,架间喷雾引射降尘装置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分别达到了72.5%和84.9%,喷雾引射降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陈星明  夏紧 《中州煤炭》2009,(7):25-25,93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高压喷雾具有雾粒细、速度高、射程远、水量较小、覆盖面积大、降尘效率高、引射风量大以及喷嘴不易堵塞等优点.降尘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喷雾射流的引射风量以及采煤机截割滚筒周围是否能形成均匀的喷雾水幕,以阻止粉尘向外扩散并消除尽可能多的粉尘.介绍了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3 m左右采高综采工作面使用采煤机喷雾控降尘措施时沿煤壁一侧运移的高浓度粉尘危害严重、机面安装电动除尘风机空间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喷雾引射作为动力进行集中抽尘净化的除尘措施,并采用测试分析的方法对喷雾引射风量、引射效率与喷管直径、喷管长度、喷嘴张角、喷雾水量、喷雾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高度小于300 mm的机载多管组合式喷雾引射除尘器,其抽吸风量和负压可达到200 m3/min和800 Pa以上,配合使用采煤机喷雾控降尘技术,可将采煤机逆风割煤时下风侧10 m处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提高至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降低2-208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粉尘浓度,根据工作面开采条件,采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分别进行架间喷雾引射除尘和采煤机外喷雾除尘技术的模拟分析,基于模拟结果得出各项措施中喷嘴个数,布置位置、角度等的合理参数,基于模拟结果进行工作面喷雾方案的具体设计,并对喷雾方案实施前后工作面各区域粉尘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喷雾降尘方案实施后,工作面全尘和呼尘降尘率分别在70%和65%以上,降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煤机负压降尘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光相  栗成杰 《煤矿机械》2007,28(11):120-122
针对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煤机降尘技术难题,设计研制了一种由机身负压引射降尘器和内喷雾引射增压器两部分组成的采煤机负压降尘装置,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为综采工作面采煤机降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了有效降低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减少工人尘肺病发病次数,避免粉尘爆炸等恶性事故,本文在滚筒采煤机切割煤炭过程中产尘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动力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了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理论与技术。详细阐述了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的基本原理和卷吸机理;深入分析了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技术体系中雾尘的相互作用;介绍了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技术的主要特点。通过工业性试验,测定了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设备的实际效果,为煤矿粉尘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治理3218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粉尘,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具体进行喷雾洒水系统的机理进行分析,确定工作面采用高压喷雾洒水系统进行防尘,基于工作面具体特征,进行采煤机身喷雾除尘系统、滚筒喷雾除尘系统和液压支架喷雾除尘系统设计,确定喷雾水压为6~7MPa,采煤机身喷嘴间距500mm,喷角35°,采煤机滚筒采用三级水幕,并在每台液压支架上安设喷嘴;在工作面采用喷雾洒水系统前后分别进行粉尘浓度测试,以验证喷雾洒水系统效果。结果表明:3218工作面采用高压喷雾洒水系统后,降尘率达到65.4%,降尘效果显著,优化了工作面回采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龙滩煤矿的粉尘污染问题,采用综采面尘源跟踪和采煤机高压外喷雾引射降尘技术、掘进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各回风巷道中粉尘浓度超限自动喷雾降尘和在线监测技术以及瓦斯抽放钻孔的气动孔口除尘技术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压喷雾湿式振动纤维栅除尘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高压喷雾和振动纤维栅的除尘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高压喷雾用水量、喷雾压力、纤维直径及横向间距、喷雾方向、纤维层数、纤维层间距等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确定了高压喷雾纤维栅在综采面回风巷使用的最佳参数,研制了高压喷雾湿式振动纤维栅全断面除尘工艺。在东庞矿2219综采工作面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纤维栅的全尘和呼尘除尘效率达到95%以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振宇 《江西煤炭科技》2021,(1):171-173,176
南关矿6号煤层本身含水率较低,掘进面现场采用除尘风机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底板松软泥岩、黏土岩使得迎头喷雾降尘用水不宜过大,造成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较高。通过在掘进迎头采用以分段式注水技术为核心的防尘措施,并辅助采用机载泡沫除尘,可显著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掘进迎头分段注水后,煤层含水率增加1%以上,可从根本上降底粉尘产生量;使用泡沫除尘不仅可起到强化粉尘治理作用而且可降低降尘用水量,起到保护巷道底板防止软化底鼓的作用。现场应用后,综掘司机位置全尘、呼吸性粉尘浓度降低率分别为95.8%、94.8%;综掘机后5 m位置全尘、呼吸性粉尘浓度降低率分别为93.8%、92.2%,有效改善了作业面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牛永胜  王建学 《煤矿安全》2012,43(8):169-170
采煤工作面设备冷却水直接排放,造成水量消耗大,井底水仓水量增大并增加了煤提升的难度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设计了井下采煤工作面设备冷却水优化系统,将回收转载、破碎机、前后刮板输送机冷却水作为采煤机冷却喷雾水,同时对冷却水进行了磁化处理,解决了煤矿采煤工作面水量消耗严重、设备冷却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风水混合喷雾系统,阐述该系统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该系统用于井下综采、综掘及需要降尘的地点,可增强水的雾化效果,从而起到既节约用水,减少底板用水量,又能有效降尘的作用,尤其在综采、综掘工作面使用,还可以吹散局部瓦斯、合理通风系统、提高煤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煤矿井下综合防尘的几种治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为防止矿井煤尘堆积,给矿井安全带来危害,采用总进风流喷雾净化,回采工作面煤层注水,回采、掘进工作面自动喷雾,主运大巷自动洒水,转载点自动喷雾等各种措施进行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喷嘴出口直径对气水喷雾降尘的影响,基于自行设计的气水喷雾降尘实验平台,对不同出口直径的空气雾化喷嘴流量、雾化特性及降尘性能进行了实测,并对实验结果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出口直径的增加,喷嘴耗水量几乎保持线性增长,而耗气量呈现指数增长的变化趋势;喷雾射程和雾滴体积分数均随着出口直径的增大不断增大,而雾化角先增大后减小;出口直径为2. 0 mm的喷嘴雾化质量最好,所形成的雾滴索太尔平均直径D[3,2]最小,且雾滴粒径呈现正态分布,雾滴尺寸较为集中;雾滴速度沿喷嘴轴线方向不断衰减,且喷嘴直径越大雾滴速度衰减越缓慢;随着喷嘴直径的增加,雾滴速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随着喷嘴出口直径的增加均有所提高,但增幅较小;综合考虑喷嘴降尘性能、耗水量和耗气量等因素,在采掘作业场所进行气水喷雾降尘时,选择出口直径为2. 0~3. 0 mm的空气雾化喷嘴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虎龙沟煤矿81505工作面51505顺槽采用EBZ260H综掘机沿着5#煤层底板掘进.受到煤层原始含水率低、煤层松软以及掘进速度快等因素影响,巷道掘进迎头粉尘浓度较高,给现场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以及巷道高效掘进带来一定制约.为此,掘进工作面综合采用高压喷雾、密封刮板机及转载机、全断面喷雾进行降尘,采用的粉尘治理措施具有设备...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井筒低温淋水的矿井降温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平能化五矿热害的热源情况,利用五矿风井中低温淋水设计了降温系统,即制冷机组制取低温冷冻水,通过输冷管道向采煤工作面运输巷输送,由安装在运输巷中的空冷器对风流进行冷却,回水重新回入制冷机组进行制冷循环,制冷产生的冷凝热利用北山井筒低温淋水排放,有效解决了井下冷凝热排放困难的技术难题。为避免长采煤工作面降温"下冷上热"现象,采用低温淋水喷淋降温后,现场测试表明,喷淋未开时采煤工作面上出口降温幅度为2.8℃,喷淋开时采煤工作面上出口降温幅度为4.8℃,采煤工作面温度平均降低4℃,空气中含湿量下降6 g/kg左右,保障了热害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大,严重威胁着井下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和煤矿的安全生产。研制出了一种高效的抑尘雾炮系统,该系统包括聚焦型控源抑尘雾炮、发散型隔断抑尘雾炮和水射流吸液装置。该装置在漳村煤矿480材料巷综掘面进行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未采用任何防尘措施,采用外喷雾降尘措施和采用雾炮除尘系统3种工况条件下粉尘浓度。结果表明,综掘面的粉尘浓度大大降低,整个工作面全尘和呼尘的浓度降低了93.9%和94.4%,较原先喷雾降尘技术降尘效果提高30%以上,解决了综掘面粉尘浓度过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对雾粒粒度与分散度、喷雾压力、喷雾流量、喷嘴选型及喷雾系统布置方式等影响喷雾降尘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晓南煤矿E1S725机掘工作面的产尘特征和粉尘粒度分布等具体条件,设计了高效喷雾降尘系统,并进行现场工艺实践。采用该系统后,机掘工作面生产时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分别达90%以上和80%以上,工作面的作业环境得以大大改善,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矿井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